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0前言张掖市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部,东靠武威、金昌市,西接嘉峪关、酒泉市,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相邻,东西长465km,南北宽148km,总面积4.2万平方千米,辖5县1区,总人口128.44万人。历史上张掖市素有“金张掖”之美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张掖经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 标签: 防震减灾工作 政府职能 健康 河西走廊中部 经济发展 张掖市
  • 简介:我国西部的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自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次8级以上大震,均分布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大陆地区有90%的6.5级以上强震发生在西部,现今强震活动依然活跃。西部地区60%的大中以上城市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反应谱最大加速度值为0.15g。在这种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地震破坏程度也是非常严重的。由此决定了防震减灾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防震减灾工作 西部地区 政府职能 地震反应谱 地质构造条件 强震活动
  • 简介:根据2010年初发生在山西省的地震谣言事件,分析了在此次事件中存在的公关危机处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危机处理建议。

  • 标签: 地震谣传 山西 公关危机
  • 简介:为加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地震灾后补偿制度,我国应建立合理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地震灾害风险分散的模式,得出我国实行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为地震灾后补偿机制及灾后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较好的建议.

  • 标签: 风险证券化 地震保险 保险补偿
  • 简介: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为抵御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的破坏,使得抗震防灾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工程角度,简要介绍了我国抗震防灾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沿问题及未来发展,并且阐述了抗震防灾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 标签: 地震 抗震防灾 发展 作用
  • 简介: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190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发生1个月内强余震资料的统计,得到了主震震级与余震震级、时间间隔与震中距之间的经验关系和统计规律。同时,以汶川主余震为例,进行了对比检验。统计结果表明,本文的统计结果是比较可靠的,对今后西南地区余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西南地区 强余震 最大余震 最快余震 最近余震
  • 简介:本文在研究我国西部各垂直形变监测区形变特征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垂直形变趋势面的概念。据此对我国西部七十年代以来垂直形变进行了阶段划分,并讨论了其与构造应力场变化及地震大形势的关系。进而结合青藏块体近年地震群体特征,对我国西部近期震情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监测区 垂直形变 趋势面 形变阶段 地震活动的扩展迁移
  • 简介:GPS应用已成为现代地震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国地震研究领域中的各个学科.本文介绍了GPS在形变、测震、电磁、地震预警和地震观测仪器授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GPS在地震研究中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GPS 地震研究 形变 测震学科 电磁 地震预警
  • 简介: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地震灾害预防和短临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天水市成功地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着手,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群测群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对于全国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群测群防 防震减灾 天水
  • 简介:介绍了合肥市创新防震减灾社会管理机制的基本做法,分析了其成效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市县防震减灾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防震减灾 工作机制 政府职能
  • 简介:介绍了地形变测量学的定义及其包括的内容,分别从大地形变测量、台站形变观测和重力观测方面,阐述了地形变测量应用于中国地震预报的研究进展。通过震例介绍具有较好预报效果的地形变测量手段,说明利用地形变测量可以做出具有一定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预报。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地形变测量水平能有较大的提高,为地震预报提供更多支持。

  • 标签: 地壳形变测量 重力异常变化 地震预报
  • 简介:本文考虑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推进方式的差异,对日美、拉丁美洲以及亚非部分国家的民居地震安全进行了简单综述,并对其特点和社会背景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横向比较,得到了关于我国在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时可以采取的一些方式;提出主要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

  • 标签: 民居 地震安全 农村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