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简述了英文科技论文特点尤其是英文地震科技论文独特性.以英文地震科技论文独特性为基础,从用词风格解读与诠释、专业地震词汇识别与表述、繁杂符号、公式、图表处理以及长句、结构复杂句阐明四个方面对其汉语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地震 英文科技论文 汉译 技巧
  • 简介:本文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背景及当前灾情获取主要途径,分析了Android平台灾情速报系统架构与设计,以及客户端各个模块功能

  • 标签: 中的应用 于田地震 地震中的
  • 简介:2004年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发生了Ms7.3级地震,其发震断裂为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贡嘎错断裂带.由于地处高山无人区,存在区域历史地震漏记,但1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动是完整,近20年来强震活动增强.综合分析认为,2008年于田Ms7.3地震可能加速了本次地震发生.根据经验统计关系估计,2014年于田地震同震地表破裂为30-40km,最大水平位错量为1.0-1.5m,地震复发周期为300-400年.通过阿尔金断裂上前人资料和区域构造综合分析,认为2014年于田地震是在青藏高原向北东运动背景下左旋走滑阿尔金断裂向南西端扩展结果.

  • 标签: 于田地震 阿尔金断裂 地震活动 发震构造 动力学背景
  • 简介:新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方案,以体现背景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并在地震构造区内归纳出统一地震构造模型.本文根据西南地区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成果,分析了龙门山地震统计区内龙门山和成都地震构造区基本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主要活动构造构造变形样式,建立了地震构造区发震构造模型,确定了构造区本底地震及划分构造源地震构造标志.同时,提出了确定背景源空间分布函数简单方法.

  • 标签: 潜在震源区 地震构造区 空间分布函数
  • 简介:通过Java编程语言和Jfreechart图表控件,设计并实现了多台站、多测项地震前兆数据展示系统,能迅速绘制较长时间跨度大量数据,并实现了常用分析处理方法,提高了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人员工作效率.

  • 标签: JFREECHART 地震 前兆数据
  • 简介:通过对地震声像科普作品统计分析,提出了作品中画面、音乐、字幕、图示及动画等方面主要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今后如何制作好这类作品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地震 声像科普作品 创作元素
  • 简介:由于施工、材料、改建等因素影响,自建民居往往达不到抗震设防目标.本文以玉溪市某社区房屋为例,利用砖混结构震害预测计算方法,探讨了加层及底层改建做法对自建民居抗震性能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层会减低民居抗震性能,层数越多,抗震性能越弱,而底层改建更明显地降低了民居抗震性能.

  • 标签: 自建民居 加层 底层改建 抗震性能 易损性分析
  • 简介:对南北地震带基础数据调查反映出问题总结归类,并通过分析,找出基础数据影响因素,以便今后在收集和更新基础数据时,找到更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努力提高基础数据可靠性同时优化数据库,更加方便、及时地进行基础数据库更新维护。

  • 标签: 地震应急 南北地震带 基础数据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选取山东地区2个Ⅲ类场地工程地质勘探及土层剪切波速等资料,将土层厚度按5个深度段,每个分段给出了4个土层剪切波速改变量,通过改变不同深度段土层剪切波速,建立了19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深度段,不同概率水平下土层剪切波速变化对场地地震动参数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深度段土层剪切波速变化对场地地震动参数影响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土层剪切波速改变在1-10m、11-40m和地震输入界面处三个深度段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影响较大;其中,41-70m和71-100m两个深度段剪切波速改变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影响小;在土层深度1-10m时,剪切波速降低,峰值变大,剪切波速改变与峰值改变呈负相关;在其它深度段,剪切波速降低,峰值变小,剪切波速改变与峰值改变呈正相关.剪切波速改变在1-10m和11-40m两个深度段对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影响较大;在41-70m、71-100m和地震输入界面三个深度段对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影响很小.

  • 标签: 场地地震动参数 剪切波速 不确定性 Ⅲ类场地
  • 简介:数字地震观测报告是计算视应力等重要参数基础性资料.JOPENS数据服务可提供地震目录,为使用ESSA软件计算视应力等参数提供了前提,但ESSA与JOPENS数据服务没有程序接口,需要从JOPENS数据服务网站手工下载地震目录并按需求人工筛选数据编制成数字地震观测报告.针对手工编制数字地震观测报告效率低且容易出错问题,利用MATLAB开发出一套程序,对数字地震观测报告编制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能够更好地为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提供数据服务.

  • 标签: MATLAB 地震观测报告 编制 视应力 地震预报
  • 简介:对地震编目工作中遇到影响地震精确定位台站钟差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准确识别台站钟差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提高了地震编目产出数据准确性。

  • 标签: 台站钟差 地震定位 观测报告
  • 简介:近年来,GNSS观测技术在天津地区获得了迅速发展.截止目前,天津已建成由11个连续GNSS观测站组成地壳运动观测网,并获得超过2年连续GNSS观测资料.本文详细阐述了以GNSS观测技术为主要观测手段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组网过程和布网原则,并对其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能够满足mm级地壳运动监测要求.其对日本“3.11”地震有较强反应,远场同震位移幅度达到7-9mm;同时GNSS连续站可成功观测到站点地面沉降变化趋势,最大年沉降量接近100mrn/a.

  • 标签: 天津市地壳运动观测网 GNSS 地震监测
  • 简介:GPS应用已成为现代地震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国地震研究领域中各个学科.本文介绍了GPS在形变、测震、电磁、地震预警和地震观测仪器授时中应用现状,并对GPS在地震研究中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GPS 地震研究 形变 测震学科 电磁 地震预警
  • 简介:以2013年福建省陆海联测炸测实验工作为例,阐述了在野外流动地震监测中,利用当今最为流行3G无线网络架构与IPSecVPN技术,应用其保密性高、应用灵活、价格低廉优点,结合福建省地震局在地震行业网网络建设实际情况,快速架构与地震行业网数据通讯模式,使得野外采集数据能够迅速传到总部指挥中心,有效解决了野外流动地震监测中数据实时传输问题,保障了指挥中心快速响应与决策作用.

  • 标签: 3G无线 IPSEC VPN 野外流动地震监测 数据通讯
  • 简介:主要介绍了青海省刚察县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中,数据传输网络设计与具体实施过程.通过运用VPN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保证了数据安全性、连续性、稳定性.实践与应用表明,VPN技术整体上运行稳定,在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VPN技术 青海
  • 简介:介绍了周至深井概况和水位高速采样技术系统仪器设备配置.通过对该井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震及强余震50Hz采样率水震波数字化记录进行分析,与同一台站测震和强震动记录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至深井动水位对全球中强地震具有良好观测效果,相当于一台深井宽带地震仪.

  • 标签: 水震波 采样率 震时效应 周至深井 汶川地震
  • 简介:基于美国NGA强震观测数据库中描述场地不同指标,定义了五种不同“基岩”场地类型,得到了相应数据集;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对应不同“基岩”定义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场地划分标准造成基岩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差异.

  • 标签: NGA强震观测数据库 地震动衰减关系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 简介:针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数据实际情况,并根据本台仪器所处环境,受干扰情况,运用连续小波变换、二进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多分辨分析、Symlets分解与重构算法等方法,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数据变化、突跳和地震同震效应从原数据中突显出来,并且能够根据不同需要突显出有用信息,更好地为地震预报服务.

  • 标签: 钻孔应变 小波分析 滤波技术
  • 简介:建筑结构层间位移是抗震设计研究重点.本文基于广义层间位移谱,分析高阶振型对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以及对结构层间位移沿无量纲高度分布影响,并通过调整结构侧向刚度比,分析高阶振型对结构层间位移变形类型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构固有周期增加,仅取一阶振型进行分析将会显著低估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高阶振型影响决不能忽视;从结构层间位移沿无量纲高度分布角度分析,高阶振型将会显著增加结构中上部位层间位移需要;高阶振型将增加长周期结构剪切变形和中上部位弯曲变形需求,但对中下部位弯曲变形影响并不明显;针对长周期结构设计和分析,除计算最大层间位移角外,建议考虑层间位移沿结构高度分布情况.

  • 标签: 层间位移谱 高阶振型 层间位移分布 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
  • 简介: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为地震救援提供高效可靠音视频以及数据传输信道.由于地震灾害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在满足业务传输需求同时需要实现灵活组网.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优先开放最短路由协议)较小网络开销以及兼具灵活组网方式,对于带宽资源有限卫星通信系统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优势.本文着重研究了OSPF在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中具体应用.

  • 标签: 地震应急 卫星通信 OS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