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ebloodpurification,CBP)指连续、缓慢清除血液中水分和溶质分子,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治疗方式总称。CBP能够模仿肾小球的滤过原理,通过对流、弥散及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代谢产物,具有溶质清除率高、能有效清除炎症介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控制内环境稳定和提供营养支持等特点。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迅猛发展,CBP已经由原来的局限于肾替代发展到非肾脏疾病的救治,近年在重症医学界成为各种危重病救治,包括严重脓毒症、中毒、严重结缔组织疾病的重要支持措施之一,并与人工肝技术、体外膜肺技术组合成为多器官功能不全支持系统。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 多器官功能不全 溶质清除率 儿科 血流动力学影
  • 简介:摘要血液滤过技术是在透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治疗技术,通过利用天然或人工半透膜,清除血液内过多的水分、代谢产物、内源性抗体、过量的药物或毒物,以维持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早期的血液滤过,由于技术设备的限制,多为间断性,难以有效而稳定地达到和保持上述治疗效果。

  • 标签: 连续性 血液滤过 发展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危重症患儿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护理体会,寻求提高该项技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0例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的危重症患儿进行总结。结果血液净化过程顺利,血液净化后较净化前症状减轻,肾功能改善或毒物血药质量浓度明显下降。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作为一种新技术,为重症患儿的救治提供非常重要的及患儿赖以生存的内稳态平衡,成为危重症患儿的重要支持疗法,是一种应用安全可靠、疗效迅速、临床效果好的支持疗法。

  • 标签: 危重症患儿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新技术被运用在重症医学中。在重症医学中逐渐采用了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该技术的出现,不但提高了重症医学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还提高治疗的效率。所以作为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逐渐被广泛运用。本文主要针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并探究了其特点,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 标签: 连续性 血液净化技术 重症医学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重症医学中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实际效果,确定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意义。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重症患者,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分析患者的血液净化效果。结果在重症医学中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效果显著,急性肾功能不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感染、急性重症胰腺炎、难治性心衰伴肾衰竭、慢性肾衰合并呼吸衰竭、严重烧伤合并多脏器衰竭者、急性中毒、急性肝功能障碍以及横纹肌溶解综合症患者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结论在重症医学中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意义重大,可以认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是目前重症患者治疗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医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是目前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治疗技术之一,对危重症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学、经济实惠的手术缝合方式,以尽可能地减少术后盆腔粘连。方法我院妇产科于2004年-2010年间在传统连续缝合、褥式缝合的基础上改良连续褥式内缝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脏器的缝合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术中切口创面光滑,无缝线外露。术后48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来我院行再次手术,术中均未见粘连。结论改良式连续褥式内缝技术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相比临床常用的防粘连生物制剂价格更低廉,从而减轻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式连续褥式内缝技术 盆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刍议连续康复护理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和价值。方法筛选出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均分为实验组(35人)与对照组(35人),分组时确保两组研究对象在病程时间、性别比例、年龄、偏瘫情况及其他一般情况等基线资料的数据差异满足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在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本科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增加针对性连续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舒适护理、药物护理),然后对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后的复发率、服药依从率进行观察和统计,并进行FMA、SAS、Barthel评分1。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例(28.57%)、1例(2.86%),服药依从率分别为27例(77.14%)、34例(97.14%);护理前两组FMA、SAS、Barthel评分数据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FMA、SAS、Barthe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性均满足P值<0.05。结论我院现采用的连续康复护理方式有助于降低对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并提高服药依从率,同时显著提高运动能力及Barthel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连续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60例,均采用会阴左侧切开术,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名,两组均采用阴道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缝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切开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减轻活动时的疼痛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有利于产后恢复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切开术 连续缝合法 皮内缝合法
  • 简介:DASH饮食是'饮食途径阻止高血压'的英文缩写,强调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为主,并将每天的钠摄入量降低至2.3克以下。其原则是'五多一少',即高钾、高镁、高钙、高膳食纤维、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节制饱和脂肪酸。通过以多营养、全方位改善健康,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 标签: 膳食纤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RT在心脏骤停后心肺脑复苏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心脏骤停后经抢救治疗心脏复跳患者行CRRT治疗。结果8例患者存活,并恢复自主呼吸及自主意识,临床痊愈出院。结论CRRT在心脏骤停后心肺脑复苏的治疗中疗效肯定,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 标签: CRRT 心脏骤停 脑复苏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行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的可行性。方法152例(152眼)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在过熟期白内障术中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分析其临床效果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152例中有130例能一次性顺利完成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满意。结论在过熟期白内障术中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后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 连续环形撕囊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性外斜视的发病因素及手术治疗。方法对20例连续性外斜视的病史、屈光状态、双眼单视功能、斜视度、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远视眼占40%,屈光参差占20%,低中度远视眼占20%,高度近视眼占10%,正视眼占10%。弱视眼占50%,内斜视自发外斜视占60%,内斜视术后外斜视占40%,无三级视功能占50%,有I级视功能占15%,有Ⅱ级视功能占10%,有III级视功能占25%。结论内斜视患者中,无双眼单视功能、弱视、高度远视、屈光参差者可自然而然变为外斜视,对于这类患者内斜视手术应慎重。对于连续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除要根据肌肉的功能状态、视力、屈光状态、原手术量和远近斜视度确定外,还应根据其共同性与非共同性,如为共同性,尽量在非手术眼上手术或在已手术眼上的未手术肌肉手术,计算按共同性斜视;如为非共同性,尽量在手术眼上手术以复位肌肉,注意切除瘢痕,恢复眼白,术中进行牵拉试验,了解限制因素,结膜是否紧缩,肌肉是否松弛,瘢痕是否限制,术中轻巧,避免过度烧灼止血,手术以略过矫为好。如为内斜视自发的连续性外斜视,无肌肉亢进或麻痹者,手术方法同共同性外斜视。

  • 标签: 连续性外斜视 发病因素 手术治疗连续性外斜视是指内斜视自发或术后发生了外斜视1。临床较少见,今就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的20例连续性外斜视患者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连续性外斜视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并指导其治疗。现报告如下
  • 简介:摘要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精神,本院于2011年上半年开始实施APN排班制,通过1年多以来的临床实践,权衡其在工作中的利与弊,客观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出适合我院护理学科发展的新模式。

  • 标签: APN连续性排班 护士 分析
  • 简介:摘要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在手术中应用非常广泛,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麻醉是否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的应用。

  • 标签: 连续硬脊膜外麻醉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又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其包括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动(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动(静)静脉缓慢连续性超滤、连续性高通量透析、高容量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多项技术。CRRT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重症肾衰患者的治疗,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又扩展到对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感染、急性肾衰、急性胰腺炎、中毒等危重病的救治。目前小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肾衰竭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综合征,由不同原因引起肾脏生理功能急剧减低甚至丧失,即肾脏不能按机体需要来调节尿量及尿的成分。在临床治疗中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血液净化以及肾脏移植术,肾脏移植术并发症的发展机率大,且术后很难建立血管通路,对透析设备以及透析技术都有很严格的要求,由此对透析治疗造成诸多阻碍。

  • 标签: 小儿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连续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连续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连续组患者生活质量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康复效率,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连续康复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连续硬脊膜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80例剖宫产手术,总结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果80例剖宫产中,麻醉平面上界在T4~T5者5例(6.25%),麻醉平面上界在T6~8者32例(40.0%),均无疼痛感,肌肉松弛良好,未辅助用药;麻醉平面上界在T9~10者18例(22.50%),无疼痛感、肌肉松弛欠佳,未辅助用药;麻醉平面上界在T10偏下者24例(30.0%),切口上端感觉疼痛、腹肌紧张,加用安定及少量氯胺酮;麻醉平面上界在T11以下者1例(1.25%),加用适量氯胺酮后完成手术,以上患者麻醉平面下界均满意。80例患者中,出现牵拉不适、血压下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症状者29例(36.25%),经过适当处理后完成手术。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腹肌松弛良好、麻醉平面和血压较易控制、止痛效果可靠、设备要求不高、术中易于观察和管理、费用低廉,对胎儿呼吸循环无不良影响,是产科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