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史前石制坟墓被营造的古墓是世界范围内巨石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古墓,糙石柱(立石),集团墓,石圆圈和石阵。在欧洲,巨石建筑物,如石墓、石圆圈和石阵于法国、英格兰、瑞典南部、葡萄牙、丹麦和荷兰都有发现。欧洲的石墓过去一直被认为建造于公元前2500--2000年左右。但最近建立在对放谢性碳元素年代重新核算的基础上,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ColinRefrew得出这样的结论:古墓在欧洲的建筑时间可早至公元前五千年(比埃及金字塔早1500年)。英法两国最早的石墓目前定于公元前4800(Refrew,1973.93—120),并且就欧洲石墓出现最晚不迟于公元前四千前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成这共识。

  • 标签: 朝鲜 支石墓 文化传统 文物考古 历史起源 分布范围
  • 简介:伟大的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历史的遗址和遗物,乃是表明祖先们创造了怎样的文化,从事了怎样的生活,走过了怎样的道路,从而发展下来的实物资料。”我们在发掘了檀君陵之后,又在平壤一带及其周边地区,大量调查发掘了以石墓、石棺墓及住居址为主的古朝鲜时期的新遗址。在此过程中,仅在平壤一带便调查了14000余座石墓。

  • 标签: 支石墓 朝鲜 文物考古 结构形制 历史遗迹
  • 简介:成都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之中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历史遗迹。在这些年的文化建设中,政府比较重视体现成都这一方面的特点,在城市规划中也作了不少努力。但是,由于工作的覆盖面太广,难免有所疏漏,对某些具体古迹的保护尚待采取更恰当的措施。比如,有名的机石受到的重视尚嫌不足。虽然曾有一些文章对它进行过考证,但关于它的误解并未消除。本文对种种说法作了辨证,使它尽可能以本来面目让现代人了解,以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标签: 风雨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遗迹 文化建设 城市规划 本来面目
  • 简介:本文对《郭店楚》中的“迁”、“兢”、“工”等字提出了新的释读;并为楚“去”、“慎”字的释读提供新的文献证据。

  • 标签: 楚简 楚文字 考释 文物考古
  • 简介:一、依据郭店自有之章节号,可以将断为三十三章.若以马王堆帛本之经、传附入简本,其各章对应关系如次:

  • 标签: 简帛 《五行》 认识论 年代
  • 简介:武威医是目前考古发掘所见到的汇集汉代医药方最为集中的一种,共记录了二百三十多个药方,使用了约一百种药物,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的医药学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武威汉代医》一书即是这批汉简整理的结果。经过整理,文绝大多数通顺可读,文意畅通,

  • 标签: 《武威汉代医简》 考古工作 汉简 简文
  • 简介: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的所记为冢地买卖之事,当归入买地券类.但学界未能审查,而以其为"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东汉墓志",以至以讹传讹,误人视听.本文则对的内容重新进行释,并对学界的误说予以订正.

  • 标签: 东汉墓 墓志 出土 买地券 发现 河南
  • 简介:"乘"是目前整理中分歧比较大的一组文,尽管所作的调整有不同的几种,但其中仍缺乏一种有足够说服力的整理结果,对此,我们认为要对这组文作出最恰当的整理,应该从简本流传的角度,把其祖本中这段文可能存在的分栏书写的情形加以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应可以得到更合理的整理.

  • 标签: 《算数书》 “乘”简 分栏
  • 简介:楼兰出土的汉文纸文物的重见天日.震惊了世界,引起了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楼兰及其相关问题的探索和讨论。楼兰文书的出土,是本世界考古学界的重大发现,是研究丝绸之路交通史和我国魏晋时期历史,文字语言和书法艺术不可多得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出土 汉文 考古学 丝绸之路 文物 学者
  • 简介: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出身士族,自幼好学多识,博通众学,享誉于时。好文学,精书法、乐律、围棋。曾创制准音器等乐器,撰有儒、道、佛、文学等多种著作。

  • 标签: 南朝 五铢钱 萧衍 梁武帝 古钱币
  • 简介:1998年春夏之际,山西省博物馆清理库房时,发现了一本清末山西学子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日记本,除封面和封底不存外,基本完好.日记内容记述了主人在1908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期间生活、学习和交友的情况,是我们了解和考证这段历史史实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就日记本本身来说,它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近现代文物.

  • 标签: 黄国梁 日本 士官学校 留学日记 文献资料
  • 简介:1987年文物普查时,敦煌市博物馆在敦煌市与安西县之间,现敦煌市甜水井道班南侧,三危山的北麓。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汉代驿置遗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90一1992年间对这里的汉代悬泉置遗址进行了科学的发掘,这次发掘布方严谨,在发掘中严格地根据自然堆积层进行分层采集,确保其相对年代的可信性。

  • 标签: 发掘 遗址 文物考古 出土 汉代 敦煌市
  • 简介:中亚地区一向是东西方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并以此为热点,在不同时期写下了形式不一的考察探险报告,极大地丰富了中亚历史文献。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学者中亚游记的概况介绍,以期对中亚学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国外 中亚 游记
  • 简介:关于裴李岗文化一西迁的几个问题袁广阔DuringPre-Yangshaoperiod,thePeilgangCulturedistributedinmiddleplainwasworede-velopedthanLaoguantaiCultured...

  • 标签: 裴李岗文化 半坡类型 中原地区 贾湖遗址 体质人类学 新石器时代遗址
  • 简介:钱币铸造遗存在20世纪有多次发现,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次.即民国24年(1935)冬,在南京通济门草场圩因修筑铁路取土,出土了大量萧钱范.1997年、1998年又分别在南京东八府塘西井巷和镇江医政路金田工地发现两处萧钱币铸造遗存,并出土了大批萧钱范、相关铸造遗物和一些钱币等①②③.南京、镇江两地发现的数处萧铸钱遗存,为研究萧时期钱币铸造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大约到了六朝初期,我国的传统钱币铸造工艺再次发生巨大变革.即从西汉、新莽、东汉以来的单面型腔叠铸工艺过渡到了双面型腔叠铸工艺.这些深刻变革历经孙吴、刘宋时期的探索、发展,直到萧时期完全成熟.在钱范的形制、钱腔的布局与浇铸系统的设置、钱范材料的选取和处理、钱范的厚度等方面均有所改革和突破,显示出此时的钱币叠铸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④.萧钱范充分体现了尽可能提高铸钱生产效率的思想,它以其高超的技术思想和工艺技巧,将中国传统范铸工艺水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萧钱币的双面型腔叠铸工艺也可能是范铸法向母钱法过渡的中间产物.因而引起钱币学和铸造史界的广泛兴趣.

  • 标签: 萧梁铸钱遗址 铸造工艺 古钱币 历史文化
  • 简介:<正>秦文字是战国晚期秦人的墨迹,其字体介於篆隸之间,又稱古隸或秦隸,从總方面看,是不难辨認的,秦整理小组已为全部文窵了釋文,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一些形体比较特殊的字,也得到了确切的隸釋,如1040号有两例结体相同的字,写作(?)、(?),整理小组釋为“叕”,读为“(食叕)”。按之文文意,这两个字釋为“叕”,是很确切的,但在近3.8萬字釋文中,難免有些字隸釋有误,有些字解释得不太准确,在81年版《雲夢睡虎地秦墓》一书误釋或没有确釋的字中,有的字在90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中已改正过来,如872背面的(?)字,原釋为“蔦”,误“女”为“(?)”,新版已改釋为“(?)”;813背面

  • 标签: 睡虎地秦简 疑难字 战国晚期 古文字学 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人
  • 简介:试论包山楚所见的卜筮制度陈伟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卜筮、诗词54,经整理为26件书。其中22件记叙卜筮之事,另外4件专记祷祠之事[1]。这类以前在望山、天星观等地楚墓中已有发现,但保存状况较差,并且尚未全面刊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学者们对...

  • 标签: 包山楚简 《左传》 简书 卦画 《说文》 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