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皓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吉林吉林  132013)  【摘  要】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与眼用凝胶联合治疗眼表面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眼表面损伤患者80例(96只眼)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50只眼)和观察组(n=40,46只眼)。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软骨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贝复舒滴眼液与眼用凝胶联合治疗,2周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VAS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眼睛刺痒、短暂性视力模糊、眼结膜充血、角膜擦伤发生率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贝复舒滴眼液与眼用凝胶联合治疗眼表面损伤,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 A棕榈酸酯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表面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2月至 2017年 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 112例表面损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56例;研究组应用维生素 A棕榈酸酯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维生素 A棕榈酸酯用凝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入选患者均通过治疗后,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结论:表面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维生素 A棕榈酸酯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将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提高。

  • 标签: 眼表面损伤 维生素 A棕榈酸酯 玻璃酸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贝复舒滴眼液与用凝胶联合治疗表面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表面损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在获得患者同意后挑选其中92例患者纳入实验,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命名为实验组(抽到白色球的患者)和对照组(抽到绿色球的患者),每组均包含46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用凝胶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贝复舒滴眼液与用凝胶联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表面损伤患者,应用贝复舒滴眼液与用凝胶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和单独使用左氧氟沙星用凝胶相比治疗效果更优,同时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贝复舒滴眼液 眼用凝胶 眼表面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某型飞机太阳齿轮在进行超功率试验过程中多次出现金属屑报警,未停止试验,试验完毕后对其进行分解,检查发现轮齿表面存在剥落凹坑。通过宏微观观察、能谱成分分析、金相组织检查、硬度检测等方法对齿轮表面损伤进行分析,以确定该损伤的性质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轮齿的损伤表面接触疲劳剥落,偏载导致轮齿表面局部应力过大是剥落产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太阳齿轮 微裂纹 接触疲劳 剥落
  • 简介:摘要在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发生局部药物导致的药源性损伤,由于其临床表现隐秘不易鉴别,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角膜和结膜严重损伤甚至危害视功能。本文从关注并充分掌握药源性损伤的机制、积极预防以及有效治疗药源性损伤3个方面入手,提出必须合理使用局部药物,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损伤,提高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61-563)

  • 标签: 眼损伤 眼药水 药物利用
  • 简介:长期以来,抗青光手术中多采用球后麻醉或球周麻醉,但其所致的球后出血,眼球穿孔,视神经损伤及黑朦等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1,2],而表面麻醉可完全避免上述并发症.本院76例(94)不同类型的青光采用单纯表面麻醉方法进行了抗青光手术,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表面麻醉 青光眼 手术中 严重并发症 临床观察 球后麻醉
  • 简介:瓦楞纸板生产线上的单面机中,已涂上粘合剂的瓦楞纸上的楞峰与面纸粘合时,需要瓦楞辊与压力辊之间有一定的压力以确保粘合效果。在目前的许多单面机上,有的没有限位装置,有的限位装置不可靠,有的操作人员没有被告知禁止瓦楞辊与压力辊直接接触,因此压力辊表面遭到破坏的现象屡有发生,影响了压力辊的使用寿命和瓦楞成型质量。

  • 标签: 瓦楞纸板 瓦楞辊 压力辊 表面损伤
  • 简介:通过对82B质量异议的调查分析,我们经过理论研究和相关检验分析,明确了表面损伤对拉拔脆断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制订了质量整改措施。

  • 标签: 82B 表面损伤 拉拔脆断
  • 简介:摘要磨削工艺直接影响着磨削后晶片的表面质量、几何参数等指标,本文分析了磨削工艺中砂轮粒径、砂轮进给率、砂轮转速及工作台转速对硅片表面损伤深度的影响,通过抛光后硅片的氧化层错分析,优化了磨削技术。

  • 标签: 磨削 表面层损伤深度 表面质量
  • 简介:摘要青光最核心的问题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死亡所导致的青光性视神经病变,其病因及病理学机制复杂,至今临床鲜有证据充分、疗效确切的修复(保护、挽救及逆转)策略。为实现青光性视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需要全面认识青光发病机制的复杂性,遵循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流程,并始终将视网膜与视觉中枢作为整体确定视功能修复策略。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眼科医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17-720)

  • 标签:
  • 简介:摘要角膜上皮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上皮功能与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角膜上皮细胞层部分或全层缺失。干是角膜上皮损伤的常见原因,也是角膜上皮损伤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我国研究者强调泪膜稳定性的改变是干发病的核心机制,这也提示我们改善泪膜稳定性在干及其相关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重要性。目前临床上应用表润滑剂补充泪液中水液、黏蛋白、脂质等成分,同时应用抗炎药物以提高泪膜稳定性。当表微环境存在异常或损伤时,其角膜上皮损伤位点积聚的生长因子满足不了损伤快速修复的需要,需要及时局部补充外源性生长因子,促进损伤愈合。本文从表润滑剂、抗炎治疗、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几个方面就干相关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进行综述。

  • 标签: 干眼 角膜上皮损伤 泪膜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例因接触百草枯致眼部损伤患者的诊疗,了解此类病变的治疗方法和急救措施。方法对2例因接触百草枯所致眼部损伤的病人入院给予紧急冲洗救治,局部点水治疗。结果2例患者均在1周和1月后痊愈。结论接触百草枯后要及进行眼部冲洗,按照防止感染、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促进上皮修复的原则进行治疗。

  • 标签: 百草枯 结膜 角膜 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并评估晚期青光手术表面麻醉下实施的效果。方法对34例(56)晚期青光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本组52(92.86%)术中无疼痛感,4(7.14%)术中做上直肌牵引缝线时有疼痛感,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在10±6mmHg范围。视力及视野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晚期青光手术在表面麻醉下施行较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

  • 标签: 表面麻醉 青光眼 晚期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麻状态下患者表意外损伤的现状及致伤因素,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2323例患者全身麻醉后出现意外眼部症状的患者行常规眼部检查,结合病史询问、访谈手术医师及麻醉科医护人员,查阅病历记载,分析意外损伤的机制及临床表现。结果全身麻醉后出现意外眼部症状经眼科会诊、检查的患者62例74,占全麻人数的2.67%,损伤主要来源于表长时间暴露、化学腐蚀、机械擦伤、异物残留及继发感染等。结论全麻下表意外损伤是容易被忽略的麻醉并发症,除麻醉本身固有原因外,术中清洗、消毒溶液误入结膜囊、手术室环境、医护人员保护意识淡薄或措施不当,是引起眼表意外损伤的主要原因。简单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全身麻醉 并发症 眼外伤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碱性外伤患者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的表现,明确FERG检查在碱性外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化学性外伤及表热烧伤的患者22例(27只),其中男性20例(25只),女性2例(2只);年龄19~60岁(中位数为41岁)。碱性外伤17只、热烧伤7只、酸性外伤3只;另纳入单眼机械性外伤患者的17只健康。选取碱性外伤患眼中有视力记录的14只按视力损伤程度进一步观察。所有受试者均依据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在不同闪光强度的光刺激下行双眼明、暗适应FERG,比较其波形特征。不同类型患者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不同视力的碱性外伤检查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碱性外伤、热烧伤、酸性外伤患及健康在0.01 cd·s·m-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 b波振幅分别为(135±85)、(169±55)、(112±43)及(341±53)μV,与健康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38;q=8.94,5.70,5.45;P均<0.01)。碱性外伤、热烧伤、酸性外伤患及健康在3.00 cd·s·m-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 a波振幅分别为(178±78)、(172±35)、(99±53)及(334±60)μV,与健康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33;q=7.04,5.60,5.80;P均<0.01)。碱性外伤、热烧伤、酸性外伤患及健康在3.00 cd·s·m-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 b波振幅分别为(354±79)、(342±77)、(352±201)及(600±78)μV,与健康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8;q=8.11,6.51,4.48;P均<0.01)。碱性外伤、热烧伤、酸性外伤患及健康在3.00 cd·s·m-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振荡电位振幅分别为(97±54)、(107±41)、(45±22)及(206±32)μV,与健康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03;q=7.36,5.13,5.96;P均<0.01)。碱性外伤后,视力≥0.2和视力<0.2的患者FERG 6项反应振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外伤FERG 6项参数的波形振幅普遍下降,提示碱性外伤可造成视网膜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损伤。FERG可客观判断碱性外伤患者的视网膜功能状态。(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14-518)

  • 标签: 眼烧伤 烧伤 化学 视网膜电描记术
  • 简介:利用CO2激光对BP550型滤光片开展大样本量的表面损伤实验研究,通过抽样统计的方法分析不同实验样本量对应的几种定义的滤光片激光损伤阈值。结果表明:BP550型滤光片在0~100%的损伤概率与功率密度满足线性关系;在准确性及置信度相同时,与通过线性拟合法得到50%概率损伤阈值所需的样本量相比,通过线性拟合法得到0概率和100%概率损伤阈值所需的样本量更大,而通过最大不损伤功率密度与最小损伤功率密度平均值的方法获得50%概率损伤阈值所需的样本量更小。

  • 标签: 滤光片 激光辐照效应 损伤阈值 损伤概率
  • 简介:摘要:为了有效地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降低故障频率,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对输电导线的组成材料、故障机理和运行状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输电导线组成材料的改进、导线表面损伤的微观变化过程、断线的故障检测等。这些方法主要从材料和机理上进行预防,对运行中导线存在的断股、破损等问题主要采用人工检测,这种方法费时、准确度低、安全性差。基于此,对输电线路导线断股和表面损伤识别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关导线断股 表面缺陷 图像处理 输电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