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态地质需要解决主要科学问题有:a研究岩石圈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功能及它们形成规律和发展动力;b从岩石团生态功能更替观点,研究岩石团近地表部分对人为影响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c为了保护和改进岩石圈近表地层生态功能,需要努力研究控制这些地层状态和性质理论和方法;d研究利用工业废物和处置废物场地选址理论、方法和手段;e发展工程保护地质理论和方法。

  • 标签: 生态地质学 科学问题 实用问题 逻辑结构 地质学 环境保护
  • 简介:油管传输射孔(TCP)与地层测试器联合作业技术是现今广为使用一项试油气新技术.然而,许多联作测试资料分析处理表明,其早期压恢资料在双对数坐标中形态与非联作测试早期压恢资料曲线形态存在较明显差异,求取表皮系数出现负值频率也比非联作测试高.文中对联作和非联作测试早期压恢资料出现异同作了简要分析.

  • 标签: (TCP+DST) 试井解释 (单位斜率) 表皮系数
  • 简介:一个采样期间采集了97个街道灰尘样并重新访问了19个采样点。利用t-试验和单程变化分析(ANOVA),97个样点和19个重新访问采样点间对比指出,在一天或数天一个采样期间可以利用少数样品来获得具有代表性磁特性、某些元素浓度和有机物质含量平均值。

  • 标签: 磁性 元素浓度 时空变化 街道灰尘
  • 简介:用跨孔以及地面-井下电阻率层析成像(ERT)、监测深度约650米咸水含水层中氧化碳(CO2)迁移可行性调查在Ketzin(德国)附近CO2SINK实验场地进行。永久性垂直电阻率排列(VERA)由45根电极组成(15根在注入井Ketzin201内,两口观测井Ktzi200和Ktzi202内各15根),成功地放置在约590-740米(电极距约10米)深度范围绝缘套管上。该Ketzin三口井排列成垂直三角形,孔间距50和100米。第一个合成模拟研究指出氧化碳注入引起大约200%电阻率增加(与大部分氧化碳50%饱和度相对应),这同实验室研究比较一致。场地资料有限差分反演在井孔之间提供了与储层模拟研究一致电阻率三维分布。为了扩大跨孔测量提供有限观测面积,另外布置了地面-井下测量。从地面到井下电阻率实验推导出一个东南-西北方向主要氧化碳迁移。第一个跨孔时延成果指出,Ketzin电极排列设置分辨率和覆盖范围足以解决期望关于该电极排列在特征长度尺寸上电阻率变化。有可能测量到大电阻率变化,但是,在当前地质情况下,用垂直电阻率排列还不能解决氧化碳羽状流详细资料。

  • 标签: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地电监测 二氧化碳储存 野外数据 埋设电报
  • 简介:70年代末,地层测试做为一项先进石油勘探工艺技术引进我国。这套工艺技术通过各种结构,各类规格地层测试器,对被测试地层实施临时性完井模拟短期生产流动,查明被测试地层产出液性质及产液能力,同时获取终流动地层流体样品(对只有较高产能油层有可能取到高压物性样品),从而得到地层流体物理性质参数。通过操作测试工具仪器,可以实测井低最高压力及压力恢复,进而采用试井理论和数学方法计算出

  • 标签: 中问题 初步探讨 地层测试
  • 简介:1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和地质封存一千年伊始,行星地球颗面临着一个悬而未决问题即:在不远将来,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作用之间强烈冲突会造成什么样后果?人们对来自对环境造成的人为威胁预警意识越来越增强,特别是在预见未来发达国家实施成熟废弃物标准方案时。起源于工业革命现代经济体制是以煤、石油等提供大量相对廉价能源为基础

  • 标签: 水-岩相互作用 封存 二氧化碳 地质 油气层 开采
  • 简介:概述氧化碳(CO2)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地球大气中氧化碳含量正在逐步增加。专家们建议,必须尽快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进入大气氧化碳量。其中一些方案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捕集数百万吨氧化碳,并把氧化碳封存于地下——称为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本文将阐述氧化碳地质封存原理并对下述常见问题予以解答:

  • 标签: 二氧化碳 封存 全球气候变暖 工业生产过程 地球大气 人类活动
  • 简介:一、压力恢复曲线特殊大庆油田外围探井从八二年开始使用地层测试器试油,截止八六年累计测得地质层256县。根据需要我们统计了其中220层,依霍纳曲线形态将压力恢复曲线分为五大类。1、第一类压力恢复曲线1)、特征具有该类压力恢复曲线井(层),压力卡片上流动曲线很平,且接近基线,只有很小

  • 标签: 分析资料 初步分析 压力恢复
  • 简介:高浅南区是冀东油田典型边底水驱复杂断块之一,针对油藏采收率低状况,开展化学驱技术研究。根据油藏特点,分别建立剖面和平面非均质模型,开展了水驱后7种化学驱方式数值模拟研究,选择其中较优5种方式与聚合物驱进行边水驱条件下、模拟地层非均质性物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塞组合驱效果均优于单一化学驱,交联聚合物与活性高分子组成塞组合驱最终提高采收率最高(大于17%)。选择两口注入井开展了现场实验,对应油井采收率提高14%,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复杂断块 边底水 段塞组合驱 现场实验
  • 简介:利用项式方程可以处理气井系统试井资料,求得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确定气井合理工作制度。以往利用项式方程处理系统试井资料时,必须关井测地层压力。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了用项式导数方程处理系统试井资料方法,此方法可避免在气井系统测试结束后再关井测地层压力。本法可根据流压与产量关系直接求取地层压力和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经实践检验,其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气井 二项式 方程 地层压力 绝对无阻流量
  • 简介:针对有限封闭油藏经过多个区块实际应用,总结出了动、静结合储量计算方法,弥补了容积法计算储量参数难确定缺点.该方法充分运用生产实际中直接测量数据,提高了储量计算精度.弹性相法尝试性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 标签: 弹性二相法 油藏储量 评价 容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