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1软件升级前要充分准备L波段(1型)高空气象观测系统软件[1]升级前,要认真阅读上级下发文件要求和升级软件说明,了解软件最新功能和升级前后异同,并应在备份业务用机上模拟升级,对数据文件和台站参数文件做好备份。重点备份安装目录lradar下control、dat、datap、datbak、help、tfs文件夹下文件。再建一个文件夹,将要升级软件升级包解压存放其中,一旦升级失败可还原恢复。

  • 标签: 气象观测系统 软件升级 L波段 高空 参数文件 数据文件
  • 简介:前言“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可天气让人无可奈何”虽然在马克·吐温时代确实如此,但是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分析,能让一个国家的人们提前做好最坏天气到来准备,这是因为有国家天气局(NWS)发布官方观测、警报和咨询报告。

  • 标签: 预报技术 天气 能力 警报
  • 简介:Science杂志从2014年1月24日到3月14日,以“气候科学挑战”为题,发表了7篇论文[1-7].这7篇论文评述了当前气候科学一些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气候作为一门科学生长点.了解这些问题以及研究这些问题途径、困难及可能性,对我们是非常有益.当然,这里介绍观点也许并不都是完全正确,也不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核心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可以从这些问题评论中得到有益启发.

  • 标签: 科学 气候 论文
  • 简介:英国《新科学家》(Newscientist)网站2014年1月15日刊登了Ravilious报道,介绍了《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2014年1月15日发表加拿大科学家Matthews等论文。该论文计算了各国18002005年排放在全球排放中所占份额,并转换为对全球变暖贡献。在估算排放时,考虑了5个因素:

  • 标签: 全球变暖 《新科学家》 加拿大 排放 论文 环境
  • 简介:利用取消流域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效衰减系数m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为空间均匀假设幂指数TOPMODEL,对流域水量平衡各分量进行敏感性研究试验,揭示空间非均匀性对幂指数TOPMODEL模拟结果影响。从特定研究流域所得结果中可得主要结论有:1)K0、m和R空间变化对流域逐日地表径流和基流以及逐日总径流有影响,针对设定K0、m和R空间变化,其中m空间变化较明显地增加了逐日地表径流和洪峰流量。2)就设定K0、m和R空间变化而论,对流域多年平均年总径流以及蒸发模拟结果影响不大,但改变了径流在地表径流和基流之间分配;其中R空间变化影响最显著,m和K0空间变化影响则较小。

  • 标签: 幂指数TOPMODEL 模型检验 空间非均匀性影响 敏感性试验
  • 简介:南极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SCAR)第1次会议于2014年4月20—23日在新西兰召开,来自22个国家75名代表(包括两个中国极地研究所代表)参加了会议。(《自然》杂志于2014年8月7日对此进行了报道。会议强调了南极研究重要性。南极占地球陆地面积1/10,储存了地球上90%冰及70%淡水。

  • 标签: 科学研究 南极 《自然》杂志 陆地面积 新西兰 委员会
  • 简介:2014年3月NatureClimateChange发表了一个专栏“近来全球变暖减缓”,加上编者按共6篇文章[1-6].下面对这些文章中涉及几个问题做扼要介绍.

  • 标签: 全球变暖 环境气象学 气温变暖 全球化
  • 简介:对气候变化事实观测是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基础,也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①核心内容之一。AR5明确指出,自1750年以来,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最近连续3个10年比1850年以来其他任何一个10年都要暖。对于地面观测资料覆盖较全最长观测时期(1901—2012年),

  • 标签: 地面观测资料 评估报告 IPCC 大气 地表 气候变化
  • 简介:陆面过程模拟研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计算陆气间能量交换,但现有的陆面过程模式模拟湍流通量与观测值间仍然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改进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对于提高陆面过程模式模拟能力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改进陆面过程模式SHAW中热力粗糙度方案,以及引入干表层蒸发方案,以期改善湍流通量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SACOL站观测资料,进行模式改进前后单点模拟对比试验,研究其参数化方案改进对陆面过程模拟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SHAW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特征变化趋势,模拟值与观测值偏差较小。与原来SHAW模式模拟结果相比,改进后SHAW_MOD模式显著提高了湍流通量模拟能力,并改善了净辐射和深层土壤温度模拟,但对土壤湿度改进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土壤内部水热传输过程及相关参数化方案有关,还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SHAW模式 湍流通量 黄土高原 SACOL站
  • 简介:使用维多利亚大学地球系统模式进行模拟,选取1800-2500年间较高CO2浓度情景(RCP8.5),分析由于CO2增加引起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影响.当气候敏感度为3.0K时,相对于无气候变化,到2100年,由于大气CO2增加造成气候变化导致海表面温度升高2.7K,北大西洋深水流量减少4.5Sv,海洋对人为碳年吸收减少0.8PgC;比较人为溶解无机碳在海洋中垂直累积分布,发现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大气CO2影响在北大西洋区域最明显.1800-2500年,相对于不考虑气候变化情景,模式模拟气候变化导致整个海洋对人为碳累积吸收总量减少23.1%,其中北大西洋减少32.0%.此外,比较不同气候敏感度(0~4.5K,间隔为0.5K)模拟结果发现,气候敏感度越高,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CO2能力抑制作用越明显.

  • 标签: 气候变化 海洋碳循环 碳循环模拟
  • 简介:气象预警喇叭是面向公众气象信息接收与传播设备,利用它可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对自建预警喇叭安装前准备、安装时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软故障和硬件故障进行梳理,并给出常见故障解决办法,为设备正常使用和提高信息发布成功率提供参考。

  • 标签: 预警喇叭 安装 维护
  • 简介:尽管国际气候谈判充满矛盾,但本质上它是一种认真而责任重大全球性努力,气候谈判目标在于建立合理国际气候制度.应对气候变化实质是引导全球以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为路径,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气候谈判应该是一个促进各方建设性达成全球气候制度安排过程,为此建议抓住以下三个重点:先发达国家率先做出积极绝对量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也根据自身能力和发展阶段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发达国家应在资金和技术上做点实事.先在以上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再通过公约原则下“审评”和“调整”机制,逐步补充和完善.这是一种体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路径.国际气候谈判最终出路在于合作共赢.中国积极而务实地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深刻原因,首先源于自身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内在需求,同时也是一个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对国际责任担当.

  • 标签: 气候谈判 国际气候制度 合作共赢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对于什么样天气称为异常天气,什么样气候称为异常气候,人们在使用上往往比较随便,为了避免词类定义上产生混乱,世界气象组织对天气、气候异常,提出了两个定量判断标准。其一是距平值达到标准差(又称均方差)2倍以上(不管近年是否出现过);其二是在最近完整30年气象资料中未出现过情况(不一定距平值超过标准差2倍),或称30年以上一遇罕见天气现象。

  • 标签: 天气气候异常 标准差 世界气象组织 异常天气 异常气候 气象资料
  • 简介:使用探空、地面和张掖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3年7月30日发生在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沙尘天气是对流层低层冷平流作用下,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β、γ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雷暴下击暴流辐散流和密度流是引发地面强风和沙尘暴直接因素。高层干、中层相对湿和低层干层结,易产生雷暴大风天气。1h正变压和负变温演变能很好地反映雷暴下击暴流形成雷暴高压和冷池强弱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下击暴流辐散气流和冷池密度流造成地面大风及沙尘天气变化。

  • 标签: 河西走廊 雷暴 下击暴流 沙尘暴
  • 简介:自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来,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适应和风险管理文献都在增加.第五次评估报告取得了进展.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风险、脆弱性与所受影响在全球范围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城市中心均在增加.改善基本服务不足状况以及建设有恢复力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城市地区脆弱性和暴露度,特别是对于风险和脆弱性最高的人群来说.气候变化对农村地区主要影响将体现在对淡水供应、粮食安全和农业收入影响等方面.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更容易遭受多种非气候压力,包括农业投入不足、土地与自然资源政策问题和环境退化.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鼓励生物燃料种植或发展中国家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而造成碳排放(REDD+)项目等在内气候政策,将对有些农村地区有重要间接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增加就业机会),也有负面的影响(景观变化和稀有资源冲突增多).

  • 标签: 城市 农村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 简介:文章介绍了SPD基本功能后,阐述SPD电压保护水平、通流容量、最大持续运行电压三个主要参数重要性、基本概念、术语、相关标准和选择方法.可作为电气、电子设备电源侧电涌保护设计基础.

  • 标签: 防雷保护 通流容量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 简介:开采和冶炼金属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特别是产生二氧化碳带来温室效应。总的说来,在金属对全球变暖造成影响方面,古老元素铁和铝仍然占主要地位。这是经过对63种金属进行了综合环境分析之后得出,分析结果发表在PLOSONE杂志上。

  • 标签: 气候变化 冶炼 钢铁 环境分析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 简介:本文首先对中国PM2.5和近地面臭氧浓度观测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利用2010-2013年全球对流层臭氧卫星观测数据给出了对流层臭氧浓度在全球和中国地区分布特征,其平均值分别为29.78DU和33.97DU.然后,利用一个气溶胶大气化学-全球气候双向耦合模式模拟了中国地区PM2.5浓度分布和季节变化,其年平均值为0.51×10^-8kg/m^3.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5种典型气溶胶对PM2.5总浓度在不同季节贡献.结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讨论了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及其前体物排放与辐射强迫联系,以及减排大气臭氧前体物和气溶胶颗粒物质(PM)对气候变化可能影响.指出减排臭氧前体物对气候影响还不完全清楚,对短寿命温室气体和黑碳气溶胶减排是一种短期(未来50年)辅助措施;为了保证全球平均温度增长不超过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仍是我们需要坚持长期战略.短期和长期减排战略对于保护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都是至关重要.

  • 标签: 对流层臭氧 PM2 5 温室气体 大气污染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沙尘与水云、冰云、下垫面对红外辐射散射、吸收差异,研究了一种卫星监测沙尘方法。将TBD8.5-11(8.5μm减11μm亮温差)、TBD11-12(11μm减12μm亮温差)、T11(11μm亮温)转换成3基色,经伽玛校正合成彩色图,用于沙尘监测。在实际应用中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弱沙尘敏感,能详细反映沙尘强弱、位置高低以及沙地和云等多种信息,明显优于常用方法,对于研究沙尘对云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方法能够发挥卫星日夜不间断探测优点,适合连续跟踪监测。

  • 标签: 沙尘暴 多光谱合成 卫星遥感
  • 简介:长期以来,美国因缺少联邦政府层面的气候行动计划而受到国际社会指责.这一情况在奥巴马总统第二执政期有所改变.2013年6月,奥巴马行政当局发布《总统气候行动计划》,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联邦气候变化应对计划.本文通过梳理行动计划主要内容,从美国自身和国际社会角度分析了该行动计划出台各种因素及影响,指出奥巴马行政当局旨在通过启动该气候行动和整合行政资源,修复国家气候战略,提升政治影响,同时此举有助于扭转美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被动地位,并重新确立领导地位.

  • 标签: 气候变化 奥巴马 《总统气候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