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在慢性充血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心衰患者,共计 70例。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35例与实验组 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化治疗基础上行卡维地洛治疗,对比两组间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82.86%,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则为 97.14%,实验组具明显优势;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14%,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 2.86%,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慢性充血心衰患者应用卡维地洛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卡维地洛 慢性充血性心衰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VRS、PPI各指标评分均较低(P

  • 标签: 下肢缺血性疼痛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4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收治的 2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和总结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方法。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干预后, 22例患者均能康复,抢救成功率 100%,生存率 1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9.9±3.2天。结论: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争取失血性休克后的抢救时间,是保证妇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转归和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采用 MD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 50例缺血性脑卒中行介入术患者,根据随机盲选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后行介入术,观察组采用 MDT指导后再行介入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行介入术后血管再通率,肢体致残率、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 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患者采取 MDT干预方案,能够降低血管堵塞率 ,肢体致残率,进 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 ] MDT 缺血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介入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保守药物治疗;治疗组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水平、住院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介入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颈动脉血流速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 颈动脉血流速度 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 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单数为常规组( n=45),双数为康复组( n=45),分别采用一般临床护理方法和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 (NIHSS)评分、日常行为能力( Barthel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P>0.05)。护理后,康复组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Barthel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与日常行为能力,对提高康复程度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综述分析慢性牙周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近 10年来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慢性牙周炎相关的文献,对慢性牙周炎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可干预因素包括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卒中相关理化指标均相互影响。结论:在脑缺血性血管病的防治中要重视慢性牙周炎的影响,积极干预,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静脉溶栓护理,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相关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甄选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数字列表法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完全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儿6个月、12个月MDIPDI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方面的作用。 方法 将 102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双盲法将其中 51 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剩余 51 例纳进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 2 组护理价值。 结果 2 组护理前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经护理后 实验组 NIHSS 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 P< 0.05); 实验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为 5.8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4.48% ( P < 0.05 )。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不良症状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密切观察和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医院选取了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患儿35例,作为此次观察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观察和护理的效果。结果 在经过此次治疗观察护理中显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35例患儿中,有19例54.28%患儿经过治疗观察护理后痊愈,11例31.43%患儿的病情有所好转,3例8.57%患儿的病情未有改变,1例2.86%患儿留下后遗症,1例2.86%患儿由于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结论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及时的观察和优质的护理,可减少患儿的死亡率,促进患儿及早的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1例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生活能力、认知和运动功能的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7.56%优于对照组87.80(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护理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92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纳入研究,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细致的临床护理干预,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患者出血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3.45±1.25) h,平均炎症消失时间为( 6.25±1.35) h;护理有效率评价结果为 100%( 90/90),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结果为 100%( 90/90)。 结论: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临床护理是重要的治疗辅助措施。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择自 2018年 10月至次年 10月一年期间在我院接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80 例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 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悬浮红细胞输血方式,实验组使用洗涤红细胞输血方式,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 :实验组胆红素、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指数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 P<0.05);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 ( P<0.05)。结论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应用洗涤红细胞输血方式 ,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 ,安全性较高, 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悬浮红细胞输血 洗涤红细胞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arthe评分比对照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的康复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5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25 例)和观察组( 2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评分。 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有助于提升康复效果,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 标签: 个性化康复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长沙市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类型病灶部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长沙市 3所三级甲等医院 21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病灶部位的解剖分型、脑部血液循环系统的 OCSP分型、病灶部位面积大小的 CT分型等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01)。结论 不同类型的病灶部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病灶部位 脑 卒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应用于缺血性心肌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患有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共有82例,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按照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在两组治疗三个月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心功能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心肌缺血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曲美他嗪 缺血性心肌病 治疗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自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到本院接受治疗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的病患参与研究,从中选取 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 40例病患。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病患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病患的入院至手术室时间、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病患在入院至手术室时间以及手术时间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患( P<0.05),且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 P<0.05)。观察组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病患的抢救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抢救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确保病患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抢救的成功率,并且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腹部创伤 失血性休克 抢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