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含能材料的起爆、传爆、能量释放、安全等诸多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分的颗粒尺寸及分布、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组分均匀性等结构参数,纳米含能材料由于可改变上述一个或几个参数而表现出与普通颗粒含能材料不同的性能。众多研究都表明:随着含能材料颗粒尺寸的减小,其性能将发生显著变化,如机械感度降低、高压短脉冲感度增加、爆轰更接近于理想爆轰、爆炸时释放能量更完全、燃烧效率提高、爆轰波传播更快更稳定、爆轰临界直径降低、装药强度提高等。

  • 标签: 含能材料 微纳米 爆轰波传播 组分均匀性 颗粒尺寸 机械感度
  • 简介:强力旋压是机械加工中的常用方法,它依靠旋轮从工件的表面给材料施加巨大的成型力,使材料整体发生强烈塑性变形而形成所需要的最终形状,在旋轮-工件接触区域,由于旋轮的被动自转,还存在着复杂的多方向的摩擦力,这对工件表面和表层组织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旋压法 表面纳米化 塑性变形 低碳钢
  • 简介:有机-无机杂化复合纳米材料可以在微观尺寸上将有机和无机组分相结合,使复合材料兼具两种组分的优点,实现所需的性能或功能,因此成为材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有机荧光染料罗丹明、三苯胺和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为母体,制备出一系列对汞离子、铜离子、铁离子等常见金属离子具有明显光谱响应的探针类材料并选取合适的支撑基质组装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实现了对金属离子和一些阴离子的目视比色传感。不同离子的加入及加入顺序都会对探针类材料的吸收及发光光谱造成明显的变化。以不同的金属离子或氧气作为输入值,以吸收强度/发光强度作为输出值,模拟了分子水平的逻辑门,拓展了这些材料的应用。为了解决背景荧光干扰,我们利用六角相的β-NaYF4纳米晶为激发源,采用二氧化硅进行包覆,然后将荧光探针分子固载到二氧化硅表面,得到了对金属离子具有传感性能的核壳型的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在近红外激发下能够显示明亮的上转换绿光发射,同时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较高的灵敏度,并且其荧光强度表现出对汞离子浓度的线性响应。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的上转换光学性质、汞离子传感性能使它们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复合材料 目视比色 传感 发光 磁性
  • 简介:为了明确团聚现象及表面性质对ZnS纳米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采用SiO2对ZnS材料进行了表面修饰,并对ZnS及ZnS/SiO2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吸收光谱分析了包覆前后光吸收性质的差异,发现SiO2包覆后ZnS纳米材料的带边由333nm红移至360nm。为了研究ZnS纳米材料与ZnS/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发射性质,分别对含纳米材料的水溶液样品及粉末样品的发光光谱进行了采集。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SiO2包覆后ZnS纳米材料在蓝紫光区的发光得到了明显增强。以氙灯作为激发光源所获得荧光光谱显示ZnS/SiO2粉末样品发光的积分强度增大为原来的17.5倍,但相同条件下针对溶液样品的测试结果显示其发光强度只增大了1.1倍,这种增强可用SiO2的存在抑制了ZnS纳米粒子间的团聚来解释,且这一推断由325nm紫外激光激发下获得的光致发光数据进行了验证。

  • 标签: 复合材料 ZnS/SiO2 发光 荧光增强
  • 简介:在冲击动态加载破坏下,金属材料会产生微孔洞、裂纹和位错等微结构缺陷,这会明显影响材料的某些性能。采用中子小角散射技术研究了冲击加载前后合金材料缺陷的变化。实验样品分别是以Al和Mg为基体、含有少量其他元素的两种圆柱状合金材料,将样品用不同速度的钢弹冲击,测量样品为加载前、后合金材料共计4个。

  • 标签: 冲击加载 合金材料 结构缺陷 中子小角散射实验
  • 简介:通过Cu纳米颗粒掺杂制备了Li[(Ni0.6Co0.2Mn0.2)1-xCux]O2三元正极材料,并通过调节Cu的掺杂量,讨论了Cu的掺入对Li[(Ni0.6Co0.2Mn0.2)1-xCux]O2三元正极材料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等一系列性能的影响,铜掺杂量为x=0.01时,在0.2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了219.1mAh/g,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剩余比容量为115.4mAh/g。最终结果为Li[(Ni0.6Co0.2Mn0.2)1-xCux]O2中Cu的掺入量为x=0.01时,所得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最为优异。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纳米Cu掺杂 电化学性能 循环性能
  • 简介:巴塞罗纳光子科学研究所(mro)的科学家们已演示了飞秒级和纳米级精度的激光脉冲控制。Nicol5Accanto及其同事将宽带脉冲整形与显微镜内单个纳米粒子的二次谐波检测相结合,以控制亚衍射区内的超短光脉冲。这种通用方法可以弥补由激光脉冲在原位遭遇的相位失真,

  • 标签: 激光脉冲 脉冲控制 纳米尺度 纳米级精度 科学研究所 超短光脉冲
  • 简介:高能硫、氪、氙离子轰击聚酯(PET)和聚碳酸酯(PC)膜后,对样品进行陈化和紫外线照射敏化.用电导法着重研究蚀刻条件对样品的归一亿径迹蚀刻速率(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灵敏度较通用条件下提高约2倍,PET的灵敏度可达1000,PC的灵敏度可达2000,可以用于制备纳米孔径核孔膜.核孔膜中填充的铜纳米线的电镜照片显示出纳米线最小直径为20nm.用电导法计算纳米孔的孔径,该值与纳米线直径的电镜测量值在孔径大于30nm时符合良好.

  • 标签: 纳米孔径 核孔膜 制备 电导法 等离子蚀刻 灵敏度
  • 简介:我们针对金属和合金纳米固体提出了简化的电阻模型,并据此得到了纳米固体总电阻与纳米粒子电阻的关系。依据这一模型,我们对纳米固体电阻特性的尺寸效应、温度效应和压力效应及其与常规多晶材料的差别等进行了有效的物理解释。

  • 标签: 纳米固体 电阻特性 简化模型 物理解释
  • 简介:采用液相外延工艺成功制备了Tb3+,YAGG单晶荧光层,研究了Tb,+激活YAG主晶格外延层中Ga3+掺杂的荧光敏化效应,可以看到在Tb"十荧光得到显著增强的同时,外延荧光层发光的饱和特性也有所改善。实验中观察到了Ga"十掺杂后基质晶体吸收边缘向长波方向展宽,并与Tb3+的’F。一,E、7E典型吸收峰发生交叠的现象,用

  • 标签: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外延荧光层 主晶格 掺杂 外延层 敏化效应
  • 简介:O482.312002032290稀土铽配合物的升频转换荧光=Up-conversionfluorescencespectraofTb3+complexes[刊,中]/陈慰宗,杨一心,宋应谦,忽满得,高平安(西北大学物理系.陕西,西安(710068))//光子学报.-2001,30(8).-970-972以波长为532nm的激光作为激发光,观测了铽(Tb)三种不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讨论和分析了铽配合物的升频转换荧光的特性、发光机制及配体的影响。图

  • 标签: 升频转换荧光 稀土铽配合物 荧光光谱 西北大学 发光机制 光子学
  • 简介:基于能量均分定理和悬臂梁理论,分析讨论了悬臂梁进行热振动的物理模型。通过三个实例,介绍了热振动在纳米力学测量中的应用,其中重点阐述了单根纳米晶须的杨氏模量的热振动定量测量方法。

  • 标签: 热振动 悬臂梁 纳米力学测量
  • 简介:本文主要从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案、功能实现方式两方面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纳米磁性液体网络课程和如何改变纳米磁性液体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 标签: 纳米磁性液体 网络课程 教学模式
  • 简介:采用固一液一固(SLS)生长机制,研究常压下金催化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实验中将硅基Au薄膜在氩氢气中退火,退火温度为1050℃和1080℃,退火完成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硅片表面的形貌变化,分析不同退火温度、通气量和金膜厚度下的实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各变量对硅纳米线的生长影响及其机理。

  • 标签: 硅纳米线 常压 SLS生长机制
  • 简介:用常规的浸渍-还原法制备Pt/C催化剂,如果条件控制不好,制备出的Pt粒子大小和分散度不均,且易出现团聚。文中的主要目的是用微波密闭加热的方法,研究制备条件对Pt粒子大小的影响,制备高分散度且Pt粒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Pt/C催化剂。

  • 标签: PT/C催化剂 制备条件 微波技术 纳米 高压 粒子大小
  • 简介:纳米管分散程度对碳纳米管对炸药的包覆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不同的分散方法(直接搅拌分散、超声波分散和乳化分散)、分散介质、分散时间对碳纳米管的分散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碳纳米管分散方法即乳化过滤法。与一般的分散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缩短了处理时间,而且也提高了碳纳米管的分散程度。

  • 标签: 碳纳米管 炸药 分散程度 分散方法 乳化分散 分散时间
  • 简介:纳米尺寸电子系统的研究与单电子库仑阻挡(COULOMBBLOCKADE)结构,单电子三极管,分子开关的实现和应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关于纳米系统电流传输性质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曾经普遍应用的LANDAU-DFT方法计算出的电流与实验结果相差几个量级,

  • 标签: 传输电流 纳米器件 多体效应 电子三极管 DFT方法 电子系统
  • 简介: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硅衬底上镀一层2.5μm厚的含氢非晶硅薄膜,用氩离子激光器的488nm谱线作激发光线,对a-Si-H薄膜进行辐照,使a-Si-H晶化。其拉曼散射谱和电子衍射谱的结果表明,经激光辐照后,在a-Si-H薄膜中形成纳米硅粒。

  • 标签: 薄膜 激光 纳米硅
  • 简介:纳米金刚石薄膜的沉积实验在自行研制的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上完成。基体为金刚石粉研磨和酸蚀后的硬质合金片,反应气体为CH4和H2混合气,V(CH4):V(H2)=1%-4%,基体温度800-1000℃,沉积时气压为0.8~2.0kPa。SEM观察表明,影响金刚石膜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关键参量是基体温度、反应气压及含炭气体的浓度,这些参数都会影响到薄膜的纯度、结晶习性和晶面完整性。沉积纳米金刚石薄膜工艺是通过高密度形核以及抑制金刚石膜在沉积过程中的晶粒长大来实现的。

  • 标签: 化学气相沉积系统 纳米金刚石薄膜 热丝法 反应气体 基体温度 金刚石膜
  • 简介:O482.3199053412硅发光研究=Researchonsiliconluminescence[刊,中]/夏建白(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100083))//半导体学报.—1998,19(5).—321—326介绍了目前已有的使硅发光的方法:掺深能级杂质,掺稀土离子、多孔硅、纳米硅以及Si/SiO2超晶格,讨论了两种可能的发光机制:量子限制效应和表面复合效应。最后介绍了两个硅发光器件,表明硅发光器件的前景是光明的。图9参15(方舟)O482.3199053413离子注入掺铒硅发光中心的光致发光研究=Photoluminescencestudyofluminescentcentersinerbium—implantedsilicon[刊,中]/雷红兵,杨沁清,王启明(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100083)),周必忠,肖方

  • 标签: 硅发光 光致发光谱 半导体 超晶格 发光机制 量子限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