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6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子宫动脉栓塞及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相当,其中子宫动脉栓塞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2月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3例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后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减小,患者治疗显著例,有效例,无效例,治疗总有效率为。结论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能够显著缩小肌瘤,促进临床症状好转,值得应用。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促进母乳喂养的疗效。方法选取到我中心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一共(100例),分娩后通知我们即开始上门接受治疗。产妇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1月5日,将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0例产妇-实施穴位按摩护理,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母乳喂养。

  • 标签: 穴位按摩 母乳喂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浅析子宫全切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自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28例)行子宫全切术治疗,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测定比较两组的血雌二醇水平、促卵泡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水平,并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排卵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的血雌二醇水平比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促卵泡激素水平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排卵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比子宫全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小,是临床首选手术方案。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10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2组/50,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针对性综合护理,探究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手术情况。结果应用更全面针对性护理的患者预后能力更强,手术情况更好,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采用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护理,能够提高患者预后能力,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子宫肌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手法按摩小儿脑瘫的疗效以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有3年病史的120例小儿脑瘫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儿1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吞咽障碍评分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5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后2组患儿的吞咽功能障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复发率[1.67%(1/60)]要明显低于对照组[8.33%(5/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康复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小儿脑瘫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中医手法按摩 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 吞咽功能障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用穴位按摩在中风后便秘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饮食护理,观察组在饮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穴位按摩,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风后便秘患者在饮食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中风后便秘 穴位按摩 护理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睑板腺按摩在睑板腺阻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因睑板腺阻塞性干眼症于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则联合睑板腺按摩,4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泪液分泌量大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则更长,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显著(P<0.05)。结论睑板腺按摩在睑板腺阻塞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睑板腺阻塞 睑板腺按摩 泪液分泌量 泪膜破裂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35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女性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来进行治疗,试验组女性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女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8.6%,试验组女性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的治疗效果,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给行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AFC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F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子宫全切术治疗比较,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治疗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2例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需行子宫全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输血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输血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 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子宫肌瘤是由于平滑肌组织增生及少量纤维组织形成,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其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长期刺激有关。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妇科病历186人,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为46例,现将手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子宫肌瘤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如果你一直『做一些穴位按摩,但是效果不怎么样』,那么可以尝试一下针灸。只要能够找到正确的穴位,就能让你重返童颜!

  • 标签: 穴位按摩 眼疲劳 脸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产后的最佳乳房按摩时间,并评价乳房按摩给母乳喂养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80例产妇,按照其产后按摩乳房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在产后2小时内的40例研究组产妇与在产后2小时后的40例对照组产妇。对比两组产妇的首次泌乳时间、48小时泌乳量以及乳房胀痛率。结果研究组的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48小时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2小时内为其进行乳房按摩可以加快其首次泌乳速度,增加48小时泌乳量,降低乳房胀痛率,确保母乳喂养的良好结果。

  • 标签: 产后乳房按摩 最佳时间 母乳喂养 影响 泌乳时间 泌乳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按摩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下肢麻木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剖宫产术的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局部按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下肢麻木评分差异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木程度评分与满意度评分(3.15±1.23)分,(8.76±0.57)分均优于对照组(5.14±1.17)分,98.46±0.43)分,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患者中应用局部按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下肢麻木情况,优化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 标签: 局部按摩 剖宫产术 下肢麻木 预防干预
  • 简介:摘要笔者自2007年以来,一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进行临床实践总结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椎动脉 颈椎病 供血不足 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风险宫腔镜下手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进修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13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腔镜组和对照组,腔镜组利用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利用刮宫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腔镜组总有效率97.01%,对照组总有效率82.09%,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均为妇科良性肿瘤,利用传统刮宫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宫腔镜下手术切除患者子宫粘膜下肌瘤与内膜息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下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0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10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为83.0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期间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79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分析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方式的价值。结果器质性病变患者33例,占41.77%;激素水平失调患者31例,占39.24%;正常月经周期有各期内膜的患者15例,占18.99%。结论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高,尤其适用于由器质性病变而引发的出血情况进行区分的鉴别诊断,而对于卵巢以及全身性疾病则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手段,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 子宫异常出血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