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透析液过滤是利用空心纤维膜的作用,清除透析液中的内毒素、细菌与不溶性微粒以制造超纯的透析液和在线制作置换液,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随机50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对血液标本采集方法、杭凝剂多少、血液标本保存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性回顾。研究血液采集方法、采集部位、保存以及抗凝剂、送检时间等对检验结果的临床影响并记录不合格标本。结果分析结果显示,50例血液生化检验者中有5例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0%;同时分析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过程的因素主要有血液标本的采集,抗凝剂的加入比例和血液标本的及时送检是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三大重要因素。结论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如血液采集方法、采集部位、保存以及抗凝剂、送检时间等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各检验项目的结果因药物产生干扰。方法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017年全年)被选取,因以上患者在对其实施生化检验中结果出现偏差,对干扰检验结果的药物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干扰生化检验结果的药物主要分以下几大类①抗生素类药物;②解热镇痛类药物;③维生素C;④抗癌类药物;⑤抗糖尿病类药物;⑥利尿类药物;⑦激素类药物。结论受检者在检验前,需要充分了解应用药物的情况,及时与检验人员沟通,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生化检验 结果 药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一年我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检验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检验方式和生化检验方式,检验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检验效果分析,乙组和甲组有效人数分别是38例和30例,乙组的有效率92.6%,甲组的总有效率73.1%,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生化检验,效果明显,可以将生化检验作为首选方式。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110例在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出现血清胆固醇异常的110例患者,对患者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情况与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结果此次实验110例胆固醇出现异常患者中,有10例胆固醇是偏低的,100例是胆固醇上升的。结论在生化检验过程中胆固醇上升出现几率较大,主要包含用药引起、有糖尿病、肝脏病变、慢性肾功能发生障碍等,因而在临床治疗方面需要给患者更多关心,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控制,防止胆固醇再度升高。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禁食禁饮时间对患儿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生化检验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I组40例患儿生化检验前禁饮2小时,禁食3小时,II组40例患儿生化检验前禁饮2小时,禁食4小时,III组40例患儿生化检验前禁饮2小时,禁食6小时,对比三组患儿的哭闹情况及生化指标。结果I组患儿哭闹发生率为35.00%,II组67.50%,III组70.00%,I组哭闹发生率明显低于II组、III组,II组与III组患儿哭闹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儿的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患儿生化检验前禁饮2小时、禁食3小时,幼儿禁饮2小时、禁食4小时,年长儿禁饮2小时、禁食6小时,符合患儿的生化检验需求,还可避免因长时间禁饮禁食引发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禁饮 禁食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接受生化检验的5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为每位患者抽取两份血液样本,分别为溶血样本与正常样本。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比较溶血样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溶血样本与正常样本在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及尿酸等方面比较具有显著区别,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期间溶血现象的发生,会直接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提升血液样本管理的重视程度,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溶血 临床生化检验 血液样本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4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放置1h、3h、6h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结果血液标本放置1h、3h、6h后,血糖、尿素氮、总胆红素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钠离子、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不同,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会存在明显差异,尽快完成生化检验,可确保临床数据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 放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定义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健康人群定义为对照组(n=40),比较分析两组的常规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和生化新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明显偏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白蛋白明显偏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偏高;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偏低;亮氨酸氨基肽酶、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和5’-核苷酸酶明显偏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肝功能状况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常规生化检验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样品用量少,检测速度快,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正确地使用和保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性能优势。本文依据该仪器操作手册和笔者的工作实践作出总结。

  • 标签: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使用 保养 维护 定标 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指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血液的采集,其中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为观察组,采用普通的玻璃采血管进行采血的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这两组的12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这两组检测的结果的稳定性。结果经两组检测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12项的生化指标检测的指标无较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检测结果得出,观察组血清的稳定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血清的稳定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液的稳定性。

  • 标签: 血清分离胶 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出现的63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误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对应解决对策。结果63例标本误差原因中,患者因素为31例,占比26.98%,样本送检因素为17例,占比19.05%,标本采集因素为12例,占比49.21%,标本检验因素为3例,占比为4.76%。结论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遍布患者自身身心因素,标本采集、送检与检验各环节,要针对不同原因做针对性的开展血液检验工作管理,提升检验工作效率。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误差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指导血脂代谢紊乱管理。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血清血脂检查2876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进行分级检验,对于血脂异常的对象,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诊断。结果合计异常率29.94%,胆固醇偏高、偏低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其中50岁达到峰值。胆固醇偏高占67.36%,偏低32.64%。偏高者原因包括高胆固醇饮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缺陷、高脂蛋白血症、用药因素、胆总管阻塞等,偏低与营养不良、低胆固醇进食、肝脏疾病、继发性贫血有关。结论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异常率较高,特别是40~60岁异常率较高,需重视相关疾病的筛查诊断。

  • 标签: 血脂代谢紊乱 血清胆固醇 血液生化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临床生化检验的8550例患者,其中将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认定为药物影响而发生异常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药物类型。结果我院因药物所致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发生偏差的概率是0.77%;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常见药物类型主要有激素类、抗癌类、维生素C、抗生素类、抗糖尿病类、利尿类以及解热阵痛类。结论患者在接受临床生化检验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以此提高生化检验指标的准确性。

  • 标签: 药物 临床生化检验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级检验方法应用于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具体方法及临床检验效果,方法本研究的选择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88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均为血脂生化检验,以检查方式不同为依据进行标本分组,同等份,即A,B2组,传统检查方式对A组检验,分级检验方法,对B组检验,分析两组标本检验效果。结果经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A,B两组总胆固醇、三脂甘油、高密度蛋白差异对比P>0.05,而与A组相比较,B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均明显提升,同时相较于A组,B组阳性显著较高,对比差异P<0.05结论应用分级检验方法进行血脂生化检验有显著的效果,可提升检验准确性,在临床检验中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分级检验方法 血脂生化检验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通过标本采集进行血液生化检验分析的患者100例,根据对患者血液标本采集时间、选取的身体采集部位、采集后的标本保存过程中添加抗凝剂量的多少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究这些因素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影响。结果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受到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的不同、选取采集血液的患者身体部位的不同、血液标本中添加抗凝剂量的不同等因素的临床影响(P<0.05)。结论在对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中,应注意规范标本采集程序,根据不同患者对血液生化检验的需求不同,选取合理的采集部位,合适的采集时间,对患者血样进行科学处理,达到提高血液生化检验效果的目的。

  • 标签: 标本采集 血液生化检验 临床影响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常规及部分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高血压组,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常规以及部分生化指标。结果高血压组WBC、RBC、Hb、HCT、MCHC、RDW-CV以及RDW-SD水平显著升高,MPV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TG以及C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以及BUN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液指标的改变,定期检测血常规、肾功能以及血脂水平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血常规 肾功能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与结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不同诊断方法分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生化检验,而对照组应用常规检验。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检验效果。结果经检验后,观察组28例检验有效,而对照组24例检验有效,观察组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80.0%明显更高,且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项目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检验项目 诊断价值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检验方法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血清标本进行血脂生化检验。随机将标本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检验法;观察组60例,采用分级检验法。对比两组血清标本的检验结果,探究分级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标本的TC、TG、HDL-C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标本的LDL-C、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阳性率方面,两组标本的TC、TG、HDL-C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标本的LDL-C、APOA-1、APO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检验方法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血脂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血脂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证实为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生化检验,即生化检验组(50例);另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即常规检验组(50例)。比较两组检验方法对糖尿病的检出情况,并对比其诊断有效率。结果生化检验组对糖尿病的诊断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常规检验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的诊断有效率更高,利于尽早检出糖尿病,及时控制血糖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生化检验 常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