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9 个结果
  • 简介:慷慨激昂,她的声音令敌人“肝胆俱裂”李春姬1943年出生于江原道通川郡的贫困劳动家庭,因为其家庭阶级政治成分关系,受到朝鲜政府培养,于平壤话剧电影大学演员系毕业。1971年2月进入朝鲜中央电视台担任播音员,1974年起担当主要播报员并一直受到朝鲜政府重用。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核试验时,李春姬身穿米色正装宣读了声明书。她全权负责朝鲜的对外声明报道,

  • 标签: 朝鲜 主播 中央电视台 阶级政治 播音员 核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小儿急性血行散型肺结核多样化的认识,探讨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综合临床表现及胸片,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及治愈率。

  • 标签: 小儿 急性 血行播散型 肺结核
  • 简介:摘要通过对9例散型水痘患儿的护理,提出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儿童 水痘 护理
  • 简介:摘要血行散型肺结核为结核杆菌血行散引起。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血行散型肺结核。儿童较多见急性,成年人三种类型均可见到。

  • 标签: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传播 治疗
  • 简介:摘要患者女,32岁,周身泛发性疣状增生瘙痒性皮诊27年,诊断为播放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临床CO2激光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播散性 汗孔角化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成人血行散型肺结核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成人血行散型肺结核7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急性血行散型肺结核48例(65.8%),亚急性、慢性血行散型肺结核25例(34.2%);2.中青年患者占74.0%,近年来老年患者有增加趋势占26.0%。3.临床表现复杂,以发热为主67例(91.8%),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和/或全身其他系统症状。4.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率22.6%(7/31),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28.2%(11/39),活组织检查60.0%(9/15)病理阳性。5.43.8%合并肺外结核。6.入院时已考虑结核诊断者23例(31.5%),可疑结核19例(26.0%),有31例(42.5%)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经多次X线胸片或CT检查以及诊断性抗结核而得以诊断。7.63例(86.3%)经抗结核治疗后好转,死亡7例(9.6%),自动出院3例。结论成人血行散型肺结核在临床上属于重症肺结核,近年来该病不典型病例增多,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积极重复影像学、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 标签: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成人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血行散型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6例小儿急性血行散型肺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未种卡介苗者21例;有结核病接触史者22例;临床表现按《实用儿科学》1分型,肺型17例,脑膜炎型14例,伤寒型3例,败血症型2例,不定型(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消化道紊乱,营养不良和明显消瘦)10例。入院时发热待查8例,误诊12例。结论小儿急性血行散型肺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和认识。

  • 标签: 小儿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肺腺癌误诊为血行散型肺结核的原因,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15例误诊为血行散型肺结核的肺腺癌病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胸部影像均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15例均被误诊为血行散型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无效,经病理学诊断为肺腺癌。结论误诊原因主要是对肺腺癌缺乏认识,其临床表现与胸部X线影像和血行散型肺结核极其相似。对诊断为血行散型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考虑到肺腺癌。

  • 标签: 肺腺癌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误诊
  • 简介:我国茶饮习俗由来已久,随着朝代的更替而有所变化。从古至今,关于茶的泡方法大约可归结为五种,分别是煮茶法、点茶法、毛茶法、点花茶法和泡茶法。

  • 标签: 泡制 五法 饼茶 三沸 咬盏 从古至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用料】土豆、胡萝卜、青椒、肉、葱、姜【调料】盐、花椒、香醋、酱油、叉烧酱【做法】土豆去皮切丝,放入清水中浸泡到水清;胡萝卜、青椒、肉切丝、葱、姜切末:锅中放油,小火炸香花椒,下肉丝滑炒:加入香醋,酱油,放入葱姜翻炒;

  • 标签: 土豆丝 胡萝卜 青椒 花椒 酱油 切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散性粟粒性狼疮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副作用或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面部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以激素治疗为主,观察组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在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LE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既能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减少激素用量,又能有效降低各种副作用或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解毒祛瘀滋阴 中西医结合 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