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发现宝宝是个安静、敏感、胆小,喜欢发个小脾气、闹个小别扭的内向宝宝,当妈妈的往往气恼:'我的宝宝怎么这样,一点都不像我啊!'其实面对内向宝宝,家长需要放下顾虑,这样做……家有内向特质的宝宝,大多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场景一与爸爸妈妈一起出门,碰到爸爸妈妈的朋友,会不好意思,低下头,把自己的视线不知道转移到哪儿去了,

  • 标签: 不知道 小伙伴 变化万千 分离焦虑 正面肯定 养育方式
  • 简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世界上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超出了全部新生儿的十分之一。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大约8%左右。但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高龄产妇急剧增多,加上现代孕妈妈工作压力、生存压力等明显增加,未来早产儿势必会显著增多。与足月正常新生儿相比较,早产儿并不仅仅只是提前来到人世间,由于其胎龄不足、体重轻及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宝爸宝妈们特别关注、细心呵护。

  • 标签: 早产儿 世界卫生组织 正常新生儿 护理 养育 高龄产妇
  • 简介:你希望孩子专注,孩子却常常三心二意;你希望孩子懂礼貌有修养,孩子却动不动大喊大叫;你希望孩子勇于尝试和探索,孩子却畏首畏尾……孩子的问题,全是父母的问题。对号入座,如果自己是下面列举的妈妈中的一种,要尽早调整。

  • 标签: 小伙伴 别人家 就是你 生生地 亲子关系 给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孤独症特质之间的关系 ,为减少儿童孤独症特质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中文克氏孤独症筛查量表和家庭养育环境量表 ,于 2019年 3-5月选取 沈阳 市儿童医院心理科 进行问卷调查,使用 Epidata3.1录入数据并使用 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 无孤独症特质组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在语言/认知信息、社会适应 /自理、忽视 /干涉 /惩罚、活动多样性 /游戏参与、环境气氛 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有孤独症特质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男性性别、有分离史、社会适应/自理、频繁忽视 /干涉 /惩罚、环境气氛差与儿童有孤独症特质有关 ,应当重视儿童早期有关方面家庭养育环境的改善。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家庭杨玉环境
  • 简介:2019年3月3日,魏坤琳在言几又·今日阅读北京官舍店举办《魏坤琳的科学养育宝典》新书发布会,教你用科学的养育方法打破“经验主义”,用前沿脑科学+认知科学研究为你的孩子带来更好的成长。作为颜值和实力并存的偶像级学术研究者,魏坤琳凭借自身缜密的逻辑分析以及科学的评判标准,深得观众的喜爱。“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更是成为他的代名词。

  • 标签: 科学研究 养育方法 评判标准 经验主义 学术研究 逻辑分析
  • 简介:摘要:当前时期,社会愈发提倡科学育儿,从营养层面上来保障婴幼儿健康,不仅要关注其所摄入的食物种类与数量,更要采取科学的养育照护方式,其中回应性喂养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以婴幼儿养育照护中的回应性喂养基本概念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其实施有效策略,以期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提升婴幼儿养育照护质量

  • 标签: 婴幼儿 养育照护 回应性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社区健康干预对儿童保健服务和母亲养育行为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改善母亲养育行为提供支持。方法选取同期生育不同地区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A地区2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B地区2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保健服务,观察组则给予社区健康干预服务,对比A、B地区母亲对儿童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保健服务满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组统计研究,观察组母亲对于儿童各项知识掌握情况比对照组更加突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的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的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干预护理对于儿童保健以及母亲养育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利于提高社区对儿童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儿童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干预 儿童保健 健康服务 母亲养育 影响
  • 简介:想培养孩子内在的安全感,我们得先从自己开始,为自己的安全感打打分,问问自己:“我是有足够安全感的妈妈/爸爸吗?我能为自己的安全感做些什么吗?”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很难养育出充满安全感的孩子,除非我们愿意和孩子一同成长。

  • 标签: 安全感 孩子 养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健康干预对儿童保健服务及母亲养育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长沙市某社区500例儿童实施健康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儿童保健行为及母亲养育行为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儿童定期体检率及母亲对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母亲养育知识掌握态度及教育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实施社区健康干预可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同时增强母亲对服务的利用意识,从而改善母亲养育行为。

  • 标签: 社区健康干预 儿童保健 母亲养育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相应问卷,采取集合式对包头市3所大学一年级178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分析,了解对人格的影响.结果"人格诊断量表"总均分为29.81,人格偏离阳性率为17.1%,重度人格偏离阳性率为3.7%.相关分析显示:人格偏离得分与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偏爱呈正相关,与父母情感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专业、家庭情况、父母关系是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因素.结论大学生人格偏离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一般情况及父母关系均是人格偏离形成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大学生 人格偏离 养育方式
  • 简介:孩子早期的神经可塑性最强,给大脑丰富适宜的刺激,就是增强大脑驱动力。作为家长.了解一点认知科学.懂一点大脑发育规律,知道孩子什么能力要早培养.什么阶段要提供什么刺激,能更好地用科学方法帮助孩子发展适应未来的底层能力.

  • 标签: 认知科学 孩子 记忆 养育 神经可塑性 发育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构养育儿童肠造口使用造口袋的的疗效。方法将4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造口袋,对照组采用棉花棉布覆盖方法,比较两组瘘口周围皮肤的完整性及有无发生并发症。结果采用造口袋患儿瘘口周围皮肤的完整性明显高于采用棉花棉布覆盖,并发症明显低于棉布覆盖法。结论造口袋的使用能减少皮肤的破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构养育儿童 造口袋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改善母亲养育行为。方法选取干预社区158例母亲为观察组,另选取对照社区160例母亲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社区健康干预,对比两组母亲育儿知识掌握情况及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母亲儿童养育知识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于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率为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干预能促进父母建立儿童保健意识,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效能,促进儿童的茁壮成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南昌市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进入机构内家庭式养育模式后,对孤残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调查分析,机构内家庭式养育模式对孤残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影响与院内集中养育模式和家庭寄养模式儿童进行对比,哪一种养育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孤残儿童社会心理的发展?更好形成依恋心理,建立健全、完整的心态。方法采用贝利婴儿发育量表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机构内家庭养育模式能较好的促进孤残儿童社会、心理发展,很好形成依恋心理,建立健全、完整的心态,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结论机构内家庭式养育模式具有规范化、科学化、个性化,是一种理想的养育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构内家庭式养育模式 孤残儿童 心理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与效果的评价,全面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按照医院管理年、平安医院评审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各项护理工作评分标准,进行检查评审,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并观察推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保健院推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2年中,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始终呈平稳上升趋势。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确保护理质量保持高水准的先进方法,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永恒目标1。

  • 标签: 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病理诊断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健全病理质量控制体系,才能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
  • 简介:打鼾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由于病态的打鼾使睡眠时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从而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容易在凌晨发生猝死。由此可见,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注意:

  • 标签: 睡眠质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暂停时间 人类健康 低血氧症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可靠的医学检验结果依赖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检验人员应高度重视分析前阶段的工作,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为临床提供真实有效的检验结果。

  • 标签: 质量控制 分析前 检验
  • 简介:摘要医疗质量是衡量诊疗水平的标准,与患者的转归直接相关,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是医疗领域的永恒主题。麻醉科在医院是必不可少的科室,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一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许多疾病能够通过外科手术加以治疗,然而每一位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行麻醉辅助支持治疗,必不可少的就是麻醉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尤其是围术期的麻醉安全和社会经济效益,让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的挑战。外科中以手术患者为中心,这就离不开麻醉医生的主导,各科室之间合作,提高医疗质量,需要临床上进行更好的管理。本文就做好麻醉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展开探讨。

  • 标签: 医疗质量 麻醉科 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案环节质量质控提高病案质量管理效果的作用。方法:本文选择100份管理前的病案纳入对照组中,收集时间2020年1-3月(2020年第一季度),分析病案书写中质量问题,将针对性措施找出,在2021年1-3月(2021年第一季度)开展病案环节质量质控,共计100份管理后病案,纳入观察组中,对比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病案质量评分、病案等级分布、病案管理差错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实施病案环节质量质控,可以有效提高病案质量管理效果。

  • 标签: 病案环节质量质控 病案质量管理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