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近几年多个省份开展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从加强抗震设防到应急预案编制、志愿者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工作。但现有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还没有统一建设和评价标准,建设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对于推进这一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本文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调研,结合在大连市开展的具体实践,对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与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综合各省市实践经验和行业管理办法,参考安全社区建设方面的标准和管理规定,给出了地震安全社区的定义、建设标准应包含的要素及主要内容,讨论了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制定行业标准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安全 示范社区 标准
  • 简介:本文针对国家台网速报面波震级测定时间偏长和中深源地震震级速报有一定偏差的问题,采用IASPEI推荐的宽频带体波震级mB及宽频带P波矩震级MWP对2009-2013年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的大震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经过转换成MW后的mB和MWP震级来说,其结果均与我国速报地震发布的震级M有一定的偏差,一般表现为偏小.其中,对于6.0-6.9级地震,mB偏差相对较小,但离散度相对较大(整体偏差要比平均偏差大不少);对于7.0-7.9级地震,MWP偏差相对较小;而对于8.0级以上地震,由于震级饱和等原因,mB偏差较大,但MWP偏差相对较小,一般主要表现为偏小.总体来说,MW(MWP)的稳定性要比MW(mB)更好一些(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更大,标准误差更小).对于综合mB和MWP震级来说,由于采取分段平均的方法,结果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较大地震仍以偏小为主,如果在综合震级MP,上加0.2,则可以得出与M震级较为接近的结果.通过MW(mB)、MW(MWP)、MP(M)、M与MW(GCMT)的对比,可以验证综合标准震级MP(M)和国家台网速报震级M具备一定的可信度,而MP(M)可作为P波快速测定的震级,所以用MP(M)作为大震速报初报震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

  • 标签: P波震级 体波震级mB 宽频带P波矩震级MWP 标准震级M
  • 简介:对比分析国内外电气设备的抗震设防标准,对提高我国电气设备的抗震能力和相关规范的修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简要介绍目前美国、日本、IEC系列标准及我国电气设备相关规范的基本情况后,从抗震设防目标、设防水准、抗震设计反应谱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标准之间的差异,指出了我国相关规范的优缺点。通过借鉴国外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我国电气设备抗震设防及规范修订的建议。

  • 标签: 电气设备 抗震设防标准 对比分析 改进建议
  • 简介:基于美国NGA强震观测数据库中描述场地的不同指标,定义了五种不同的“基岩”场地类型,得到了相应的数据集;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对应不同“基岩”定义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场地划分标准造成的基岩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差异.

  • 标签: NGA强震观测数据库 地震动衰减关系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 简介:借助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严格按照规范Ⅶ、Ⅷ、Ⅸ度设计的5个三跨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开展易损性分析,建立了基于峰值加速度的易损性曲线。从易损性的角度对不同设防标准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做了定量评价,并探讨了设防标准对RC框架结构易损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对应于设防小震、中震及大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失效概率均在18%以内,可认为结构满足三水准的性态控制目标。随着结构设防标准的提高,其易损性随之降低,相同峰值加速度对应的各个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均有所降低。此外,将框架结构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其“大震不倒”的失效概率会明显减小。而将框架结构的设防烈度降低1度,其“大震不倒”的失效概率会显著增加,最高可达4倍。

  • 标签: 地震易损性 抗震性能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设防标准 RC框架结构
  • 简介:为加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地震灾后补偿制度,我国应建立合理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地震灾害风险分散的模式,得出我国实行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为地震灾后补偿机制及灾后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较好的建议.

  • 标签: 风险证券化 地震保险 保险补偿
  • 简介:1.引言模式识别法在地震危险区预测和地震预报中已有许多应用,但发震特征的选取随地区地震活动特点的不同,以及研究者认识的差异而不同。笔者为了判定青藏高原北部部分地区地震活动的危险性,根据定性分析,选择了以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因素为主的12个特征量,运用模式识别的加权Hamming方法判别研究区内

  • 标签: 识别特征 模式识别 特征量 地球物理场 Hamming 图像识别
  • 简介:根据13个无人值守钻孔应变台站的运行状况、观测数据连续率和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以及日常维护情况等,本文总结了无人值守台站相比有人值守台站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无人值守台站的建设及运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无人值守模式钻孔应变台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钻孔应变观测 无人值守台站 数据质量
  • 简介: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和灾害救援组织的效能是评价一个地区防震减灾水平的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预测项目组采用多层次、多空间尺度的城乡震害预测技术途径和系统研究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工作的需要。

  • 标签: 震害预测 地震应急反应 多层次、多尺度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及其产生的灾情信息的分析总结,针对地震应急过程中不同用户群体对地震灾情信息的需求、不同工作场景中可用的信息传播途径和灾情信息用户的双重身份特点,利用内容管理技术、信息集成发布技术、RIA技术、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等,设计实现了基于共享模式的分级分层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实现了通过网页、手机APP、手机微信、短彩信等方式实时快速地发布地震应急过程产生的各类灾情信息,可为指挥人员、应急专业人员、政府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便捷快速的灾情信息服务。

  • 标签: 地震灾情 信息服务 发布平台 网页 手机
  • 简介:“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座大型桥梁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垮塌。本文以庙子坪特大桥、百花大桥、小渔洞大桥、石蓑衣大桥、回澜立交桥为例,介绍了结构形式不同的这几座桥梁的破坏模式,初步分析了震害机理。地震动强度过大、强震持续时间过长、近断层特性以及地质灾害等是造成这些桥梁破坏的客观原因;桥梁结构的某些初始缺陷和特殊结构形式导致的受力复杂性是造成地震破坏的主观因素。针对震害特点和破坏机理,本文还探讨了强震区防御桥梁地震破坏应关注的问题。

  • 标签: 近断层 桥梁 震害特征 防御对策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背景和地震破坏性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城市进程中防震减灾经济性对比研究,认为地震破坏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而必须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为保障城市顺利发展服务。

  • 标签: 地震破坏 城市化 防震减灾 经济效益
  • 简介:本文提出了地壳的构造运动,本质上是地壳与岩层的均衡差运动。它主要由重力作用产生的三种形式的差应力所推动:一是地球整体意义上的真正的重力均衡差应力;二是水平向的均衡差应力;三是垂直向的均衡差应力。本文讨论了这三种差应力产生的机制与规律,三种均衡差运动的规律与地壳实际构造运动普遍存在的对应关系,此外还讨论了地壳构造运动不息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地壳构造运动 均衡差应力 地球
  • 简介:收集整理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台形变数字观测固体潮分钟值资料,论述了抽水、降雨、大风、进人、仪器调零、断电或者电压不稳定以及其它仪器故障等因素对形变数字高频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地震短临异常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 标签: 数字化 形变 固体潮 干扰 短临异常
  • 简介:规整标定是模拟观测地震仪器标定的一种方法。系统介绍了规整标定仪器的方法、参数,发现它有许多优点,是标定遥测地震仪器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遥测台网 模拟 地震仪器标定 规整化标定
  • 简介:本文介绍了数字观测中的模数转换、采样、量化和传输的基本原理并以地形变数字观测为例介绍了采样定理的应用

  • 标签: 数字 观测 采样
  • 简介:可视地震应急通讯办公系统是用微机实现地震现场与指挥部之间影音互传的一项新技术。本文提供了一个使用简单的视频输入设备,利用现有公用通讯信道实现视频实时交换的实施方案。

  • 标签: VIDEO COMMUNICATION VIDEO REAL TIME exchange.
  • 简介:地震前兆和地震观测的数字传输1.引言地震观测在经历了沙盘记录、薰烟记录、电子放大等模拟记录阶段后,在19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外已不断地对地震观测数字传输进行研究与应用。国内在“768”工程建设中,作为全国六大区域台网之一的兰州地震遥测台网,也受命进...

  • 标签: 地震前兆 地震观测 数字化传输 地震前兆数据 地震遥测台网 地震遥测设备
  • 简介:福建省地震局于2003年6月正式开通了FTP服务器,接受各台站上传前兆数据及下载地震资料。由于台站每天要上传的文件很多,而且要按文件类型分目录存放,操作起来步骤烦琐,还很容易漏传文件或传错目录。根据这种情况,本人在Window环境下利用VisualBasic6.0研制开发了地震前兆数据传输软件,该软件操作简单,容错功能好,可自动搜索指定日期应传输的所有文件,实现了前兆数据传输的智能,确保地震前兆数据传输完整、准确、及时。本软件完全由本人自主开发,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 标签: 地震台 FTP服务器 前兆数据 软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