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2年,郑智民报道了自本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厦门市区由于城市改造、人口增加和灭鼠措施必然引起家鼠群落结构,特别是各种家鼠数量组成关系改变的状况,并提出今后防制的重点对策、时机与对策。1994年,吴春贤等根据1983~1987年的调查结果,报道了厦门市区住宅、饮食、食杂和市场四类生活区域鼠

  • 标签: 群落结构 鼠形动物 特殊行业 褐家鼠 小家鼠 厦门市
  • 简介:目的探讨储藏食物孳生粉螨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方法用光照集螨法和水膜镜检法对采集样本进行粉螨分离,并对采集的粉螨进行分类鉴定、计数和数据分析.结果695份样本发现粉螨,阳性率为48.3%(695/1440),其中储藏干货的阳性率为55.4%(306/552),食用调料的阳性率为43.9%(158/360),海产食品的阳性率为35.8%(129/360),甜品的阳性率为60.7%(102/168).共检获粉螨23种,隶属于7科18属.不同月份储藏食物孳生粉螨群落参数不同,以6~8月粉螨群落参数数值较高.同时还发现不同种类储藏食物孳生粉螨群落参数也不同,储藏干货孳生粉螨的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2.148)和多样性指数(H'=2.995)最高;食用调料孳生粉螨的均匀度指数(J=0.978)最高.结论储藏食物粉螨污染严重.同时温湿度及粉螨食性对储藏食物粉螨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起直接限制作用,应加强储藏食物管理,保护储藏食物品质,预防人体螨病.

  • 标签: 粉螨 储藏食物 群落 孳生粉螨 群落结构 多样性
  • 简介:目的研究门头沟灵山地区鼠种群落构成。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种群数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群落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共计捕获鼠类12种286只,底部灌木丛中捕获鼠类5种81只,鼠类群落为社鼠+大林姬鼠群落。中部次生林中鼠类丰富11种74只,鼠类群落为大林姬鼠+社鼠+花松鼠群落。顶部亚高山草甸中捕获鼠类7种131只,鼠类群落为棕背鲆+大林姬鼠+大仓鼠群落。结论灵山中部鼠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中部和底部鼠类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7243,顶部和底部最低,为0.4541。

  • 标签: 鼠种 群落 夹夜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特别是消化系统健康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保持平衡状态,有助于消化、营养吸收、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饮食、药物(如抗生素)、应激等因素可导致菌群失衡,影响肠道健康,并可能引发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调控肠道菌群,如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摄入益生菌和益生元、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粪便移植等策略,已显示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潜力。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肠道微生物群落 消化系统疾病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探究颈椎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前景,以提高颈椎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至2023年间接受颈椎CT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级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对颈椎CT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和颈椎骨折等常见疾病的图像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这些特征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共分析了1000例患者的颈椎CT图像。研究发现,通过特定的图像特征组合可以高度预测颈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2%。此外,图像特征与颈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颈椎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结论: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能够有效辅助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技术优化,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有望成为颈椎疾病管理的重要工具。

  • 标签: 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颈椎疾病,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 已有研究发现医患沟通的心理特征包括医方、患方和互动三方面:(1)医生是直觉认知、思维判断、判断倾向,提供信息数量少的,提供数据信息,信息传达方式程序化和模糊等。(2)患者是感觉认知、情感判断、知觉倾向,情感和社会支持需求多,有参与医疗决策的能需求,不同患者对医患权势距离的偏好差不同。(3)医患双方的需求、信息、情感、决策、权势都存在差异,情境因素、社会认知、印象形成、沟通模式、共同决策、归因等会影响医患互动,医患信任会经历计算型信任、了解型信任、认同型信任三个阶段。未来应探索医患沟通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机制、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

  • 标签: 医患沟通 心理特征 信息 需求 互动
  • 简介:前不久,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发布了《2013~2014年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性侵案件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儿童性侵案件呈现出高频爆发、受害人群低龄化、乡村为案件重灾区、熟人犯案高发等特征

  • 标签: 案件 儿童 安全教育 社会救助 基金会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胃癌手术病例72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特征肿瘤大小(按最大直径计算)、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总结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结果72例胃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合计12例,转移率16.7%。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密切(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密切,临床医生可以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寻找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

  • 标签: 早期胃癌 浸润深度 肿瘤大小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本中心肾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948例新发肾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948例中男性638例,女性310例,男女比例2.061.00。患病年龄为14-87岁,中位年龄为55岁,高发年龄为40-70岁(77.7%)。病理透明细胞癌736例(77.3%),乳头状肾细胞癌44例(4.6%),嫌色细胞癌42例(4.4%),集合管癌9例(0.9%),囊性肾细胞癌22例(2.3%),混合型肾细胞癌11例(1.2%),未分类肾细胞癌74例(7.8%),其他肾癌14例(1.5%)。结论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免疫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根治性肾切除仍为主要手术方式,透明细胞癌为最常见亚型。

  • 标签: 肾细胞癌 肾癌 诊治现状。
  • 简介:摘要穴位在医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对于穴位的解剖特征论述较少,本文通过对穴位的十大解剖学特征论述,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穴位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穴位解剖学特征敏感点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接诊的100例不同的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气肾病特征以及患者治疗方法,治疗效率。结果:100例患者中96例经中医治疗肾病症状有所好转,治疗效果高达96.00%。结论:肾乃先天之根本,其内藏着先天之精华,不同的肾病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肾病 特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白族属于少数民族,白族人民的主要聚集地是云南大理,白族具有浓厚的文化,其中白族舞蹈可以让其文化艺术魅力得到充分体现,白族舞蹈的审美性与观赏性都比较强。本文主要探究白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 标签: 白族舞蹈 审美 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2014年在番禺区中医院就诊的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对2014年8~11月该院收治的103例登革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登革热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100%),肢体酸软乏力(97.09%),头痛(64.08%),皮疹(45.63%),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分别占84.47%和75.73%,血清AST、LDH、CK和α-HBDH结果高于参考值上限分别占76.70%、46.60%、55.34%和67.96%。结论上述病例均为普通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

  • 标签: 登革热 临床特征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分娩的顺利的联系。方法:结合工作实践,在对产妇在不同产程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就如何给予产妇正确心理支持,总结了护理对策。结论:心理干预能使产妇有部分心理准备进入产程,顺利平稳完成分娩.

  • 标签: 产科护理 产妇 心理特征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35例老年耳鸣患者,对其进行耳鸣问卷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调查,进一步对患者的耳鸣情况、特征、心理学特征等各个方面加以分析总结。结果在突发耳鸣症状的22例患者中,其中在不同耳鸣响度的患者分布情况分别是1级2例,2级4例,3级10例,4级4例,5级2例,6级0例。在缓慢发病的13例患者中,其中在不同耳鸣响度的患者分布情况分别是1级2例,2级6例,3级2例,4级2例,5级1例,6级0例。耳鸣响度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耳鸣患者耳鸣响度大多数都是在2级到4级之间,耳鸣程度比较缓慢且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耳鸣患者的情绪也容易变得焦虑、抑郁等,因此在临床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老年耳鸣患者 临床特征 分析
  • 简介:近年来,登革热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许多因素联合作用使得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40年里,这种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已大大超出了它原来的流行区--东南亚,遍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一些地区它表现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DHF)[1].

  • 标签: 流行特征 登革热 防治措施 亚热带地区 公共卫生问题 吸血节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