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脐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行传统三腹腔胆囊切除术,B组行经脐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切口疼痛评分、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经脐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其腹壁美容效果更明显,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经脐入路内镜手术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套干预效果确切、技术操作方便、费用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应用,预防高危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适宜技术。方法通过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90例高危住院孕产妇作为实验组,选定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相同时间段内标准一致高危住院孕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孕产妇LEDVT形成,对照组通过调取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TDP干预措施与应用传统预防措施预防孕产妇LEDVT形成的效果。结果实验组90例,无临床症状,经彩超确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90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经彩超检查确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栓形成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应用科学评估方法,筛选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联合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TDP干预LEDVT形成,前者运用物理机械按摩与推动原理,后者利用物理热与辐射原理,力学与热学结合,两者均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顺应性作用,交替规律运用降低了高危孕产妇LEDVT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优于传统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TDP 预防 产科 LEDVT
  • 简介:摘要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术是在鼻内镜监视下实施经鼻泪囊鼻腔造术,为慢性泪囊炎的一种简捷、易行、安全手术治疗途径,该术试避免了经皮手术损伤内眦血管和韧带的弊病,无面部瘢痕,手术并发症少,同时可矫正影响泪囊造引流,导致手术失败的鼻腔、鼻窦疾病或解剖异常等因素。笔者对近年来22例慢性泪囊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技术在鼻内镜下完成了泪囊鼻腔造术的初步疗效。

  • 标签: 泪囊 鼻内镜 造孔
  • 简介:摘要经皮椎间镜技术是指经皮将直径8.0mm的工作经椎间入路置入椎间盘内或者椎管内在可视内镜下通过孔镜特殊器械进行髓核摘除、椎间扩大及神经根松解等治疗。此手术具有局麻下操作,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适应症广泛,近年来该技术得到广泛认可并在国内外普及很快,目前临床最常采用的椎间镜技术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最初治疗的疾病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之后,随着临床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应用范围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扩展到神经根管狭窄、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不稳等,另一方面神经根损伤、术后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及射线对医患双方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故有必要对该技术做一总结,本文将从手术方法及过程、适用范围及局限性、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
  • 简介:摘要文章回顾性综述了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药物和机械的预防方法和健康宣教、观察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提出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应以预防为主,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最大程度上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记者9日从深圳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5日在深圳湾口岸入境人员中检出一例输入性基肯雅热病例,患者为归国劳务人员。这是深圳口岸今年检出的首例输入性基肯雅热病例。据悉,该名旅客为男性,自基肯雅热流行区印度归国,曾在建筑工地工作,9月5日从深圳湾口岸入境时红外体温监测显示体温异常,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后,确认该旅客感染基肯雅热。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输入性 深圳口岸 深圳湾 体温监测 体温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护理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脑血栓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00例患者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结果临床患者在予以治疗之后,比较并发症的产生率、下床活动以及消肿的时间,其观察组的患者比对照组中患者明显少,并存在着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观察的意义。结论在脑血栓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其患者在临床上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也有效缩短了血栓实现消肿的实践,且明显提升及改善了临床患者在生活上的质量,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临床的应用之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伴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采用舒普与头孢哌酮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66例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舒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7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喘息和肺部啰音等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普治疗小儿肺炎,可有效缓解患儿咳嗽、发热、喘息和肺部啰音等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且用药后患儿不良反应较少,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肺炎 舒普深 头孢哌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4-2015.4入诊我院的脊髓损伤并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84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42例,其中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38%明显低于A组14.29%,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15.74±6.67)d较A组(31.28±12.84)d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的针对性护理可较好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痊愈。

  • 标签: 脊髓损伤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并且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14例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1例患者感染,1例血栓;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感染,1例患者发生血栓,2例患者导管脱落,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5%)明显低于对照组(57.1%),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深静脉 长期留置导管 血液透析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而倒置的T波在非冠心病检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05.7-2016.1接受治疗的非冠心病所致而倒置的T波患者110例进行临床分析,收集以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对非冠心病而倒置的T波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确诊患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5例,患有酒精性心肌炎患者9例,X综合征患者17例,患有心尖肥厚型肌病患者有15例,心脑血管病24例,诊断率为85.24%(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深而倒置的T波对非冠心病进行临床诊断,在诊断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超声心动图等进行综合判断,避免对患者误诊、漏诊。

  • 标签: 非冠心病 深而倒置T波 临床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治疗,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随着近年骨科手术患者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诊疗技术的发展,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涉及范围较广,诊断,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病尤为重要。就近几年来对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诊断,预防和治疗进展概况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折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 病因 诊断 治疗 预防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4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骨科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拴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1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产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症状积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拴发生率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围产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围产期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患下肢静脉血栓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支架植入术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脉血栓时间与治疗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消失时间与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性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其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研究其对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临床价值,从而保障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研究方法是对104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与观察,将104例病患随机平均分配到不同组别,分别是A组与B组,A组病患采用的护理模式是传统的常规骨折术后护理,而B组将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研究结果表明B组所进行的护理干预,在对下肢静脉血栓疾病的预防重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其发病人数明显小于A组,同时术后护理服务所获得的满意度也比A组相对较高。研究总结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病患产生静脉血栓病症的临床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V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600例为观察组,并以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收的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降低发生率,同时对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深V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