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河南地处中原,商周时期为王朝建都之地和重要活动地区,商周文化遗存丰富而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商周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如商代早期都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新发现,晚期都城殷墟考古发掘的新突破,两周洛邑和应、虢、郑、韩、楚等诸侯封国的考古发掘硕果累累。一系列的重大考古发现证明了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华夏文明的中心地位。本文就60年来河南境内商考古的新发现与研究试作概述。

  • 标签: 河南 商周考古 都城 墓葬 发现研究
  • 简介:河南秦汉考古在60余年的时间内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秦文化考古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墓葬方面。两汉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集中在汉代域址、东汉帝陵与陵园、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及大量的中小型画像砖墓、壁画墓、画像石墓等考古发现与研究方面。河南汉代冶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标签: 河南 秦汉考古 发现与研究
  • 简介: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52年。60年以来,本所配合国家、建设项目,相继开展了大量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工作,并为解决学术课题进行了一系列主动发掘项目,取得了许多重要考古发现及重大学术突破。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研究、裴李岗文化研究、仰韶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夏商文化研究、古代冶金研究、古代陶瓷研究等诸多重要考古研究课题中取得突出成就,文物保护、科技考古等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科研合作硕果累累,编著出版大型考古报告专集、图录与论文集、学术专著180余部,在专业刊物上累计发表考古发掘报告、简报、简讯、研究论文和其他文章2500余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 标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六十年 科研 文物保护 硕果
  • 简介:2003年10月焦作文物工作队发现一座西晋墓(2003JHM1),清理出武士俑、牛车、角兽、马、灶、井、多子橘、俑等文物23件(套)。根据墓葬形制与随葬品判断此墓时代为西晋中期。

  • 标签: 西晋中期墓 山阳故城 角兽
  • 简介:河南位于中原腹地,在龙山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河南的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中,对以中原为中心的趋势的形成和夏王朝的建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河南的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将有利于我们对中华文明形成的机制、动力和规律等问题作持续的新的探索。

  • 标签: 河南 龙山时代 早期青铜时代 考古学文化 发现与研究
  • 简介:本文主要对河南境内咽前发现的汉代仿木构墓葬的建筑形式进行了类型学的探讨,主要包括了仿木构墓葬的类型、历史分期等,最后分析了河南地区汉代仿木构墓葬的建筑特征和技术成就,进行了建筑学的总体论述。

  • 标签: 河南省 仿木构墓葬 汉代
  • 简介:六十年来,河南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了重要收获。本文在城址与遗址、墓葬、佛教文物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河南该时期的重要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址布局,墓葬分区、分期的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早期石窟寺等遗迹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河南 魏晋南北朝 六十年 发现与研究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古林和龙柳洞图们江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所获得的石器及石器的剥片方式、加工技术、原料利用情况等分析,对该遗址石器制作技术、古人类文化与周边环境、原料资源以及人类的适应行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推测其属于东北地区以石叶、细石叶石核及其制品为主要特征的细石器工业类型,并与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发现的某些遗址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文化交流。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晚期 遗址 东北地区 剥片 图们江流域 古人类
  • 简介:河南自1954年发现第一块旧石器时代人工制品以来,境内已发现众多古人类一旧石器遗址或地点,尤其是近十年来在许昌灵井发现了距今约1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数万件人工制品,在新密李家沟发现了新旧石器时代的地层及文化遗物,以及在栾川、登封和淅川等地发现了古人类化石或石叶技术,使之成为研究现代人类起源、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的热点地区。

  • 标签: 河南 古人类-旧石器 发现与研究
  • 简介: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河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主要调查、发掘_Y-作,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李家沟文化、中期的裴李岗文化和晚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等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基本研究历程、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有些方面还略作评议。在总结以往发现与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指出今后既要继续重视基础性的文化研究,又要更加广泛深入地运用聚落考古等方法,加强对古代社会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以期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 标签: 河南新石器时代 李家沟文化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考古发现与研究
  • 简介:髹漆丝织品老化性能的测试分析,旨在了解其抗老化的能力,为出土髹漆丝织品的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工作以精制纯漆和桐油漆料分别髹涂的丝织物及未经髹涂的丝织品为试样,进行加速老化处理。对试样的测试表明,两种髹漆试样经光照后强伸性下降轻缓,相同时段的降幅远低于丝织品,桐油漆试样降幅最小。两种漆膜在老化中均有轻微的空洞和裂纹,纯漆膜损伤稍大。老化过程中,漆膜对丝纤维的保护作用较好,漆丝的结晶度未有明显下降,而未髹漆丝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显著。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出土髹漆丝织品的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髹漆丝织物 光老化 性能
  • 简介:我国近代的机制制钱从诞生到消亡仅历时二十多年,这个时期距今也不过百年左右。然而,由于对机制制钱的重视和研究不够,错误认识比比皆是,不少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福建铸机制制钱的争议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光绪十一年(1885)福建是否在福州船政局铸造机制制钱;二是光绪十二年(1886)福建是否在省城水部机器局铸造机制制钱;三是所谓的“宝漳”机制制钱(彩一图1)是否福建所铸。

  • 标签: 福建省 制钱 福州船政局 错误认识 铸造 光绪
  • 简介:2011年,我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构筑研究平台。全馆职工不畏困难、团结协作,经过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圆满完成。现将2011年全年重点工作要览如下:

  •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 上级主管部门 创新工作机制 内部管理 研究平台 团结协作
  • 简介:自安山城位于吉林通化北郊,对该山城的年代和性质的认识学者们意见不同,笔者通过对已有的自安山城考古资料的简单梳理,根据山城防御设施的建筑特点、出土遗物的特征与邻近城址的建筑特征及相关城址、遗址出土遗物的对比分析,基本可以认定自安山城石质城垣的建造和使用时间均为高句丽时期。

  • 标签: 吉林省通化 自安山城 年代
  • 简介:国家关于古籍的定义是指成书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武威博物馆现存的四万多件藏品中,古籍约占三分之二,基本由三部分组成:汉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和其他图书。汉文大藏经6300多册.藏文大藏经10万多页(藏文大藏经并未计入文物总数),其他图书19000多册。

  • 标签: 武威市博物馆 古籍 文物保护
  • 简介:此次在先秦遗址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较少,且部分遗存上限可能已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遗存发现较多,早期为典型的高台山文化遗物,晚期为具有宝山文化特征的东周遗存。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介于早晚期之间一类新的遗存,可能会填补该区域的考古空白。

  • 标签: 青铜时代早期 早期铁器时代 叶赫 吉林省 先秦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存
  • 简介:由中共赤峰市委、赤峰人民政府主办,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赤峰学院承办的第六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于2011年8月25日至26日在赤峰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论坛由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副会长于建设主持,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春林与赤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钱荣旭,内

  • 标签: 红山文化高峰论坛 赤峰市红山文化 高峰论坛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