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清华《楚居》记述楚人起源及其都邑迁徙,多为文献所未见,学者所考异说纷纭。今从简文郧山、乔山、京宗等地名所涉地域看,季连部落当起源于中原洛阳一带。其后北迁殷商腹地方山,盘桓楚丘一带,与殷王室保持着密近关系。殷商末年,为避祸殃,楚人的一在穴熊带领下,沿黄河西进,复归故地京宗,暂作开拓江汉的据点。待周初熊绎之时,楚人南迁丹水之阳,立国江汉,终成真正代表芈姓楚族的南方大国。

  • 标签: 清华简 楚居 季连 乔山 京宗 方山
  • 简介:本文对《岳麓书院藏秦(贰)》的部分文进行了重新拼缀和编连,认为残C010108与1524可缀合;0761应可置于0942之后,并与之连读;0905应可置于0413之后,并与之连读。

  • 标签: 岳麓书院 秦简 《数》
  • 简介:走马楼孙吴户籍原释文“老男/女”绝大部分应改释作“大男/女”。“老”涵括在“大”的年龄层之中,并非与“小”“大”平等的身份。吴“小”“大”之分仍以15岁为界,“小”“大”“老”年龄不存在交叉现象。女性“小”“大”身份的转变受婚姻的影响,但这对赋役征派的影响甚微。这些情况在汉代就已如此。吴简中的“小”“大”并非民间概念,而是承续了秦汉以来的制度性规定,因为其重要性降低,不迄陆也越来越突出,户籍简中“小”“大”身份因此普遍省记,或记作其他称谓。简牍学研究过程中应注意核对图版,务必考信于簿,并分析简牍材料的独特性和普遍性等问题。

  • 标签: 走马楼吴简 老身份 简牍学研究
  • 简介:岳麓秦《为吏治官及黔首》有“郭道不治”一词,本文认为所谓“郭”字应为“障”之误释,“阝(享)”乃“埠”字的异体;并对著名的秦封邑瓦书中的“阝(享)”字进行了新的释读,认为其含义应该与堤、封、堰性质相近。

  • 标签: 岳麓秦简 封邑瓦书 阝(享)障道
  • 简介:李学勤等先生对清华《楚居》中古史传说的专论,认定洲水就是均水。那么,“逆上洲水”后所出现的地名,如方山、京宗、夷屯也应都在均水流域。如此则不能解释季连家族迁徒路线的合理性。本文认为,洲水即丹江,这样,还可在古文献和考古发掘上找到支撑。

  • 标签: 清华简 战国 楚居 古史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