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无痛消化检查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无痛消化检查患者12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消化检查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护理治疗,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 标签: 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消化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无痛消化检查的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静注丙泊酚,B组静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比两组患者的HR、MAP、Sp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组间HR、MAP、SpO2对比,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高于B组的2.5%,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消化镜中应用,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 无痛消化内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无痛检查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43例患者行无痛检查,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肠检查检查前后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差异,未发生呼吸心跳暂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全面系统化的观察及护理下,患者行无痛检查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无痛肠镜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80例上消化道出血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应用常规治疗,B组应用消化治疗,将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有效率为95.00%,A组有效率为60%,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上述临床试验,B组消化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出血患者经消化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次选择8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1例,对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消化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消化出血患者经消化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在出血发生几率。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检查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喉罩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检查的患者106例,分别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三个阶段对患者实施全面性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喉罩置入成功率为100%。检查中发生喉痉挛1例,检查后发生咽喉不适3例,恶心、咳嗽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结论加强喉罩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检查的护理可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喉罩通气 全麻 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消化在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消化下治疗及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38例,2例转外科治疗,治疗成功率为95%,参考组治疗成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采用消化辅助治疗具有较高成功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异物 常规外科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消化质控是指对消化设备的性能状态、洗消流程、使用操作进行质量控制,并根据质控记录总结成相关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从而保障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

  • 标签: 消化内镜质控 临床诊断 洗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检查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喉罩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检查的患者106例,分别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三个阶段对患者实施全面性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喉罩置入成功率为100%。检查中发生喉痉挛1例,检查后发生咽喉不适3例,恶心、咳嗽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结论加强喉罩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检查的护理可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喉罩通气 全麻 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护理效率并作出分析比较。方法选取60例需进行消化检查的患者纳入本次工作中,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无缝隙对接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抑郁情绪。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改善,而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护理效率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无缝隙对接 护理 急性消化内镜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消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消化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消化诊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消化内镜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医疗机构消化清洗消毒历史及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部分省市医疗机构消化清洗消毒历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全国11个省市共278所医疗机构参与调查,其中1986、2005、2015年信息填写完整的医疗机构分别为78、175、278所。清洗人员由医生、护士和工人组成,其中护士和工人两者结合的医疗机构由1986年的2.56%上升至2015年的23.74%。1986年100%的医疗机构使用存储水进行消化的清洗;2005、2015年均使用流动自来水清洗,且2005年有30.29%使用过滤水或纯化水清洗,2015年50.72%的医疗机构使用过滤水,17.63%使用纯化水进行消化的清洗。1986年均未使用清洗酶,2015年已有98.92%的医疗机构使用酶液清洗消化;1986年消化孔道冲洗以简单冲洗为主(94.87%),2015年以强化冲洗(34.53%)和自动化冲洗(53.24%)为主。2005年及之前消化清洗消毒〉90%不记录或采用人工记录,2015年采用信息化追溯系统的机构占36.33%。结论国内医疗机构消化清洗人员配备、清洗用水质量、高效消毒剂的选用、监测及记录操作程序等方面较1986、2005年均有很大程度地提高,清洗消毒逐渐规范,消化消毒灭菌方法趋于多元化。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 消毒 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以及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针对就诊的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活检病变处做病理检查,对比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5.7%(23/35),确诊病例中合并上皮瘤变7例,合并肠上皮化生16例。胃镜检查下甲(黏膜以及黏膜壁不光滑)与丙(胃黏膜变薄,以白相、胃黏膜粗糙为主)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乙(白相黏膜为主,黏膜变薄),P<0.05。结论检查结合临床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意义重大可显著提高疾病的。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诊断 病理检查
  • 简介:目的:对我院30例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30例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这些患者的后期身体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对30例患者采用下黏膜剥离术之后实施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显著于常规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内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后的患者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了患者病情,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充分体现其应用价值。

  • 标签: 内镜消化道粘膜下层剥离术 护理效果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3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患,共有33例,所有病患均确认为消化道早癌,同时伴有癌前病变,为所有病患实施下手术治疗方案,分析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运用黏膜切除术(即EMR)治疗病患的一次切除率为100%(14/14),出血率为7.14%(1/14),平均手术时间为(39.08±2.15)分钟,穿孔例数1例;运用黏膜剥离术(即ESD)治疗病患的一次切除率为94.74%(18/19),出血率为10.53%(2/19),平均手术时间为(79.16±8.02)分钟,穿孔例数0例。(下EMR术几乎不会穿孔的,因为只是涉及到粘膜下层,而ESD会有穿孔的风险,切的深度更深,但是更完整,不会有残留)结论在内下对消化道早癌以及癌前病变病患实施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内镜下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病理检查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检查符合的55例患者,共45例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1.82%。其中伴肠上皮化生患者18例,所占比例为32.72%;异型增生患者13例,所占比例为23.64%。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查与病理检查均为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用方式,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后的1年(n=100,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研究组,并选取未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的1年(n=100,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消化感染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检查合格率、水槽检查合格率、消毒液检查合格率、手卫生检查合格率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消化感染控制中应用护理质量管理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消化内镜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医护配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外科手术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与医护配合及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异物均以成功取出,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科学配合与有效护理,可使异物取出率大幅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 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下金属钛夹治疗,研究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4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4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7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下金属钛夹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止血情况、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下金属钛夹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金属钛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检查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检查和病理诊断,并将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经检查全部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只有5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诊断符合率为71.43%,其中分别有25例和11例患者伴随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与此同时,本组患者的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等为主要症状的诊断符合率更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和病理诊断和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具有密切关联,将两种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病理诊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