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十分重要。尤其,休克病人因末梢静脉塌陷,外周静脉通道的建立常常较为困难,有时因为静脉通道未能及时建立,而延误了抢救危重病人的最佳时机。因此,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该方法在神经外科、手术室、血透室、ICU、中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置管引流腹水的护理体会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对患者采用静脉输液、肠外营养、静脉压力等检测方法,深化静脉管引流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开展有效合理的肝硬化腹水治疗,确保肝癌、肝硬化治疗的有效性。结果100例静脉置管引流腹水均一次成功,护理效果良好。结论静脉置管引流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腹水治疗和护理,有效的改善肝癌、肝硬化的腹水问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深静脉 置管引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0例下肢疾病手术治疗患者的有关资料,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预防组患者对可能产生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综合方法进行预防,对照组患者不采取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51例产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组患者中有11例产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一周时间后患肢基本消退肿胀,半个月后彩超复查结果显示有48例患者完全再通,16例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再通。结论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治疗可有效避免患者产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而避免产生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超声诊断在临床医疗体系的有效应用,不但能够基于影像图确认患者体内病灶位置,从而确保整体病情状况能够被有效识别,并提升整体医疗质量水准;同时更能够凭借血液观察与回声装置,确保内部病理特征获取更加全面,以便为后续临床医疗环境中的病理库构建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本文根据下肢远端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技术展开分析,在明确技术应用价值和技术诊断的措施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临床医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完善且良好的参照。

  • 标签: 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镜射频消融治疗腰间盘突出(lumbarintevertebraldiscprotrusion,LIDP)的术中护理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LIDP病人118例,取其中45台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病人给予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23例病人给予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使用不同方法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对LIDP病人影响效果较好,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护理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另选择同期没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病变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检查,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信息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内侧腓肠静脉、颈周围静脉脉测试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股总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值为(8.35±0.87)mm,股浅静脉CDFI值为(4.95±1.62)mm,腘静脉CDFI值为(7.20±1.52)mm;对照组患者股总静脉CDFI值为(24.02±6.04)mm,股浅静脉CDFI值为(13.05±2.05)mm,腘静脉CDFI值为(9.40±1.32)mm;实验组患者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探查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应用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治疗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组预防DVT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较对照组的83.64%比较,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降低胃癌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胃癌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中随机选择近几年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下肢无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的100例患者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以及病情的诊断,分析两组患者之间诊断后的相关指标。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彩超的诊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指标都比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指标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52例产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后 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单孔与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对比。方法选取我科在201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肺癌患者,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2例,实验组予以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参照组予以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较比二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参照组,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也更短,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胸腔引流量、系统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肺癌患者采用单孔与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均可获得理想效果,单孔手术的时间虽然较长,但会减小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单孔 三孔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急诊抢救患者,将其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单数作为对照组,双数作为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急诊常规护理流程服务的基础上采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对比两组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为(0.64±0.21)min、心电监护时间为(4.11±0.23)min、静脉用药时间为(4.23±0.53)min、抢救成功率为100%、护理满意度为98%,均优于对照组的(2.45±0.48)min、(6.23±0.17)min、(7.45±0.83)min、92%、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模式中采取流程优化,不但可以提高急诊抢救患者的抢救效率,而且可很大程度的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流程优化 抢救效率
  • 简介:摘要医院重要经济来源是医院药房,医院门诊药房药房在医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其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管是医学服务还是药学服务都和医院的医疗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逐步加强了人民用药质量方面的监管。医院门诊药房服务不仅表现在药品的供应上,同时也表现在合理用药,切实做到以为中心,本文就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更好的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

  • 标签: 医院门诊 药房管理 常见问题 解决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间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手术室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取医院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8例资料,均给予椎间镜治疗,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给予一般手术室护理的69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69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疼痛症状评分、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前组间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各评分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均有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55%(68/69)、86.96%(60/69),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椎间镜治疗中,配合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疼痛症状有明显作用,且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推动良好护患关系构建,应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治疗 手术室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脊柱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采取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参与本次实验,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脊柱手术治疗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癫痫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所收治的56例患者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取丙戊酸钠缓释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添加拉莫三嗪片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00%),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癫痫病患者应当做到早发现与早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EEG检查方式提高确诊率,同时在治疗中拉莫三嗪片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神经内科 癫痫病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腰椎间镜术后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镜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在手术后30min内静脉注射射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100ml生理盐水)作为病例组(n=20),另一组给予0.9%氯化钠100ml作为对照组(n=20)。术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和24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记录术后24小时内阿片类药物(吗啡)的用量以及与药物有关的副作用。结果酮咯酸氨丁三醇所有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吗啡给药剂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酮咯酸氨丁三醇作为一种非阿片类镇痛剂,可以减轻椎间镜术后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酮咯酸氨丁三醇 椎间孔镜 镇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究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情况.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科收治的9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全部患者在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均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结果:患者经护理后,平均溶栓治疗10.21±0.14天,肿胀消退时间为20.57±0.45天,术后完全恢复时间为10.69±0.57天,所有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尿激酶溶栓患者治疗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不仅可改善患者患肢局部血液循环,而且还可避免并发症出现,值得临床加大推广与应用力度.

  • 标签: 尿激酶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静脉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以此来降低静脉置入患者导管堵塞、局部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静脉导管在临床的使用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例静脉置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置管技术,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堵塞、滑脱以及局部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对于静脉导管维护,优化静脉导管管理流程,减少静脉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循环管理法 不良事件
  • 简介: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窗口,日常接诊的大部分为重症患者,都需要争分夺秒实施抢救.经常会进行常规的心、脑、肺等器官复苏工作,在这些操作中均需要静脉通道等操作,才能极大提升抢救的成功率.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是根据体表解剖标注定位后进行盲探操作,但是由于部分患者静脉解剖变异,操作时,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容易在置管过程中出现失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随着现代超声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超声可视化技术的辅导下,静脉置管操作的成功率和精准率显著提升,为患者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急诊科室患者生存率显著提升,其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急诊科室 超声引导 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