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肌肉锻炼对产后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围产期护理干预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肌肉锻炼。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疾病生活影响问卷-短表7(PFIQ-7)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接受延续性肌肉锻炼2个月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延续性肌肉锻炼可有效提升产妇产后力,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 标签: 延续性盆底肌肉锻炼 产后 盆底肌力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康复仪联合训练治疗对肌肉张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足月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训练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训练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张力评分及尿失禁程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及腰骶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后倾后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膀胱膨出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仪联合训练,有利于肌肉张力及功能恢复,能有效降低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发生率。

  • 标签: 盆底康复仪 盆底肌训练 产妇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康复治疗对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功能障碍中随机选择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予以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2.22%,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的患者电位值明显上升,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次数也有极大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故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肌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早期训练对产后力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接收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早期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力水平以及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力整体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早期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力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研究中医穴位推拿联合锻炼对促进功能障碍术后功能恢复及减少导尿拔除后尿潴留。方法入组30例诊断为功能障碍并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为对照组,2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与术后Kegel运动以及中医穴位按摩(关元、气海、三阴交),比较患者力改善情况和尿潴留发生率,从而形成功能障碍术后护理新方法;结果本组中发病人群集中于60-70岁年龄段,手术效果显著,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力明显提高,导尿管拔管后尿潴留发生显著减少(P=0.001),无压力性尿失禁再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48);结论功能障碍可发生于各年龄层人群,手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术后指导患者进行Kegel运动联合中医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力,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该护理方法在未来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功能锻炼 尿潴留 中医穴位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力康复中行训练+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我院收治的86例产后康复产妇,“双盲法”分基础组(电刺激,n=43)、科研组(基础组基础+训练,n=43),2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2组压力改善情况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基础组比较,科研组静息压、收缩压更高;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盆底肌训练 盆底电刺激 盆底肌肌力康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瑜伽联合训练在功能康复中的运用效果,帮助产后妇女加强肌肉的力量,改善的弹性和灵活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期间该院分娩的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观察组产妇接受产后瑜伽联合训练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训练,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功能,排尿功能及情绪变化。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后的功能障碍影响:功能障碍问卷-7(PFIQ-7),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评分均较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日排尿次数,参与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后瑜伽联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功能,缓解排尿异常症状,有利于康复的依从性。

  • 标签: 产后瑜伽 盆底肌训练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本院收治的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分析依据,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为研讨期限,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分为单纯尿失禁(UI)组与轻度盆腔脱垂(POP)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康复仪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失禁与脱垂状况均得以明显改善,呈现P值不足0.05标准。结论:对于存在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而言,采用盆腔康复仪进行治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且有效增加患者力,其应用、推广价值均高。

  • 标签: 女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康复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后功能障碍妇女力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诊断为功能障碍的初产妇,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产妇的护理成效。结果:研究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依从性高(P<0.05);研究组的恢复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产后妇女常出现功能障碍症,给予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提升力,同时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尽早恢复功能,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针对性盆底康复护理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产妇产后器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产后康复干预,观察组(n=30)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力变化、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提高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力,对于改善产妇的功能,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 产后康复 盆底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治疗仪对女性产后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通过选取在本院的功能障碍患者64例,其就诊时间在2022.1-2023.12近1年,对患者进行资料调查。常规组在产后3个月开展。试验组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产后1-2个月开展。结果: 试验组力IV级、V级多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组间0级、I级、II级、III级例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 两组阴道紧缩度I级、II级例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III级例数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盆地康复治疗仪联合护理措施可有效对产妇产后功能进行恢复,利于并发症的减少。

  • 标签: 产后盆底功能 盆底康复治疗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训练的实施方案及其联合护理对产妇产后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2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DZ组110例和YJ组110例,两组产妇产后开展一致的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DZ组产妇开展常规性的康复锻炼,YJ组产妇设计系统性的训练路径,开展整体康复干预。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产妇力改善效果。结果:在力改善获效率上,YJ组为92.73%,高于DZ组的76.36%(P<0.05)。结论:通过整体路径式的系统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妇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恢复控尿功能,预防SUI,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功能障碍患者,在基于不同护理方法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观察效果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相较于单纯常规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功能恢复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改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会阴超声监测收缩状况反馈指导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所有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凯格尔锻炼治疗,采用会阴超声监测收缩状况,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收缩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经锻炼治疗后患者收缩期和静息期矢状位肛提裂孔长度、膈裂孔面积和膈裂孔周长的差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8,t=-2.949,t=-4.899;P〈0.05);锻炼治疗后耻骨联合下缘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耻骨内脏厚度差值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4,t=-4.899,t=4.230;P〈0.05);锻炼治疗后尿道夹角和左右肛提夹角显著优于治疗前的角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7,t=6.584;P〈0.05)。结论:会阴超声动态监测可正确评价收缩功能反馈指导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会阴超声 动态监测 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收缩功能 凯格尔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产后早期不同时段个体化康复治疗对女性力及功能的价值评价。 方法:选取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6 月 本院的 120例产后 早期进行康复 不同时段的Ⅰ、Ⅱ类肌纤维力均≤3级的女性功能障碍, 以及康复前疾病给身体造成的功能损伤的产妇为 研究对象, 并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n=60 例 ) 和研究组( n=60 例) 。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康复手法,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 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以及 Ⅱ类 纤维的收缩次数。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Ⅱ类 纤维的收缩次数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临床治疗女性力以及功能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产后早期不同时段的个体化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力以及恢复功能,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增强纤维收缩的持续时间以及持续次数,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肌 康复治疗 功能改善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改善产后功能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孕妇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时实施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肌肉的收缩能力、持续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等指标都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与常规的护理方法相比,对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和康复的护理方法,能够提升患者生活水平,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 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预防产后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无预防组)各70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只发生阴道前壁脱垂者1例,占1.4%;对照组中子宫脱垂者2例,阴道前壁脱垂者3例,阴道后壁脱垂者4例,发生功能障碍共计9例,占12.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法对于预防产后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盆底肌电刺激 预防 盆底功能障碍 效果
  • 简介:锻炼你会吗?对于不太容易体会位置的人推荐深蹲。总之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方法就好!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训练法 锻炼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的模式对于妇产科产妇其生产之后康复情况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 方法: 将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我院接受诊治的 122 例 的产妇 作为本次试验讨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将收集的全部产妇平均的划分至两组,常规护理组当中的 61 例产妇仅仅采取传统化的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实验护理组当中的 61 例产妇则在传统化的常规方法基础上采取以人为本的护理的模式对其展开护理,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妇产科产妇其康复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和探究。 结果: 据统计,实验护理组妇产科产妇在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的模式之后有效概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的模式来护理的产妇,可以显著的预防妇产科产妇发生康复的情况,进而挽救妇产科产妇的生命, 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以人为本的护理 产后盆底肌康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