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想表达三点感想:第一,我们在学习民俗学过程中,最早不管是看哪些学者概述定义,往往是把民俗学说成既是历史学又是现代学,同时又跟人类学、民族学有千丝万缕关系。我想我们能够感觉到民俗学自身学科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着一种相对混乱观念,往往要在不同学科之间摇摆不定地寻找自己定位。

  • 标签: 民俗史 写作模式 学科体系建设 理性 断代 历史学
  • 简介:<正>一、开辟上海专题文化旅游必然上海是中国现代旅游业诞生地.早在20年代初期,当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就设立了“旅行部”,并先后组织了赴杭州日本旅游观光团,还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旅行杂志》.由于上海在全国旅游业中这种特殊地位,使得中国旅行社社址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设在上海.然而,从完整旅游意义上来讲,以旅行社为标志旅游业并不是旅游体系全部.因为现代旅游体系至少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中介体——旅游业

  • 标签: 文化旅游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陵墓 旅游体系 名人故居 英国式
  • 简介:1990年8月21日至24日,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在杭州隆重举行,会上收到了70多篇论文,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很高学术价值.蒙大会主办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等与会国内外代表允准,本刊选择其中一部分予以发表.在此,特向大会主办者海内外作者深表谢意.今后,本刊还将陆续刊载会议部分论文.

  • 标签: 日本列岛 百越 考古资料 陶器 弥生文化 铸块
  • 简介:民俗文物对于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认真搜集、保存、展示好民俗文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组成部分。

  • 标签: 民俗 文物 搜集
  • 简介:灾害公祭作为一种公共社会活动仪式象征体系一部分,可以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传统关系。“东方之星”游轮翻沉事件发生后,政府采用民间俗信“头七”时间举行公祭,而公祭之仪式、内涵、主体却与传统俗信差异极大。在此背后,隐含着世俗性事件处理信仰阴阳沟通仪式之间矛盾,也体现出世俗权力借公祭将死亡意义价值化、意义化一贯逻辑,更进一步表明国家权力所型构公共“纪念”仪式民间俗信所支撑个体祭祀之间生死观存在差异。而透过对当代社会“祭祀”“纪念”之间复杂关系分析,可以透视唯物主义生死观传统信仰正呈现一种既交汇又对峙微妙关系。

  • 标签: 灾害 民间俗信 公祭 仪式 “头七”
  • 简介:<正>不论谁走进弗莱堡老式餐馆,看一眼那里菜单,谁都会为称作地方风味各式菜肴而惊叹不已。首先是汤:炒饼汤、酸菜汤、小茴汤、蛋花汤、脑汤、蘑菇奶油汤、蜗牛碗汤。其次是荤菜配菜:冷拼或热做肘子肉、腌乳猪、填乳猪、肉沫汤、奶酪肝、茴香蒲公英色拉。拼菜也同样引人注目,如“巴登州星期六宴”。它以熟牛胸土豆汁为主,再用辣根调料越桔作为配菜。许多菜肴都有方言名称,外地人须经翻译才能明白。

  • 标签: 十九世纪 饮食习俗 食品 烹调法 面包 饮食文化
  • 简介:神像是一种人为建构社会性文化符号,它基于神观念而存在,是神在现实世界象征化身,承栽着人们对神灵想象,在民间信仰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冀南洗马村供奉神灵众多,神像种类也多样,它们生产使用能带来具体社会功效,对乡土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 标签: 神像 仪式 信仰实践 身体经验
  • 简介:台湾祭祀圈(信仰圈)理论,为研究汉人民间信仰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体系架构。台湾地区妈祖信仰具有完全民间特征,这与湄洲岛妈祖信仰不同。湄洲岛妈祖信仰空间由本岛十四间妈祖宫祖庙组成,其祭祀组织可划分为以祖庙为中心地方信仰组织全球信仰组织。前者具有民间特征,祖庙作为全岛祭祀中心,各社区有着紧密互动联系,中心地域相叠合;后者则因国家政治、地方形象塑造旅游经济等外力介入,形成官方民间并行权力结构,本岛社区在祖庙管理中被边缘化,信仰中心浮动于地域之外。

  • 标签: 信仰中心 湄洲岛 妈祖 信仰空间
  • 简介:中国历史上民间信仰,由于受到"神道设教"影响,大多具有明显国家意识.不过,在民间信仰传承过程中,神灵象征意义是极为复杂多变,不同社会阶层各有不同理解和解释;对普通民众而言,灵异传说乡土观念构成了地方神崇拜主要动力.因此,深入考察民间信仰象征意义传承过程,有助于揭示区域社会文化发展机制.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溪显应庙莘夫人崇拜历史考察,分析地方官、士绅乡民对待莘夫人崇拜不同态度,对民间信仰象征意义传承过程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传承过程 信仰象征意义 历史考察
  • 简介: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开展,良渚遗址群东边临平遗址群逐渐显现。该遗址群距良渚遗址群仅20公里,目前已发现13处不同规模类型良渚文化遗址,分布范围约30平方公里。临平遗址群是规模等级略低于良渚遗址群次级文化中心,横山显贵墓葬、玉架山环壕聚落群、茅山大型农耕遗迹是其代表性文化内涵,它们反映了良渚时期贵族等级、社会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的真实状况。

  • 标签: 良渚文化 临平遗址群 环壕聚落 农耕遗迹
  • 简介:民俗宗教村庄政治是传统乡村治理中两股重要力量,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二者却一度呈现出张力、冲突乃至断裂迹象;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及其民俗宗教在乡村社会中复苏兴盛,民俗宗教又开始乡村政治形成一种交叉重叠互构力量。藉此,通过山西义村“三官大帝”供奉之考察,揭示出当前民俗宗教村庄政治呈现逻辑关系:民俗宗教政治化、村庄政治民俗化、村庄政治民俗宗教混合化等。

  • 标签: 民俗宗教 村庄政治 三官大帝
  • 简介:先秦自春秋以降,民间信仰中“鬼神”,相对于日渐觉醒的人性精神,开始退居次要地位,但军事巫术却空前兴盛。民间信仰民神易位在兵学领域呈现出反向衍进态势。民神易位思潮肯定了人价值,而基于民间信仰军事巫术兴盛,标志着兵民心理诉求被纳入指挥决策博弈,反映了对人精神需求和心灵归宿观照反思,二者是在不同向度上诠释了先秦人性意识觉醒,为后世确立官方意识形态民间信仰长期共存二元对立结构,乃至构建多元语境交融下文化生态,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神易位 反向衍进 兵学
  • 简介:泛民俗现象比比皆是,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属于民俗学前言问题研究范围。文章从泛民俗角度考察茶馆功能古今变化,目的在于积极推进该民俗事项健康发展。

  • 标签: 泛民俗 异化和创新 茶馆功能
  • 简介:当涂县明代琉璃窑考察记卢茂村1983年5月份,安徽省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对当涂县青山公社龙踞大队窑头生产队琉璃窑址进行了考察,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窑址是座落在一个丘陵地小山坡上,其上现为青山河经窑址旁缓缓流过,由当涂城经马鞍山注入大江。古代交通便利。...

  • 标签: 当涂县 建筑琉璃 琉璃砖 白土 明皇陵 白云山
  • 简介:墓志作为重要随葬品,在两晋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考古类型学对这一时期墓志形制分析表明,墓志来源于墓碑,但到东晋逐渐脱离了墓碑影响,形成自己样式。而文献讨论进一步描绘出形制背后礼制内涵,可知墓志是在西晋开创,产生时便具备等级,而东晋时期由于墓碑复兴,导致墓志地位下降,作为普通随葬品走上了独自发展道路,这也是形制变化原因。

  • 标签: 墓志 两晋 形制 等级性 变迁
  • 简介: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话-宗教有特许状社会功能,该功能是社会生活存在本质条件,且具有超越时空有效,它可以指引人类走出战后危机。但与此同时,他又强调特许状功能仅在特定语境之下方可直观,其动因也源自经验心理情绪。这看似自洽理论背后隐藏着普适诉求和经验主义之间内在矛盾,并最终导致了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自由道德悖论。

  • 标签: 马林诺夫斯基 神话-宗教 功能 普适性 经验主义
  • 简介: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趋势。至清代,"分坛"出现使得厉祭在乡村中更为普遍,其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今天所看到闽西四保乡村中"无祀"习俗,正是由此而来。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 标签: 厉坛 无祀 礼俗互动 闽西四保
  • 简介:青云山民俗文化游乐园,是山东省安丘市以青云山地形地貌当地部分历史文化积淀为依托,综合规划、设计,对当地外地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移植、引进、建设、再现而形成一处大型民俗主题公园.由于在游乐园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突出民俗主题,遵循正确方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精心运作,合理布局,因而取得了明显成功.自1998年4月份部分建成并开放以来,知名度迅速飚升,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不但本市、本地区民众纷纷前去游览,周边青岛市、淄博市、东营市、烟台市、滨州市也有大量游客前往,还吸引了许多慕名而至省内外、国内外来宾.园区年均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4年门票总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大关.在促进旅游业大发展同时,有效地拉动了全市其他相关行业发展,围绕青云山民俗游乐园这个"龙头"实现游客居住、购物、娱乐等收益,几倍于游乐园本身门票收入,其他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同时对吸引外商投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青云山民俗游乐园成功开发全市各项综合项目的建设,极大地烘托了安丘市的人气,几年来游客、客商络绎不绝,安丘成了投资热点.人们为青云山巨大成功和它创造良好效益而震撼,惊叹:"安丘一夜间冒出个青云山!"旅游界、民俗学界则称之为"青云山现象".

  • 标签: 民俗文化资源 开发利用 青云山民俗游乐园 山东 安丘市 地方特色
  • 简介:神话传说中夸父追日,在河南省灵宝市形成众多"神话遗址"。当地"八大社"村民自称是夸父后裔,每年春天和秋天,他们举行纪念夸父祖先神庙会,举办社火。夸父被视作阳平保护神一样,轩辕黄帝蚩尤被地方民众认同为山神,他们在"文化叙事"即传说中是以地方保护神面目出现。文化叙事常常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社会"合力",消解矛盾纠纷,这是民间社会普遍现象。

  • 标签: 文化叙事 夸父 神话 蛇崇拜 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