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在舰载系统和机载系统,当子母惯导之间存在杆臂长度时,在传递对准中通常先消除杆臂效应误差再进行对准,以提高对准精度。在载环境中人们往往忽视杆臂效应,受制于弹体空间的限制,载惯组中的加速度计通常根据系统体积最小的原则寻找剩余空间布置,此时三个加速度计测量的是弹体三个不同点的加速度,不但存在外杆臂还存在内杆臂,导致惯组总体的杆臂误差。通过深入分析内外杆臂的形成机理,提出对载惯组也应进行杆臂效应误差补偿,对补偿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系统半物理仿真表明补偿后在某些弹道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弹体攻击精度,其攻击目标误差由120m缩小为26m。

  • 标签: 杆臂效应 内杆臂 弹载惯组 攻击精度
  • 简介:当弹体表面安装喷管时,在喷管迎风条件下往往出现不利的侧向喷流干扰,翼梢安装喷管能减弱这种不利干扰.采用有限体积离散方法求解N-S方程,研究了旋成体-边条翼-舵组合体翼梢安装喷管的侧向喷流干扰特性和规律.分析了干扰流场结构和喷流干扰因子随Mach数、攻角、飞行高度等参数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翼梢喷流干扰形成了非常复杂的流场结构,虽然翼梢喷流远离弹体,仍对弹体、翼、舵上的载荷产生明显影响,在不同飞行条件下干扰范围和强度明显不同.喷流气动干扰因子规律复杂并呈非线性变化,干扰因子大于0.5的范围明显增加,有效增加了喷流控制使用范围.但在某些条件下仍然出现较大负值,产生严重不利干扰现象.

  • 标签: 数值模拟 翼梢喷流 侧向喷流干扰 超声速 干扰因子
  • 简介:潜射航行体自然空化情况下,穿越水/气界面时会受到空泡溃灭的冲击载荷,对空泡进行主动通气是一种有效的降载方法,文章针对通气空泡的物理过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值算法,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VOF多相流模型,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结合UDF自定义函数与动网格动态层技术,开展了通气空泡整个出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工作,研究了通气量通气时序通气方式等方面对空泡形态出水载荷等方面的影响,获得了对工程设计有参考价值的基本结论.

  • 标签: 航行体 通气空泡 通气量 通气时序 通气位置
  • 简介:为研究子母在抛撒时的干扰流场特性,选取多舱段子母为计算模型,基于课题组自主开发的非结构混合网格Reynolds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求解程序HUNS3D,结合非结构嵌套网格技术,耦合六自由度刚体运动学方程,使用了改进的4阶Adams预估-校正法求解六自由度刚体运动方程.利用跨声速下典型外挂物分离作为验证算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拟合,验证了求解器的精度.对锁定母自由度和释放母的自由度两种计算状态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由于激波干涉作用,子弹与母之间有较强的耦合作用;释放母自由度后,子弹的气动力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化.

  • 标签: 子母弹 非定常 嵌套网格 六自由度 数值模拟
  • 简介:盒式翼布局相对常规布局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小诱导阻力,同时平滑的升力分布有利于减小跨声速激波阻力,但双翼间的气动干扰是跨声速盒式翼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掌握跨声速双翼气动干扰特性,选用超临界翼型RAE2822作为双翼翼型,对M=0.75,正负交错两种情况下双翼几何参数对布局升阻特性的影响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双翼的纵向距离可以减弱双翼间气动干扰,使升阻比提高至无干扰升阻比.其中,前翼在下、后翼在上的负交错布局在双翼纵向距离为1.5倍上翼弦长时即可接近无干扰升阻比,更有利于提升布局的升阻特性.负交错时双翼的垂直间距对布局升阻比影响不大,无翼差角且减小前翼弦长有利于提高升阻比.

  • 标签: 盒式翼 跨声速 双翼干扰 交错 升阻特性
  • 简介:为保持对目标接收机的持续有效欺骗,增强欺骗干扰的隐蔽性,从信号传播损耗、噪声基底、仰角因素等方面对欺骗干扰的功率控制问题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得出了一种欺骗功率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实时调整欺骗干扰的总功率及各支路信号功率,使得噪声基底的抬高幅度和最大欺骗信号信噪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仿真表明,通过实时调整欺骗功率,可以将噪声基底限制在3dB内,将最大欺骗信号信噪比限制在22dB内,实现持续有效欺骗。该方法可行性较强,对欺骗干扰机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卫星导航接收机 欺骗干扰 功率控制 传播损耗 噪声水平
  • 简介:针对风场对临近空间伪卫星导航精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伪卫星抗风场干扰自主导航算法,以提高伪卫星的导航精度。首先,将风场模型加入伪卫星SINS/CNS/SAR组合导航的量测模型中,建立风场干扰下的SINS/CNS/SAR组合导航系统模型;然后,设计自适应UPF非线性滤波算法,将该算法用于SINS/CNS/SAR组合导航解算中,分别在考虑风场干扰和不考虑风场干扰的情况下,利用UKF、UPF和自适应UPF算法对临近空间伪卫星组合导航系统误差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风场干扰的条件下,提出的自适应UPF算法在东向、北向和天向的速度误差均控制在±0.21m/s以内,误差大小分别是现有的UKF和UPF的1/5和1/3。该算法能有效抑制风场对导航解算精度的影响,提高伪卫星的定位精度。

  • 标签: 临近空间 伪卫星 组合导航 风场估计 自适应UPF算法
  • 简介:文章采用热流率测量和纹影拍摄技术,对高超声速层流湍流边界层条件下钝舵干扰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高超声速炮风洞内完成,来流Mach数为6,8.研究结果表明层流与湍流干扰流场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层流状态下干扰流场存在分离,平板干扰区内热流率存在负增量,舵面上存在明显的热流率峰值;湍流状态下干扰流场无分离,干扰对平板干扰区内热流率影响较小,舵面上无明显峰值.

  • 标签: 高超声速流 层流 钝舵 热流率
  • 简介:为研究转捩与湍流对激波边界层干扰及底部流动结构的影响,文章选取了二维与三维高超声速双斜面进气道模型与大钝头着陆器模型,并使用γ-Reθ转捩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对于二维进气道模型,随着前缘钝度的增加,激波边界层干扰位置前移,分离区变大,与层流流动情况相比,有转捩流动发生时,激波边界层干扰位置后移,同时分离流动强度变弱,分离区缩小;对于三维进气道模型,其拐角附近的分离流动呈现明显的三维特征,转捩流动也存在三维流动结构,与静风洞状态相比,噪音风洞状态下,有转捩流动发生,对壁面热流影响较大,对激波系影响很小.对于着陆器模型,底部流动发生转捩,使得底部流动由不稳定非定常的流动结构变为稳定定常的流动结构,这有益于姿态控制设计.

  • 标签: 激波边界层干扰 底部流动结构 高超声速 转捩流动 分离流动
  • 简介:从机载导弹惯性制导装置的工厂生产测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使用自由方位惯性坐标系作为静止导航测试中的导航参考坐标系,证明了它和以发射点地理坐标系为基础的惯性坐标系的等效性,论证了测试平台所需的调平精度,给出了确定测试指标的算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可节省测试场地的建设经费,提高生产效率.

  • 标签: 机载导弹 惯性制导装置 生产测试 工艺 自由方位惯性坐标系 静止导航试验
  • 简介:阐述了“光纤惯性测量装置”的测试要求、测试系统的功能特点和设计方案,对该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分析了测试程序的特点。通过对软硬件进行部分修改,该系统可以完成不同类型惯性测量装置的误差建模和综合测试。

  • 标签: 开环光纤陀螺 惯性测量装置 测试系统 设计
  • 简介:本文所述的分析校准技术,可将测角装置校准到很高精度。校准时,使用了两台测角装置。并且利用该分析校准技术,分离了各误差曲线,采用该分析校准方法,无需预先知道任何一台测角装置的误差,而且测角装置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两台相同的装置。文中还确定了可以校准到高精度的测角装置的类型和校准配置。所采用的校准分析技术,可将角位置测试台和角度分解器校准到0.1角秒的精度。此方法已经用于校准轴角读出的双感应同步器系统。本文还提供了利用该分析校准方法获取的数据。

  • 标签: 测角装置 校准精度 分析技术
  • 简介:分析了数字电压表和数字示波器对惯性测量装置(IMU)模拟输出的测量数据.为了减少惯性测量装置模拟输出中的干扰信号对模数转换结果的影响,设计了数字巴特沃斯滤波器和中值平均滤波器.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测说明:这两种数字滤波方法均可以在几乎不增加硬件的条件下提高IMU数字输出精度.

  • 标签: 数字滤波器 惯性测量装置 应用 输出精度 巴特沃斯滤波器 中值平均滤波器
  • 简介:针对中低精度捷联惯测装置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不开箱条件下的标定方法.该方法所需测试设备简单,用一套精度较高的惯测装置来标定低精度的惯测装置.文中给出了一套六位置测试方法,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能有效的分离了陀螺和加速度计的各项误差.

  • 标签: 捷联惯测装置 标定 六位置测试 最小二乘法 陀螺 加速度计
  • 简介:反推力装置能显著减小现代涡轮风扇支线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也会影响到飞机的操稳特性和发动机进口流场特性,如果不能很好地和飞机进行匹配设计,则可能危及飞行安全.文章对某型尾吊布局民机全机着陆叶栅式反推力装置打开构型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并对发动机反推装置打开与全机的匹配问题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Mach数0.09可作为该型民机反推装置安全使用的截止速度.

  • 标签: 尾吊布局 叶栅式反推力装置 全机着陆构型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