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砚台山遗址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上机房营子村南,地处阴河右岸的砚台山上(图一),属于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考古发掘项目。砚台山一个舌形凸出、自南向北深入

  • 标签: 区发掘 发掘简报 台山遗址
  • 简介: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我国首个遗址保存在恒温恒湿环境的博物馆,但遗址表面仍然析出了硫酸钙(CaSO4·2H2O)。本研究通过对汉阳陵13号坑封闭展厅内环境温湿度、土壤蒸发量、遗址本体及地下水可溶盐的长期监测分析硫酸钙(CaSO4·2H2O)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3号坑环境湿度长期保持100%,由于遗址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空气中水分子在土壤表面不能转化为液态水返回到土壤中,而随着土壤水分蒸发遗址表面土壤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离子相互发生反应在遗址表面析出白色的硫酸钙。

  • 标签: 遗址 环境 可溶盐
  • 简介:大同云冈第1、2窟图像一体设计而成。两窟周壁与中心柱四面配置第7、8窟以来流行的法华经、维摩诘经图像,结合中心柱上端及窟顶图像,共同表述奉持释迦佛所说大乘教法,将来往生至弥勒菩萨所居兜率天并最终成佛之意涵。

  • 标签: 云冈第1、2窟 法华经图像 维摩诘经图像 中心柱
  • 简介:我国是最早以铅铸钱的国家,这己为人们所公认。但是,具体早到哪一朝代?就其说不一了。有“中国最早的铅钱是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闽王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小钱”之说;有始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的永通万国钱,“永通铅钱,旧谱未载。此铅钱之始”之说;有“铅制钱始于周代”之说等,前后相差逾千年。

  • 标签: 铸钱 永通万国钱 开元通宝 钱币学 流通货币 母范
  • 简介: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墩之"一号墩"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两座(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M2未被盗扰,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完好的大量随葬器物。资料表明,该墓为战国中期大型楚墓,墓主人是M1墓主的夫人,身份为楚国上大夫级别的高级贵族。该墓的发掘与整理为楚墓葬制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枣阳 九连墩M2 楚墓 战国 高级贵族
  • 简介:湖北枣阳九连墩M1、M2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是东周时期楚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车马坑之一。车马坑与主墓呈东西分布,主墓墓主头东足西,车乘是衡西舆东。2号车马坑陪葬8乘车,16匹马。车乘为南北横向并列式一排摆放,马匹侧卧于辀的两侧,一侧的马一律顺向。从结构上看,车乘可分为格軨舆、格軨棚架舆、格栏舆三种,其中8号车为无輈车,车型为格軨棚架舆。车乘的摆放方式应与当时车马出行的阵列有关。这些车马的发现,对我们研究古代车乘的结构、制造工艺、阵列的摆放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九连墩 东周时期 楚国 车马坑 车乘 车马阵列
  • 简介:1997年5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队,在鹿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配合下,对鹿泉市城关镇北新城村砖场发现的两座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M2是一座“中”字形土圹木椁墓,虽早年经盗挖并焚毁。仍然出土了玉器、铜器、铁器以及陶器、石器等。根据出土随葬品,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推测该墓为西汉时期某代真定王的墓葬。

  • 标签: 河北 鹿泉市 汉墓 发掘简报
  • 简介:广昌民风淳朴,崇礼尚贤,名人志士,代有人杰.清代康雍乾盛世,广昌甘竹之洙溪村出了魏方泰祖孙三侍郎,政绩卓著,名垂青史,他们是以德为本官宦世家的代表,尤其为清代中晚期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教育世家
  • 简介: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大形势下,自贡恐龙博物馆为代表的专业性博物馆因藏品专业、交通不便、陈改缓慢且大多不属于免费开放行列,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专业博物馆亟需转变思路,专业立馆,特色谋发展,其中成败的关键在于专业知识的高效传播。专业博物馆应根据实际情况,立足于阵地展教、社区互动、流动外展等传统基础方式,同时还应对所有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将科普知识创意延伸,通过形式的灵活多变及多元的目标指向,积极开展"拓展活动",让社会公众成为过程主体,与博物馆互动起来。这类拓展活动可能会成为专业博物馆特色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 标签: 专业性博物馆 特色发展 知识传播 自贡恐龙博物馆 拓展活动
  • 简介:维摩展完善了这一摩诘与文殊菩萨诘经变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始创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经变,发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第103窟为代表的这种设计,在凸显维两位辩论者的同时,还可能蕴含独特的意匠,即窟门喻“不二法门”,只有通过这一比喻法门的窟门,才能进入象征《佛国品》所说佛国净土的石窟主室。

  • 标签: 敦煌石窟 维摩诘经变 设计意匠 窟门 不二法门
  • 简介:望山M2出土了一批性质为遣策的竹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遣策所记的青铡礼器与墓葬出土的实物重新对应,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在器物对应和定名方面,认为遣策所记的“卵缶”同于尊缶,而“迅缶”同于浴缶或盥缶;在竹简的编联问题上,认为46号简和47号简应缀合。

  • 标签: 青铜礼器 遣策 编联 对应
  • 简介:2008年5月10至5月19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荆门市博物馆、京山博物馆对京山县坪坝镇苏家垄墓地进行了实地踏勘和抢救性发掘,清理残墓一座,出土西周末至春秋初年的曾国青铜器和陶器9件。此墓的发掘更进一步证明了1966年7月出土97件曾国青铜器的地点为墓葬。

  • 标签: 苏家垄墓地 M2 曾国青铜器
  • 简介:采用光度法和亚硫酸氢钢静态分解法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0.1%SO2存在条件下,仿古铜-锡-铝合金的腐蚀情况。在无可溶性氯离子存在下,青铜腐蚀的第一和第二临界相对湿度值分别为50%和65%左右;在有可溶性氯离子存在下,其两个临界相对湿度值均有所降低。从而给出了青铜保存的最佳湿度范围。

  • 标签: 青铜器 SO2 相对湿度 腐蚀
  • 简介:以前国内钱币爱好者在收藏新疆唐代钱币时,只见有“大历、建中、中字、元字“等钱币,随着近几年红铜质”乾元重宝“铜钱的披露,许多未见过实物的泉友对新疆曾铸“乾元重宝”钱将信将疑,由于此钱的地域性很强,所以获得者极少。笔者收藏红铜质“开元”和“乾元”钱20余品,也曾写过拙文专门介绍过,但因自己的学识水平低及参考资料匮乏,虽拥有实物却总不能说明白,对一些问题分析的还不够透彻,总是挂一漏万。近在闲暇之余,又从余品中发现三枚红铜质唐钱,现借此机会再谈些自己对该类钱币的认识。

  • 标签: 唐代 西域 补说 乾元重宝 参考资料 学识水平
  • 简介:作为文博工作者,如何在工作的实践中学习贯彻领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样的方式为社会主义文化添砖加瓦呢?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2002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博系统的同志们要勇于承担历史重

  • 标签: 创新精神 传统文化 文物博物馆事业 管理机制
  • 简介:现藏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博物馆透雕。虎呈站立式,张口含咬鹰头部,右前蹄踩踏鹰颈部,颈部饰有项圈及叶片纹。鹰、虎耳上均饰有叶状纹、心纹、圆圈纹,并镶嵌有绿松石和料石。

  • 标签: 公元前 匈奴 金牌 乌兰察布 博物馆 内蒙古
  • 简介:摘要:清洗是纸质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为此,利用虹吸技术对纸质文物进行清洗,减轻常规清洗方法对文物本体尤其是绘画颜料层的摩擦及冲击损伤,对脆弱纸张及色彩易脱落的字画尤其适宜。这可避免传统的清洗方法中清洗液循环使用出现的交叉感染及清洗不彻底的现象。清洗后纸张白度提高,光泽度几乎无变化,pH值提高至8.5左右。

  • 标签: 纸质文物 清洗 册页
  • 简介:文物定名应科学、规范、准确。本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中规定的命名规则为出发点,依托所收集的数据,采用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对陶器文物定名的规范性翻译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与研究,以期对博物馆其他馆藏文物定名的规范性翻译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进而提高我省文物定名规范性翻译的覆盖率。

  • 标签: 文物定名 陶器 归化和异化 规范性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