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VBG配合短内固定治疗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基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区间,纳入70例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组,35例记作对比组(短内固定)、35例记作研究组(TVBG配合短内固定),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临床指标数值等均无差异(P>0.05);术前,两组椎体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量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均更低(P<0.05)。结论:在单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采取TVBG配合短内固定治疗方案,可获得满意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 标签: 单节段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TVBG 短节段内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 A 型胸腰脊柱骨折患者使用 SSPI (短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疗效。 方法: 从 2017 年 7 月到 2019 年 8 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A 型胸腰脊柱骨折患者中抽取出 90 例进行观察,按照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分成对照组( n=45 ,传统后路开放内固定手术)和实验组( n=45 , SSPI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与椎管侵占率情况。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与手术用时均更低;和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半年后的疼痛评分与椎管侵占率均更低,且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半年的两项指标降低幅度更大;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结论: 对 A 型胸腰脊柱骨折患者应用 SSPI 进行治疗具有理想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轻,椎管侵占率低,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A 型胸腰段骨折 SSPI 后路开放内固定 椎管侵占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比较伤椎植骨植钉与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VAS评分及JOA评分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2月,64例入选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于我院就诊治疗。32例椎弓根组患者手术方案为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2例伤椎植组患者手术方案为伤椎植骨植钉内固定术,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后伤椎植组JOA评分高于椎弓根组,VAS评分低于椎弓根组,Cobb角小于椎弓根组,椎管面积改善情况优于椎弓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伤椎植骨植钉 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VAS评分 JOA评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用简洁而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述了金尚在著作《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际创伤》中所写的代际创伤五阶疗法。力求让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大致上对代际创伤五阶疗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全面学习这一疗法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代际创伤 五阶段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言语康复治疗于脑卒中基底性失语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笔者单位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基底性失语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筛选时间为2018年9月-2020年9月,共计78例,采用双色球均分2组,常规组予以传统康复治疗,试验组联合言语康复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于看图说话、听觉测试、听话演示、主题对话、语言清晰度、模仿长句等维度量化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行统计校验,差异显著(P

  • 标签: 脑卒中 基底节性失语 言语康复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 CT技术诊断肺隔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隔离症患者 50例,且类型均为肺叶内型,分别给予 X线平面检查设为对照组 ,多层螺旋 CT检查设为观察组,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诊断准确几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 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诊断时选择多层螺旋 CT,获得图像的分辨率更高,可清晰显示出异常病变组织边缘、肿块、周围组织等关系,可将诊断基础明确。结论:以多层螺旋 CT对肺隔离症实施诊断,可使诊断准确几率提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肺段隔离症 多层螺旋 CT技术 临床价值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病人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改善 Cobb 角、椎体压缩比的临床价值。 方法:纳入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病人38例为研 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 α组( 19例 )接受经后路内固定术治疗,β组 (19例) 接受经前路内固定术治疗。分析α组和 β组 Cobb 角水平值、椎体压缩比水平值。 结果:术后,β组 Cobb 角水平值( 10.66±4.23) °,椎体压缩比( 15.37±1.16) %,均明显低于 α组的( 14.58±5.12) °、( 20.19±2.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病人采用经前路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更好。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经后路内固定术 经前路内固定术 Cobb 角 椎体压缩比
  • 简介:摘要: 健康体检是一种保健性和预防性的医疗服务,通过健康体检能及时发现体检者存在的疾病或亚健康状态,进而采取积极措施干预,避免疾病发生,促进健康水平提升。体检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而在不同阶段的护理策略中,均应渗透人性化服务,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通过在体检前中后三阶护理中渗透人性化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升体检工作效率质量,同时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体检 前中后三阶段 护理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苷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收治的 3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入选病例均来自 2018年 1月 至2019年 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18例采取神经苷脂治疗,观察组 18例 采取神经苷脂+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就其疗效进行具体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100.0%)较之对照组( 77.8%)更高 ,惊厥消失时间、肌张力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NBNA评分较之对照组更高, IL—6、 TNF—α水平较之对照组更低,两组相比 P< 0.05,差异明显。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部新生儿应用神经苷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此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脂 还原型谷胱甘肽 NBNA评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显微外科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2月期间收治的 38例行手足显微外科术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其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记录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并进行比较,且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午后 12点至 4点和晚上 8点至 12点疼痛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时间上午 8点至 12点,下午 4点至 8点,凌晨 12点至 4点,清晨 4点至 8点, P< 0.05;疼痛持续时间低于 30min干预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 P< 0.05。结论:手足显微外科术后疼痛程度较严重,且在午后和晚上疼痛持续时间和程度会加重,而在疼痛持续 30min内实施非镇痛药物护理干预便可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 标签: 手足显微外科术 疼痛程度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止血带使用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科收治的初次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病变患者 90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 A、 B、 C三组,每组 30例。 3组患者的治疗措施均相同, A、 B、 C 三组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分别为无效使用、前半程使用及全程使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的患肢周经率( 1天、 3天、 7天)、不同时间( 1天、 3天、 7天、 14天)及不同部位的 VAS评分、不同时间( 1天、 3天、 7天、 14天)的 HSS评分以及术后 14天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与 A组相比 ,B、 C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肢周经率:与 A、 C组比较, B组患肢周经率恢复较快(术后第 7天时与 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 C组肿胀仍明显(与 A组比较, P<0.05);术后相同部位不同时间的 VAS评分:与 A组相比, B、 C组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B组评分下降更显著;术后相同时间不同部位的 VAS评分均有差异,止血带部位的较膝关节部位(切口处)疼痛更明显。术后不同时间的 HSS评分:与 A组相比, B、 C组术后 HS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 C组相比, B组 HSS评分提高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与 A组比较, B、 C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增加, C组更明显。结论: B组(前半程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临床疗效( VAS评分及 HSS评分)有显著改善,手术时间有所简短,同时降低术后下肢肿胀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很好的促进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 止血带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供更多治疗 急性非 ST 抬高型心肌梗死 的临床依据,本文观察了 临床护理路径 在其中的实施 效果 。 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 将44 例在 我院进行治疗 的急性非 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分组 护理治疗 ,组别 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 每组均有患者 22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将最终两种护理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 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最终 临床治疗有效率也 较高, 且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时间均较少, 两组指标数据对比存在的差异值较大 (P< 0.05)。 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非 ST 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治疗中, 可使患者心功能水平有效改善,减少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住院时间。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 非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临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 ST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采取建立 胸痛中心及优化护理流程干预的抢救效果。方法:纳入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 76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α组和 β组, α组( 38例)病人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 β组( 38例)病人实施胸痛中心建立及优化护理流程干预。分析 2组 入院至首次心电图检查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β组入院至首次心电图检查时间( 5.69±0.18) min、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 59.78±11.37) min,均明显短于 α组( p< 0.05); β组抢救成功率 97.37%,明显高于 α组( p< 0.05)。 结论:急性

  • 标签: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建立 优化护理流程 抢救成功率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对经外侧裂入路、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从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接治的基底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30 例手术患者 。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的背景下, 对照组实施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 ,观察组实施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基底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 Barthel 评分、血肿清除率以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患者;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6.7%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为 6.7% ,两组基底区高血压脑出血 患者的手术效果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相比,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改善基底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身体指标,促进病情的改善。经外侧裂入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值得临床 推广与 应用。

  • 标签: 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 经外侧裂入路手术 基底节区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国产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在 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60例 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 30例患者应用国产瑞替普酶进行治疗,命名为瑞替普酶组,另外的 30例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命名为尿激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尿激酶组比较,瑞替普酶组血管再通率高,病死率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低,射血分数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 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国产瑞替普酶治疗的效果优于尿激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国产瑞替普酶 尿激酶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CCU 延续性护理路径在改善急性 ST 抬高心肌梗死心功能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CCU 于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急性 ST 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 74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37 例,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组( 37 例,采用 CCU 延续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护理组患者 LVEF 、 LVEDD 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 论: 采用 CCU 延续性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急性 ST 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CCU 延续性护理路径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节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多节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全部患者进行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本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融合Cobb角、颈椎曲度。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5.8±10.5)min;术中出血(200.5±50.8)ml。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钛网或融合器位移、内固定物松动。术后患者融合Cobb角、颈椎曲度大于术前,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依据JOY评分改善率评定疗效,其中优15例、良19例、可6例。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颈椎病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多节段颈椎病颈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胸腰脊椎骨折病人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与后外侧植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脊椎骨折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单一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体前缘高度、体后缘高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胸腰段脊椎骨折 后外侧植骨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