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研究了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209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了6种输入强度下(30gal、50gal、100gal、150gal、200gal、300gal)的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在计算时对每种工况均采用9条互不相关的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地震波,同时用均方差来定量评估所得到的地面加速度峰值的离散性,发现计算结果离散性很大,其最大均方差为0.206,最小均方差为0.138,且离散性随基岩地震动输入强度的增大而变大,随场地类别的变差也变大。

  • 标签: 场地条件 地震反应 地面加速度峰值 离散性
  • 简介:根据兰州市区黄河阶地特征及黄土层覆盖厚度,对兰州市场地划分了3个分区,选用兰州市区156个满足场地地震反应条件的地震钻孔资料,对每个工程场地合成3组相互独立的基岩加速度输入时程,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各个工程场地地面与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区内的工程场地地面与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比值为1.120,Ⅱ区为1.320,Ⅲ区为1.531,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083。

  • 标签: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兰州市
  • 简介:197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上世纪末以来明显的第Ⅴ活跃幕(或轮回)平静和活跃时段,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这两个时段地震活动在时空强上的差异性,定量提取其活动演化过程参量,为该区未来地震活动期判定提供相对定量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平静时段 活跃时段 定量
  • 简介: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围绕时序预测建模软件(TimeSeriesForecastV1.0)的研发与应用,按照现代预测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的水文、气象等多因子时序进行了百年预测。针对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提出并采用了先进可行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特征向量”与“综合指标”的对等关系,从而避免了以往诸多评价模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 标签: 时序量 主成分分析 预测建模 柴达木盆地
  • 简介:由地磁三分日变幅值分析,寻找日变幅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由ΔZ/ΔH=A+B(ΔD/ΔH),计算ΔZ/ΔH值,寻找其异常变化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

  • 标签: 日变幅 周期 异常
  • 简介:《地球物理和地震行业和单位实用手册》简介计量工作是地震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计量法规是计量法制管理的准绳,和单位的国家标准是各行各业必须贯彻实施的强制性标准,国家计量技术法规是计量检定和监督管理必须遵守的法制性技术文件。严格贯彻我国计...

  • 标签: 地球物理 量和单位 地震标准化 法定计量单位 计量技术法规 计量法规
  • 简介:获取活动断裂平均滑动速率、位移、位移场以及分析断裂未来一次性错动可能造成的地表最大位移,并将以上参数如何应用于工程设计是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学界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采用断裂未来一次性错动的地表最大位移估算方法和断裂位移场的解析计算,对于线性工程进行安全设计十分重要,可以作为工程设计参考指标的有益补充

  • 标签: 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位移量 位移场
  • 简介:b值是研究地震活动的重要指标,其广泛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预测研究之中,与实际资料的完整性、样本的大小、计算方法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常见的b值计算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和最大似然法,样本的大小对这2种方法影响很大。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地震目录和汾渭地震带实际目录作为样本,从中抽取不同大小的样本进行计算,研究不同样本下这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b值与设定值或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需要的最低样本为1000,最大似然法为200;当样本达不到要求时,计算出的b值是不可靠的;由于对样本的要求不同,前者适用于计算区域的整体b值,而后者在研究某区域b值在时间轴上的变化方面更有优势。本研究为确定2种b值计算方法对样本的最低要求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B值 最小二乘法 最大似然法 样本量大小
  • 简介:对2007年12月-2008年9月河南省数字地震台网资料自动量算的震级与人工算的震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由MSDP软件自动量算的震级与人工算的震级偏差较小,且自动量算的震级可以满足地震定位精度的要求,在地震速报时可采用自动量算的震级。

  • 标签: 数字资料 震级 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