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采油量和最终采收率稳步下降,这首先与难采储量比例增加而使正在开发储量结构变差有关。只有大规模采用提高采收率技术,并且这些工艺不仅具有高效性而且尽可能在俄罗斯国产注入剂基础上才可以提高难采储量开发效果。因此,在提高油层采收率工艺中研究怎样利用被俄罗斯国内化学工业研制生产一种新型阳离子聚合电解是很有意义

  • 标签: 阳离子聚合电解质 采收率 储量 粘度 原油 注聚合物技术
  • 简介:该项目重点针对水驱油田进入含水后期开发以后,各类油层水淹程度已经很高,挖潜难度加大,随着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聚合物驱油面积不断扩大及油水井套损、异常高压井层等诸多开发问题影响。使原有的开发综合调整技术及采油工艺配套挖潜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含水后期油田开发和生产需要,必须应用最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开发资料,深入分析油田地下形势,研究油水分布规律和分层系井网注采关系及层系间井网互补关系问题,通过大量矿场实践,

  • 标签: 高含水后期 后期开发 调整技术 模式 注采系统调整 水驱油田
  • 简介:液态烃经过低温氧化(LTO)作用后通常会增大粘度,近30年文献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正常条件下,LTO作用可以降低重油粘度。Calgary大学火烧油层系根据油与气接触,设想了一种两级LTO处理方法。首先是低温处理,然后是高温处理。第一步低温处理是在一些烃类中加入氧气,产生不稳定键在低于常温时发生断裂。一旦这些自由基形成,那么第二步高温作用就使化学键断裂,形成短链烃。在现场条件下,该过程第一步是在低温状态下将空气注入油层,然后开始蒸汽吞吐或蒸汽驱。对阿萨巴斯卡沥青进行了几轮实验,检测了氧气分压、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岩石和盐水存在对于沥青影响。在每一轮实验完成后,用气相色谱仪确定气体成分,测定pH值,分析烃类产品中焦碳和沥青含量、粘度和密度。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粘度降低情况;这些情况与低氧分压、第二阶段高温作用和实验时间长等因素有关。本文讨论了实验研究,并对某一给定重油成功降粘优化条件进行了评价。

  • 标签: 地下改质 重油 低温氧化 注气 蒸汽驱
  • 简介:EOR是石油工业延长油田开发时间、提高最终采收率所面对巨大挑战,DEZPC是叙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和道达尔EP公司合资企业,经营着幼发拉底河谷8个油田。幼发拉底河谷属于卡拉通内盆地裂谷系统,中、晚白垩系地层在北阿拉伯平原发育。主要经济储量集中在2个油田,分别是Rutbah油田和MulussaFClastics油田。油田均是1991—1993年投产,现在都已进入油田开发后期。因为有效开发方案、良好地层性质、合适水/油流度比,从而实现了较大水驱波及系数。在较高一、二次采油采收率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比较困难,为此针对8个油田开展了EOR技术评估。

  • 标签: 油田开发后期 国家石油公司 EOR技术 技术评估 最终采收率 地层性质
  • 简介:经济效益源于勤俭即确定购买天然气财产价格会对货币时间价值产生影响,因此这种估计与预测流量紧密相连。随着灵敏技术发明,现在可以精确地测出气相粘度。这使得对原先被忽略影响正如平衡水汽对气井产能影响研究成为可能。此文讨论测量气相粘度技术并与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此文接着借助于一个史例说明凝析水对粘度和相关产量影响。此外,还运用物质平衡计算,计算结果能展示水汽在天然气性质评估中作用。由此推断,所求得气产量受到含平衡水汽影响极大,气层中现存气量受水蒸汽影响极小。

  • 标签: 影响 时间价值 货币 技术 产量 价格
  • 简介:在使用状态方程计算混合物相态平衡时,用哪种混合规则来计算混合物参数,对计算精度影响非常大。文章以Valderrama改进PT状态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含极性分子(水,甲醇)油气体系相态,利用混合物非对称性质,改进了PT方程混合规则,并根据国内外文献数据对油气相态进行预测,对比分析了该预测模型计算精度。

  • 标签: 极性体系 非对称性 PT状态方程 混合规则
  • 简介:Sincor项目是委内瑞拉国会于1993年授权战略性协作(与公司协作)项目,其目的是开发和开采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并把这些超重原油改为高品位合成原油以及销售这些合成原油。道达尔/比利时/埃尔夫石油集团公司及其合作伙伴选择了在委内瑞拉进行一项完整重质原油工艺并配制成高品位合成原油,这些合成原油有广泛销售市场,主要是美国湾岸地区及美州和全球其它地区。Sincor项目的目的是生产200000bbl/d超重原油(重度为7.7°-9°API),并把这些超重原油改为180000bbl/d合成原油(重度32°API,含硫量低于0.1%),该项目的合作期限为35年。冷采方案优先选用了周期性蒸汽注入,其原因是基建投资费用和作业成本都较低,且采用周期性蒸汽注入更有利于环境保护。从1400m长水平井段和利用井下泵开采超重原油,采出超重油用47°API石脑油进行稀释,以降低粘度并便于输送到位于油田中心集油站北部200km远海岸附近重油改处理站进行处理。通过大气蒸馏装置回收稀释剂,并把这些稀释剂输回到油田。实际上,质量改善装置主要由真空残余物延迟焦化装置和馏分加氢处理/轻度氢裂化装置组成。该方案正在按合同规定初始计划和投资预算进行。在2000年10月到质量改善装置投产期间,应当实施一项早期开发项目,生产并销售400000bbl/d超重原油(用20000-25000bbl/d梅萨原油稀释,不用经过任何改处理)。预计质量改善装置于2001年末开始运转,在2002年早期获得第一批商业性合成原油。技术进步(如3D地震和水平钻井技术)使该项目的成功成为可能。可以预计,在该项目的整个35年内,新技术突破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或提高该项目的盈利能力。

  • 标签: 超重原油 改质 稠油 冷采装置
  • 简介:巴林油田于1932年发现,是一个高度断裂不对称北南走向背斜。有17个产油层和3个产气层。开采机理包括气举、泵抽和为了控制气油比定期关井。处于开采中后期构造复杂油田,需要一种综合性油藏管理方法,以便保证达到最大采收率。由于采用多样化油藏管理技术、油藏特性描述、对各向异性地质统计应用和对模拟增加精确度,该油田得以按最小年递减率生产。综合地质、地震、油层和采油数据,使得不同油层含油边界得到扩大,因而实际上增加了原油储量。

  • 标签: 巴林油田 油田开发方法 背斜 储量 水平井 油层
  • 简介:应用物质平衡原理,考虑含硫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因压力降低可能发生硫沉积影响,建立了相应物质平衡方程,并给出了其线性化方程式。可应用于确定含硫气藏动态地质储量,分析其开采机理和开采动态等。

  • 标签: 高含硫 气藏 硫沉积 物质平衡
  • 简介:油气成本效益和有效生产取决于准确油藏描述和储层评价,而油藏描述和储层评价取决于所使用岩石物理模型。涎水浊积砂岩地层薄层性质使得这种砂-泥层序地层岩石物理评价愈加困难,尤其是当泥是以分散泥和结构泥或离散层存在时更是如此。为了预测油藏动态,了解储层中分布性质是必要。采用Thomas-Stieber交会图是一种常用方法,它常与自然伽马和孔隙度资料一起使用来确定泥分布。据我们所知,还没有根据地层各向异性测量值来评价泥分布方法。层状砂-泥岩地层是用宏观各向异性来描述。多分量感应仪器和交叉偶极横波声波测井仪能给出地层宏观各向异性直接测量,提供描述泥分布其它信息。在本文中,我们从理论上和用实际资料探索由测井资料得出弹性性质计算出地层宏观各向异性。我们已经研究出一种模型,它能够正演计算出弹性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比。弹性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比是砂岩-孔隙度、层状泥含量和分散泥含量、砂岩骨架弹性性质和泥弹性性质函数。我们计算结果清楚地表明:●孔隙度和泥含量对纵、横波速度有不同影响;●横波速度强烈地依赖于泥岩分布,而具有不同极化度横波速度上差异可能与泥分布(层状或分散、结构)有关;●纵波速度对泥分布不敏感;●纵、横波速度比主要受孔隙度和泥含量控制;这也许可以用一个简单体积控制关系式解释Castagna“泥岩-线”成立。我们已经对深水沉积环境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根据这种横波方法能够识别层状泥质地层和分散泥质地层,给出砂岩储层性质评价。各种弹性性质与泥含量(由核测井曲线得到)交会图证实了层状泥和分散泥分离类似于经典T

  • 标签: 各向异性 横波速度 层状泥质砂岩 正演模型 反演模型 泥质含量
  • 简介:平衡钻井技术有利于防止钻井液漏失,及时发现和保护油气层并提高机械钻速,在国内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昂贵平衡钻井设备是限制这一技术障碍。撇油装置是欠平衡钻井配套装备关键设备,其作用是将井筒循环出来原油与钻井液分离,从而保持正常平衡钻井施工。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管具工程处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适合欠平衡钻井施工浮力撇油装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隆起塔中10构造带西段卡塔克1区块5号断块背斜构造高点,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布置重点预探井中-1井欠平衡施工中,连续使用41天,运转正常,撇油效果良好(撇油率达96.7%)。

  • 标签: 装置 应用 欠平衡钻井技术 中原石油勘探局 钻井施工 保护油气层
  • 简介:当凝析气藏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以后,凝析油会因为反凝析现象从气相析出,储层中同时存在气、液、固(指岩石)三相.对于气、液两相流体气-液界面,由于界面张力存在,将会产生一个曲面附加压力(称之为毛细管压力).在多孔介质中,由于孔隙半径小,因而毛细管压力应予以考虑.本文在建立了考虑毛细管压力平衡计算模型之后,针对一个实际凝析气藏,分别对其油气体系毛细管压力、露点压力和恒组成膨胀过程中反凝析液量进行了相态模拟计算,并得出相应结论.

  • 标签: 毛细管压力 凝析气体系 相平衡 影响 凝析气藏 多孔介质
  • 简介:南天鹅山单元是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西北部碳酸盐岩生物礁,原始原油地质储量约8.5亿bbl。油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期间开始注水,于七十年代期间开始进行分段烃混相驱动,跟踪注气截止于九十年代中期。但是,1994年在油田礁体边缘区域利用水平注入井并且缩短井距重新开始进行混相驱动。礁体边缘是一种厚叠积生产层区域,在原来混相驱动期间遭受高度重力分离上窜。迄今油田已开发了四个井网组合,最早两个井网组合已完成溶剂注入,目前正在进行跟踪注水。两个井组分别从区域内采出80万bbl和90万bbl增产原油(为井组原始原油地质储量10%以上),该区域是原来混相驱动一部分。本文将详述油藏混相驱动生产、礁体边缘区域利用水平混相注入井二次开发和四个井组到目前实施动态,还将论述促成二次开发成功多种因素及其对油田生产影响。最后还将论述这种老油田未来开发方案。

  • 标签: 南天鹅山油田 水平注入井 混相驱油 油田开发 水平井 生物礁
  • 简介:某铀矿水冶厂淋洗合格液中含有大量,沉淀“111”产品中杂质。产品(干基)铀品位只有20%~30%,达不到国家规定收购标准,生产面临停产危险。利用本试验,通过碳酸盐沉淀法分离铀与等杂质后,生产“111”产品(干基)铀品位超过50%,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目前,该水冶厂正在按此法生产“111”产品。

  • 标签: 高铁 合格液 碳酸盐 分离
  • 简介:雨果顿(Hugoton)气田位于得克萨斯州潘汉德尔(Panhandle)地区,是美国本土48州最大生产气田之一。这些浅气藏己经用空气钻井技术钻垂直井或用常规过平衡技术钻长距离水平井进行开采。因地层压力低(处于600psi范围内)。衰竭是主要问题。采用过平衡钻井技术钻井并未显现出一致生产趋势。地层压力低也造成钻井期间严重井漏问题,结果造成地层损害和产能下降。另一个挑战性问题是产层和水层靠得很近,排除了选用压裂作为增产措施。以前采用垂直欠平衡法钻那些井,由于受水平渗透率(kh)限制,结果对生产能力并未产生积极作用。尽管如此,作业者仍决定采用欠平衡钻井完成三口水平井,作为典型例子研究以便对其效果作最后评价。与那些采用常规技术井对比,上述三口井均取得了成功而且产量获得了很大提高。考虑到钻井低成本环境,取得成果意义更大,因该区用常规技术一般只能带来边际经济效益。详细井设计和欠平衡模式应考虑其地质问题、气藏衰竭问题和靠近水层问题。另就用欠平衡水平钻井比常规技术钻井完井产量增加300~400%结果进行了详细评价。

  • 标签: 欠平衡水平钻井 雨果顿气田 生产能力 气藏描述 战略规划 井身结构
  • 简介:在阿曼Safah油田压力衰竭层段,常规超平衡钻进造成了完井中钻井液循环漏失,钻柱因压差卡钻,并且不能钻进水平段。欠平衡钻井技术成功地运用于增加现有井水平段,完善了Shuaiba碳酸盐岩产层注水开发井网,增加了Safah油田产量。

  • 标签: 欠平衡钻井技术 Safah油田 恢复 枯竭产层 产能 碳酸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