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早期人民币收藏越来越热。投资者对第一套人民币中的珍稀品种情有独钟。在今年北京市“红太阳拍卖会——邮币卡专场”上,1953年版“伍仟元(渭河桥)”的底价为1万元,经过众多买家竞相参拍,最终以8.5万元的高价落槌成交。

  • 标签: 人民币收藏 早期 热点 珍稀品种 第一套 投资者
  • 简介:为了研究多种釉色汝官瓷和钧官瓷的原料来源、成分和分类关系,正确鉴别两窑瓷器,应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定了一组清凉寺窑汝官瓷片和一组钧台窑钧官瓷片的主量化学组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汝官瓷胎、钧官瓷胎样品的原料产地和成分接近但有所不同;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的原料产地和配方则明显不同;从主量化学组成上可以较好地区分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样品。分析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汝官瓷和钧官瓷的原料产地、起源关系、真伪鉴别和提高仿古瓷器的质量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 标签: 汝官瓷 钧官瓷 PIXE 主量化学组成 多元统计分析
  • 简介:出土彩绘文物在环境突发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常有变色或褪色现象,影响文物的安全及其艺术展示。为了解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发掘出土后色彩的变化规律,跟踪监测了该墓葬壁画红色、黄色、蓝色和黑色绘画区域的色度及相应的表面水含量,同时对颜料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墓葬壁画所用颜料红色为HgS,黄色为FeO·OH,蓝色为(Na,Ca)_(7-8)(Al,Si)_(12)(O,S)_(24)[SO_4,Cl_2(OH)_2],黑色为C;壁画出土后轻微的褪色现象主要与环境湿度有密切关系。新出土壁画表面湿度较高,颜色鲜艳。随着画面干燥,壁画表面含水量的降低导致颜色饱和度降低,壁画色彩变浅。盐结晶的析出以及颜料颗粒脱落导致画面色彩饱和度降低,也可能导致壁画色彩变浅。

  • 标签: 色度 表面水含量 变色 盐结晶
  • 简介:19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在广度、深度上大大拓展和深化了,包括对许多难点问题的探讨。事实上,在许多难点问题上,研究者存在分歧和争议,诸如:存在不存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富田事变和苏区肃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长征中有没有“武力解决”的“密电”?“西路军”西征是奉中央军委命令还是张国焘擅作主张的结果?抗美援朝的决策怎么作出来的?整风运动是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引蛇出洞”?三年严重困难非正常人口死亡数到底是多少?1959年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是什么?“七千人大会”毛泽东与刘少奇有没有分歧?由于存在分歧和争议,难点又成为研究中的热点

  • 标签: 中国现代史 难点 热点
  • 简介:仰韶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仰韶文化类型的研究是其中的重点。特别是关于半坡和庙底沟两种类型的相对年代和性质的问题。一直都是讨论的热点,几经曲折反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 标签: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庙底沟类型
  • 简介:1932年(英)查德威尔发现了中子。1936年,赫维西和利瓦伊提出中子活化分,随后于1938年西博格及其合作者应用了带电粒子活化分;但要,直到四十年代中期这种方法还被认为是相当稀奇的。随着1942年费米(美)原子反应堆点火,可得到1012中子/(厘米2·秒)左右的中子通量时,中子活化分作为一种高灵敏度方法的可能性才迅速地得到确认,作为核技术之一的中子活化分技术建立了。

  • 标签: 中子活化分析 应用 考古学 展望 带电粒子 四十年代
  • 简介:目前,殷墟文化分期有三种体系:邹衡先生的四期七组说、安阳队原四期七段说、安阳队新洹北与殷墟两大期六小期说。安阳队将洹北与殷墟区分开来,是基于考古上洹北与小屯文化面貌的较大差异,但殷墟之命名有其文献背景,洹北能否脱离殷墟也要视此背景而定。本文将殷墟文化分为洹北期和大司空期两个阶段。对于洹北与小屯的关系,本文认为有必要立足于小屯早期遗存,探讨这类遗存与武丁迁都的关系,小屯早期遗存很可能是武丁经营小屯的直接证据。对于洹北与王陵区的关系,本文赞同安阳队最近发表的关于王陵区始建年代的论断,只是从王陵区的布局加以印证。另外,本文还讨论东部王陵区中的大墓墓主人的身份,他们应该是与商王关系密切的一部分身份特殊的王室贵族,如武官大墓可能是孝己之墓,HPKM1400可能是廪辛之墓。

  • 标签: 殷墟文化 洹北商城 小屯 武丁 王陵区
  • 简介:大窑四道沟地点发掘剖面发现有下更新统末期至全新统地层沉积,且各层位都出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地层和文化遗物的绝对年龄值是遗址深入研究的基础,本文是对四道沟地点运用的两种测年方法及结果所做的总结,并根据古地磁等学科的最新研究对地层时代和所包含的旧石器时代文化进行分期.

  • 标签: 大窑遗址 四道沟 年代测定 地点测定 文化分期 中国
  • 简介:2005年,有一批精美的瓷器在北京毛家湾出土,其中有一件烧制年代有争议的破损的龙泉青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为了给出其确定的烧制朝代,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方法测量瓷片的化学元素组成,并结合基于微机统计软件的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与已知朝代的瓷片样本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与归类,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该破损瓷器的所有碎片都被归类为明代龙泉青瓷,这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基于将该青瓷与其他确定烧制朝代的龙泉青瓷相比较得出的结论一致。

  • 标签: 中子活化分析 中国科学院 龙泉青瓷 计算机统计 模式识别 利用
  • 简介:<正>近几年来,湖北湖南在长江三峡两岸,江汉平原西南部,洞庭湖北岸又陆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大溪文化遗址.经过试掘和正式发掘的有十多处,发表了一批宝贵资料,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和专题性的研究.如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的关系,大溪文化社会性质,大溪文化分期等.其中对大溪文化分期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有林向同志的三期说,何介钧同志的四期说,张之恒同志的五期说.这三种分期意见,不仅有粗分与细分之别,而且各期所归纳的遗址,包涵的内容,文化特征也不近同,甚至对大溪文化性质的认识也有差异.本文想以关庙山遗址分期为基础,与其它大溪文化遗址比较研究,来论述大溪文化分期(主要是从陶器方面分期),并分别对以上三种分期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作为参加大溪文化分期讨论的一种意见,以求教于同行们.

  • 标签: 大溪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关庙 屈家岭文化 典型器物 大溪遗址
  • 简介:博物馆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推动力之一。博物馆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理念和水平也逐渐成为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博物馆就需要积极回应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基于社会热点开展博物馆教育,能够吸引公众的目光,扩大博物馆影响力,能够科学引导公众理想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社会现象,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功能,能够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有助于个体成长成才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从博物馆助力社会发展的角度,浅析关注社会热点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展的“共享蓝天,快乐成长”关爱特殊困境儿童群体系列活动为例,探索博物馆结合社会热点时怎样结合自身优势、行业特色和受众特点开展社教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期让博物馆在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 标签: 社会热点 可持续发展 社会教育 博物馆价值
  • 简介:<正>楚墓葬制之研究,是了解楚人习俗或丧葬礼制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有的同志已从墓葬特点、随葬器物的组合、葬具等方向进行了一些综述和探讨。笔者阅后,很受启迪,试图通过楚人墓地分布、墓坑排列、墓葬结构等方面,再谈点肤浅的意见,就教于同志们。一、楚墓地分布与排列湖北江陵、当阳赵家湖、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浙川等地的楚墓调查和发掘资料表明,楚人墓地的分布和排列大多数是有规律

  • 标签: 楚墓 江陵 葬制 随葬器物 战国时期 墓葬结构
  • 简介:<正>在四川境内,发掘战国晚期的墓葬时,往往都会出土一些“巴蜀式”的铜器。这些铜器,特别是铜兵器,在形态、装饰、图案、使用方法及功能诸方面都与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铜器存在着明显地差别。我们先后对成都罗家碾、新都马家乡、成都枣子巷、峨眉符溪、绵竹清道和犍为罗城等地战国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铜器进行了最主要的合金元素——铜、锡、铅的含量分析

  • 标签: 新都 巴蜀 战国晚期 青铜器 分析结果 出土
  • 简介:通过对典型聚落或墓地的内部布局和空间结构分析,崧泽文化早期的社会处在由平等社会向不平等社会过渡的阶段。中晚期家族私有化进一步发展,聚落之间的分化呈现出不断向等级化发展的趋势。

  • 标签: 崧泽文化 聚落形态 典型遗址 个案分析
  • 简介:1975年发掘的北京昌平白浮墓地是继房山琉璃河遗址之后北京地区西周时期又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由于地处周燕文化北部边陲与戎狄文化交界地域。所以关于该墓地时代和性质尚存异议。笔者在学习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时略有心得,撰此小文以求专家评判。

  • 标签: 白浮墓地 北京 昌平地区 中国 文物考古 族属讨论
  • 简介:<正>江陵李家台四号楚墓的一件漆木盾,形制规整,盾身绘以装饰图案和以鸟为主题的写实画,为历来楚墓出土的木盾之冠。盾反面在饰有龙纹装饰的大部空白处,绘群鸟集游,孔雀是其中主要的鸟群。作者用青绿、黄、红等色和绘画技巧,表现了五种不同的鸟类形态,特别是以匀细线条和泼辣简炼的笔法,绘孔雀身着翠绿色,头饰长寸毛,细颈、隆背和闪尾开屏展现光耀的羽毛和钱形斑纹的特征,无不具有真实生动、活泼之感。群鸟分别以行走姿势身朝不同的方

  • 标签: 面分析 装饰图案 孔雀 绘画技巧 纹装饰 类形态
  • 简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于1991年9月对大同马家小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70余平方米,清理残房址四座,出土一组单位明确、特征鲜明的陶器,令人关注(见《山西大同马家小村遗址》,《文物季刊》1992年第3期。以下简称《遗址》)。山西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过去做得比较少,这次发掘虽然揭露面积较小,出土

  • 标签: 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同市博物馆 尖底瓶 文物季刊 考古工作 文化面貌
  • 简介:众所周知,铅同位素分析在考古领域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它的原理是,用铅同位素的比值,如^207Pb/206Pb,208Pb/^206Pb等等,来分析和比较含铅的各种物质,以确定材料的来源等。有学者用此方法来分析后青铜时代埃及的铅矿、眼脸粉、铅金属、铜金属和铜合金、颜料(包括埃及蓝和绿釉料)、玻璃和彩陶等,取得了好结果。

  • 标签: 铅同位素 青铜时代 埃及 材料 铜合金 金属
  • 简介:<正>自1959年以来,为了探索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等单位曾在传为“夏墟”的晋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发现在年代和文化面貌上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相似的文化遗址近40处。从1974年秋季开始重点对夏县东下冯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在1977年11月于河南登封召开的夏文化座谈会上,东下冯考古队介绍了遗址发掘情况与收获,在与二里头遗址对比分析的基础

  • 标签: 二里头一期 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 偃师二里头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