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正>河南地处中原,北宋的首都和皇室陵墓均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宋代考古取得了很大收获。一是调查发掘了东京城址和一批包括临汝的汝窑,豫北的鹤壁集窑、禹县的钧台窑、登封曲河窑、以及鹤壁煤矿在内的手工业作坊遗址;二是调查发掘了邓县福胜寺塔、郑州开元寺塔、密县法海寺塔、新郑凤台寺塔的塔尽地宫和许多宋代墓葬。墓葬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了,为考古发掘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拟比进行综合论述,以期展现河南宋代(?)葬的面面观。

  • 标签: 南宋墓 砖室墓 宋代墓葬 北宋 墓志 综合论述
  • 简介:本文综述并考证了自20世纪50年代初平原省时期辖区内发现并保存下来的一批石刻文物。其来源地包括了现在的冀南、鲁西、晋东南和整个豫北地区;时代上适魏晋,下至明清;品种包含有石刻造像、造像碑、墓志、石棺铭和碑帖等部分。通过对上述文物的综述考证,初步揭示了新乡所藏石刻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等价值。为研究豫北一带地方历史提供了必备的材料。

  • 标签: 新乡 平原省 石刻 综述 考证
  • 简介:<正>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我国历史上,夏代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代是奴隶制度的发展时期。夏商两代是研究我国国家起源和文明史诞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某些部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已逐步发展到了奴隶制萌芽或进入奴隶制社会阶段。当时的夏族即是最早地通过部落联盟形式,建立在黄河中下游之间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嗣后,商朝推翻了夏朝的统治,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在我国建立了第二个奴隶制国家。从此中原地区进入了奴隶制的上升时期。由于夏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灿烂的夏商文化,为此后中华民族文化的勃兴开辟了光辉的前景。

  • 标签: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文化遗存 二里岗期 都城遗址 王城岗
  • 简介:<正>(一)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客观上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由于商业繁荣和发达的对外贸易,促使城市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城市规划方面,宋以前城市内部的“坊”(居民区)和市(商业区)有明显区别,宋则取消封闭的坊墙,里坊制度明存实亡,并取消了集中的市场,形成住宅和商业混合的街道。随着人们对现实生活要求的提高,建筑造型艺术的成熟,建筑材料生产的发展,手工技术的明显提高,促使了建筑风格趋于纤巧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楼台殿阁。并在装修、装饰和色彩方面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效果。上

  • 标签: 宋代建筑 六角形 木构建筑 河南省北部 八角形 我国古代
  • 简介:<正>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中原。历代王朝多在此建都,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其中,陶建筑明器即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研究古代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以及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河南是我国出土陶建筑明器较多的省份之一。

  • 标签: 建筑明器 出土 民居建筑 汉代 实物资料 河南省
  • 简介:<正>王基墓碑,全称《曹魏东武侯王基墓碑》。金石家著录多称《王基断碑》、《王基残碑》、《王基墓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在洛阳城北7.5公里安驾沟村筑寨掘得之,后移置洛阳城中明德中学壁间,现存洛阳古代石刻艺术馆。该碑立于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四月。碑残高137、宽99、厚22厘米。长方形青石,隶书,19行,前3行行22字,余俱21字。字行之间有界格,全石共计370字。由于碑文上端前3行各窄一格,其余均空2格,下端每行均空5格,且上下文意不达,因此对于该碑是否完整,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碑文是属上缺下不缺;还有的认为此碑只是全碑的下半部,上半部“出土时朱字宛然,因无人辨识。磨拭而灭”故称作“断碑”、“残碑”。河南府训导汝州杜梦麟在碑文末尾跋语中,肯定了该碑碑石是完整的,只是碑文上下

  • 标签: 洛阳 碑文 碑刻 残碑 河南 明德
  • 简介:由张立敬先生编著的《河南纸币》一书近期由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河南纸币的专著。本书作者花费了十余年的时间专题研究河南纸币,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先后从国内外收集到河南纸币2000余张,700多个品种。本书精选出619种,

  • 标签: 出版发行 河南 纸币 中州古籍出版社 系统研究 国内外
  • 简介:<正>韩仁铭碑建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金哀宗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荥阳令李天翼行县,发地得之,令石匠王福再立石于荥阳县署。民国十四年(1925年)四月,由邑人宋傍三、刘彤棻、李增祥等共议移立于县立小学(今荥阳第二高中)内,建楼封禁。1963年6月20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身长方形,圭首,中间有穿,碑

  • 标签: 碑刻 汉灵帝 荥阳县 河南省 武则天 公元
  • 简介:河南地处中原,商周时期为王朝建都之地和重要活动地区,商周文化遗存丰富而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商周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如商代早期都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新发现,晚期都城殷墟考古发掘的新突破,两周洛邑和应、虢、郑、韩、楚等诸侯封国的考古发掘硕果累累。一系列的重大考古发现证明了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华夏文明的中心地位。本文就60年来河南境内商考古的新发现与研究试作概述。

  • 标签: 河南 商周考古 都城 墓葬 发现研究
  • 简介:最近,笔者在清查河南省郏县文物所仓库时,见到一件宋银铤,现介绍如下:银铤为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郏县,为熟坑,发现和流传情况均不详.银铤束腰,铤首呈圆弧形,表面微凹,周围略有波纹;背布满蜂窝状孔眼.铤首宽72、腰宽49、长121、厚16毫米,重997克.银铤上端对称砸印有"真花银"、下端对称砸印有"出门税"字样.宋衡制每两约合40克,此铤当属贰拾伍两出门税银铤.

  • 标签: 河南 郏县 南宋 银铤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会馆是产生于明代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类型,在明清时代盛行。它是由商业、手工业行会或外地移民集资兴建的一种公共活动场所,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传统心理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建筑形制上,它从属于民间建筑范畴,因此在建造时,其平面布局、开间、进深等皆受到传统建筑制度的严格限制,但作为一种特定人群的社会活动、地位、

  • 标签: 装饰艺术 会馆 雕刻 河南 商业经济 手工业行会
  • 简介:自1988年始,在配合鹤壁城市建设中,先后发现了一批不同年代的古代陶窑遗址,对认识古代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和古代鹤壁地区的制陶、制瓷等手工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河南 陶窑遗址 鹤壁市 战国时期 汉朝 隋唐时期
  • 简介:InJuly1994,theOfficeofCentralHydraulicControlAdminstrationofHuangheXiaolangdirecoveredanancienttombduringaconstructionprojectinthevicinityofLiaowuvillage,Jiyuantownship.Thetombyieldedseveraldozensculturalrelic’S.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acquiredthisassemblagethatincludedceramies,ironswordsandbronzecoins.Themostoutstandingartifactsarethegalzedvesselsbearingdelicatedecorativepatterns.Accordingtothestyleofceramicsandcoinage,thetombisdatedtomid-westernHan.

  • 标签: 河南 济源市 蓼坞村 汉朝 墓葬 形制
  • 简介:2013年,尉氏县公安局收缴一批铜钱,为唐代安史之乱史思明据汴州时所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这批钱币的发现对研究唐代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尉氏地方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 标签: 尉氏 得壹元宝 顺天元宝 史思明 汴州
  • 简介:<正>一、前言黄寨遗址位于密县新县城东南9公里处,属来集乡黄寨村。遗址在村西南的高台上。双洎河在台地的南部由西向东流过,台地北边的断崖下是新(新郑)密(密县)公路(图一)。遗址所在的台地为河旁阶地,高出现河面约有10余米。遗址遭破坏严重,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东西长100、南北宽50米)。

  • 标签: 遗址 二里头文化 灰陶 口径 绳纹 标本
  • 简介: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工程渠线建设,2013年3月至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东石寺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仰韶时期遗存。这些遗存不仅对研究豫西北地区仰韶时期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讨其与周边文化的互动情况提供了重要材料。

  • 标签: 武陟县 东石寺遗址 仰韶时期遗存
  • 简介:<正>灰嘴遗址位于偃师县城西南约20公里的灰嘴村西边的黄土台地上,南依青罗山,浏河从遗址的东北流过。整个遗址南高北低,东西长240、南北宽230米,总面积约55200平方米。中部的文化堆积层较厚,周围较薄,平均厚度约4.5米左右(图一)。

  • 标签: 标本 龙山文化 古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 文化层 陶罐
  • 简介:<正>吴庄墓群位于河南省夏邑县桑堌乡吴庄村东侧,西北距桑堌乡政府约1华里(图一)。墓群南北长105、东西宽70米。此处原为高出地表约6米的土丘,当地群众很早即不断在此取土,现在反而成了低于地表1~2米的火坑,仅在墓群东南部和东北部保留有几个土疙瘩。由于受到自然力及人为的破坏,坑底已暴露出数座古代墓葬,为了使其不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商丘地区文化局于1988年4月对吴庄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编号XWM1—38),现将其中6座石椁墓的概况单独整理(见表),简报如下。

  • 标签: 商丘地区 画像石刻 汉画像石 墓群 画像石墓 文化局
  • 简介:河南濮阳元代唐兀公碑张相梅在濮阳县城东柳屯镇杨什八郎村南边,金堤与金堤河之间,有土冢六个,冢前矗立一大方碑,这是1983年新发现的重要元代文物——《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及唐兀氏祖茔。此碑随历史变迁,多遭水患、兵燹几经倒立而保存下...

  • 标签: 百夫长 唐兀氏 濮阳县 河南 书法艺术 管理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