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铁道博物馆机车车辆展厅已建成并对外展出,综合展厅即将完工,一座新型典雅的中国铁道博物馆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既为中国博物馆增加一个新成员,又弥补了我国没有铁路行业综合性博物馆的空白,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 标签: 中国铁道博物馆 文物鉴定工作 铁路文物 文化内涵
  • 简介:作为历史文化遗存,不可移动文物反映了国家的辉煌,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它构成了城市的独特看点和文化价值。多年来,从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出发,那些非移动文物遗产始终处于"拆"和"保"的博弈之中。因此作者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尽快行动起来,保护好这一不可再生和复制的文化资源。

  • 标签: 非移动文物 消失的非移动文物 保护措施与意义
  • 简介:为了纪念“路易斯安那大收购”及“刘易斯和克拉克远征”200周年。美国总统颁布了修改杰斐逊5分硬币的公众法案108—15。用以再现首次进入“路易斯安那领地”历史性的远征。美国造币局从2004年开始颁发西部之行5分系列的硬币。2004年首发的两枚币正面图案和原5分流通币一样。

  • 标签: 美国总统 硬币 西部 路易斯安那 发行 克拉克
  • 简介:上个世纪初期,加拿大面值最小的硬币是5分银币。此后,其形制、材质和图案有过不少变动。现根据美国克劳斯出版社出版的《WORLDCOINS》1901-2005卷,结合笔者所藏,将百年来加拿大5分硬币的版式变化细说于后。

  • 标签: 加拿大 硬币 版式 出版社 克劳斯
  • 简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组织进行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其重要成果之一便是文物资源数据库的形成。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要做好文物及相关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外,更应重视数据库的高效利用,让数据资源逐步走向透明与开放,实现“数据管理~信息管理一知识管理”的逐步深化,将数据从单一的管理中解放出来,进一步转化为资源共享的知识社区。本文从陈列展览、文物鉴赏、馆际交流等三个方面阐释了知识共享社区,陈述了数据资源共享为博物馆带来的多种优势,让资源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从而提升博物馆的科普服务能力。

  • 标签: 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管理 资源共享 知识社区
  • 简介:瑞士联邦从1974年开始发行面值5瑞士法朗的铜镍合金流通纪念币,纪念内容广泛:有国内外大事纪念和国内名人纪念等,名人纪念币前期已做单独介绍,现将铜镍合金流通纪念币上的其它事物介绍给大家,希望您喜欢。

  • 标签: 流通纪念币 瑞士联邦 纪事 镍合金 5瑞士法朗
  • 简介:在钱币收藏市场上,小面额的纸币往往不占优势,因为多数收藏爱好者认为,面额大的纸币,其市场价值往往更高,价格更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改变了对小面额纸币的看法。目前,小面额的纸币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审视和认可,其发展潜力被人们慢慢挖掘出来。1980年版5角人民币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近段时间,第四套人民币5角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行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收藏价值高,成为人们热烈追捧的对象。

  • 标签: 收藏价值 人民币 收藏爱好者 收藏市场 市场价值 发展潜力
  • 简介: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文物不仅因其自身所蕴涵的丰富历史、艺术、科学信息而身价不菲,更因其具有不可再生性而备显珍贵。因此,把文物保护好,使之世代相传,让人们通过观瞻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领略一个国家或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是文物保护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文物既包括可移动文物,也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后者主要指各种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

  • 标签: 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 民族历史 不可移动文物 不可再生性 古文化遗址
  • 简介:据美国国家造币厂网站公布的最新消息,经美国财政部批准,为纪念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在位时所进行的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土地买卖——购买路易斯安那及刘易斯——克拉克探险200周年,2004年美国政府分别发行了两枚面值5美分的流通纪念镍币。

  • 标签: 流通纪念币 发行 路易斯安那 2004年 土地买卖 美国历史
  • 简介:据美国国家造币厂网站公布的最新消息,经美国财政部批准,为纪念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在位时所做的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土地买卖——购买路易斯安那和刘易斯——克拉克探险200周年,美国政府将于2004年发行两枚面值5美分的流通纪念镍币。

  • 标签: 5美分 纪念币 美国国家造币厂 流通纪念镍币 路易斯安那
  • 简介:通过数字摄影与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完成多种可移动文物的三维重建工作。为满足AgisoftPhotosga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的技术要求,在进行可移动文物的多视角影像获取时,针对形态各异、种类繁杂的可移动文物,需要采用不同的拍摄方法,保证可移动文物三维重建的最佳效果。

  • 标签: 数字摄影 多视角三维重建 AgisoftPhotoscan软件 多视角拍摄
  • 简介:博物馆网络教育是在新形势下,由社会需求催生,新物质技术条件提供博物馆事业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博物馆网络教育就是以深度开发博物馆及教育资源为核心,以丰富的博物馆数字化信息为支撑、以网络传播为平台,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文听程度为目的的一种远程教育形式。

  • 标签: 博物馆 教育研究 网络教育
  • 简介:运用显微观察、荧光拍照、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对#87北魏造像碑、#99隋代佛头、#54宋代残破佛头和2件泥塑佛像残块表面彩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北魏和隋代造像红色为朱砂,绿色为石绿,白色为方解石;隋代造像面部肉色为硫酸铅和朱砂的混合物,眼黑为炭黑;宋代造像表面红色为铁红,白色为方解石;泥塑残块#1表面蓝色为石青和石绿的混合物,#2表面为朱砂,判断其制作年代不晚于唐代中期。白灰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具有亮白色荧光反应,与碳酸钙粉末混合有机胶制成白灰层的荧光反应一致,判断古代样品白灰层中可能存在有机胶结质。在元素分析过程中,铅(Pb)一直存在,而在物相分析中并没有发现Pb的化合物。同样问题在早期关中出土墓葬壁画分析中同样存在,是否与彩绘工艺本身有关,值得引起关注。

  • 标签: 佛教造像 石青 石绿 朱砂 铁红 硫酸铅
  • 简介: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可移动文物的受损状态进行统计研究。基本探明汶川地震中文博单位建筑和可移动文物受损原因和类型,为提升文博工作者的文物防震保护意识和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5.12汶川地震 可移动文物 受损情况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