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习惯性便秘从分型治疗、辨证论治、基本方加减、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中医综合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习性性便秘的病机。老年习惯性便秘的基本病变属大肠传导失常,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皆有密切关系,是阴阳、脏腑气机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治疗本病当审症求因,整体论治。近年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上多从益津润肠入手,以扶正为主,兼以化瘀。以补之体作泻之用,寓泻于补,补泻兼顾。但亦可看出尚缺乏统一的临床分型、辨证施治及疗效评定标准和前瞻性、科学的、多中心的、大样本的规范研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

  • 标签: 便秘 习惯性/中药疗法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心理调查。结果习惯性流产患者有较高的紧张焦虑情绪并伴有躯体症状。结论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应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以提高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习惯性便秘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食物通过胃肠道时间延长,而未发现明显的肠道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种排便障碍。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天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老年习惯性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腹胀,肠鸣音减少,大便干燥。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后,主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有(1)排粪造影;(2)结肠传输试验;(3)肛管直肠压力测定;(4)肛门肌电图检查。本文主要就目前对老年习惯性便秘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

  • 标签: 老年习惯性便秘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腰椎穿刺术的目的是抽取脑脊液进行诊断治疗。方法由于患儿的年龄不同,自觉配合能力差等特点,在穿刺中不断地哭闹和反抗,使穿刺不能顺利进行,而采用自制约束带固定患儿配合腰穿,方法简单,易于固定,大大地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本文对150例腰穿患儿应用约束带固定,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结论自制约束带能很好的固定患儿的体位,能够充分地暴露穿刺点,使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 标签: 约束带 腰椎穿刺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枳黄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予枳黄汤口服,对照组予果导片2片,睡前口服,连服5d,停2d,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皆随访半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习惯性便秘的症状变化情况,记录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0.0%,显效率42.9%,总有效率90.0%;而对照组治愈率4.3%,显效率22.9%,总有效率42.9%。两组相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都较对照组高。两组间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黄汤可有效用于治疗老年性习惯性便秘。

  • 标签: 老年性习惯性便秘 中医药疗法 枳黄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观察化瘀通便汤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方化瘀通便汤,对照组用依托比利,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患者。结果治疗组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达94.5%,对照组达7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通便汤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化瘀通便汤 习惯性便秘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序惯性机械通气在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18例采用序惯性机械通气治疗,对呼吸机的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16例由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成功转为无创性正压通气,成功率为88.89%;1例患者转为无创性正压通气过程中再次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成功脱机,1例患者由于服药剂量过大,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5.56%。结论序惯性机械通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使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尽快脱机,但在转换过程中要警惕再次发生呼吸衰竭。

  • 标签: 序惯性机械通气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衰竭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保护性约束对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呼吸科病房及呼吸监护室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0例予以气管插管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肢体约束,B组采用肢体约束加手指约束,C组在B组基础上输液置管部位加局部保护。比较3组患者人工气道、吸氧管(脱机时用)、胃管、输液管、导尿管的意外拔管情况。结果(1)B、C组患者的累计意外拔管数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患者人工气道的意外拔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C组患者的吸氧管、胃管、输液管、导尿管的意外拔管数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组患者的输液管意外拔管数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肢体加手指约束联合输液置管部位局部保护的约束措施对患者的意外拔管有最好的预防效果。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气管插管 躁动 预防 非计划性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