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去年,两位泉友在淮北市辖濉溪县马桥乡山区一农民手中购得虎宝贝3枚。据其介绍,是修路时在一古墓中发现的,共有4枚,其中一枚和同时出土的铜镜、铜剑被濉溪县一位教师购去,余下3枚虎宝贝被两泉友购得。

  • 标签: 出土 安徽 濉溪县 淮北市 古墓 铜镜
  • 简介:四川、重庆两地汉墓陆续出土几种类型之"胡人"或日"非华夏族"图像,过去之研究有所涉及,以为与佛教早期传播有关.本文试对此类图像资料加以分析,讨论其主要发现情况及一般表现形式、"胡人"图像研究之核心问题(图像辨认与身份鉴定)、"胡人"与"胡人"图像之间关系以及巴蜀地区"胡人"图像之特征等.

  • 标签: 巴蜀 “胡人” 图像
  • 简介:行道僧图像常见于两京寺院,主要流行于初唐至中唐期间,北宋中期以后已不见于文献记载。依据文献记载及传世祖师图像,可以推论行道僧图像在晚唐、五代期间日益衰微,约南宋时消失踪迹。唐宋之际,伴随着佛教祖堂的逐渐盛行及祀祖仪式规范化,坐姿样式的祖师图像日益兴盛,最终取代行道僧图像的主流地位,这很可能是导致行道僧图像衰微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行道僧图像 衰微 祖师信仰 祖堂
  • 简介:河南周口出土力士画像砖中,刻画了“申博”“奋椎”击杀“夏育”的场景结合出土实物,我们发现:与传世文献的记载不同,该画像砖中的申博,手中拿的是鼓槌,而不是能够击杀人的武器椎

  • 标签: 画像砖 申博 奋椎 鼓槌
  • 简介:荥阳郑氏家族论徐伯勇一、荥阳郑氏的族原在开封郑姓是我国的大姓。按郑樵《通志·氏族略》的分类,郑氏是以国为氏的姓氏。欧阳修作《新唐书》在(宰相世系表)中对郑氏的族原有一个概括的说明:“郑氏出自姬性。周厉王少子友封于郑,是为桓公,其他华州郑县是也。生武...

  • 标签: 郑氏 荥阳 家族成员 宰相世系 开封城 大司农
  • 简介:在博大精深的印章艺术领域,任何印家也逃不脱历史的无情审度。上溯至明代中期的流派印章发展史,其中不乏勇猛精进的出新者,但也更多安之若素的守垒者。这些繁星般的守旧者都在不远的未来中沉沦消匿,那为数寥寥而标志着时代的创新家,却在青史上添写了光辉的一页又一页,开创和续写着一部流光溢彩的流派篆刻艺术的发展史、创新史。阅读这部印史我们会发现:凡是哪位印人的艺术作品越是具有区别于往昔的独特个性,也就越显示出它鲜明的时代感,从而,也就益加奠定了它不灭的历史感。

  • 标签: 齐白石 印章艺术 篆刻艺术 印谱
  • 简介:试析汉画像中戟的图像马华民戟是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较常见的图像。朝的研究除了涉及汉代冷兵器发展情况外,还涉及到汉代社会等级、思想意识、军事制度等问题。本文仅对汉代朝的形象、形制、工艺、效能等问题探微钩沉、求教于方家。一、汉画像中戟的表现形式与作...

  • 标签: 汉画像 画像石墓 汉画像砖 汉画像石 兵器 南阳市
  • 简介:敦煌壁画保存着自北凉至蒙元时期丰富的音乐图像,其中包含关于中国古代乐器、乐队、乐舞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而通过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考证,对增补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有裨益。同时,对敦煌壁画中音乐图像真实性的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确定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音乐史中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讲,二者目的是统一的。音乐图像是壁画的组成部分,而画稿又是壁画绘制的基础。从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入手,以分析和对比的方式探讨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可以印证音乐图像的真实性。

  • 标签: 敦煌画稿 经变画 音乐图像
  • 简介:《“嫦娥奔月”图像商榷》的商榷贺福顺江继邓张深阁魏萍随着汉墓石刻画像题材内容研究的逐步深入,各界人士对汉画像石上雕刻的我国远古神话传说越来越重视,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考释。周到、吕品同志在1982年第二期《史学月刊》上发表的《河南汉画中的远古神话考略》...

  • 标签: 嫦娥奔月 蟾蜍 题材内容 神话故事 西王母 考略
  • 简介:图像纹铜器在制作工艺上分错纹铜器和刻纹铜器两类,其纹样内容主要是表现春秋战国时代贵族阶层的生活场景,如宴享、射猎、玫战、采桑等。图像纹虽然在形象塑造上颇显稚拙,但它毕竟以前所未有的现实主义手法,第一次将人类社会生活搬上了青铜艺术的殿堂,通过那些身不盈寸却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将东周社会生活画面永远镌刻

  • 标签: 刻纹 青铜艺术 贵族阶层 青铜文化 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手法
  • 简介:乐来自于中原地区,但又增加了许多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内容,倍受辽人喜爱,被列为宫廷四部乐之一,在辽境内普及面甚广,朝野皆行,雅俗共赏,从众多考古发掘的辽墓壁画资料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

  • 标签: 地方特色 民族风格 辽国 散乐 宫廷四部乐
  • 简介:水陆画是以图像遗存为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涉及历史、民俗、宗教、艺术等方面丰富的信息,如果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入手,深入发掘水陆画的各种文化内涵,使之不仅成为艺术史、美术史的研究素材,而且更可能成为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史,乃至整个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范例。

  • 标签: 水陆画 水陆法会 图像志
  • 简介:洛阳新发现的战国刻纹铜匜。图像由乡饮酒礼、射礼、蒐礼三部分组成。坐饮者是老人而不是“抱孙不抱子”的“尸”。蒐礼图所反映的是捕猎鸟兽的场面,不是为准备祭祖而宰杀“牺牲”。器底的绞结蛇纹和流部的鱼纹是同类器物中常见的纹饰,解为“冥府图”似属牵强。

  • 标签: 乡饮酒礼 蒐礼 射礼 获旌
  • 简介:敦煌图像中服用联珠纹的样式基本可以在织物图案上找到对照,但样式有所简化。据所见其内置主题纹样主要为朵花,排列方式多为点排列。服用联珠纹的对象以佛国人物和外族世俗人物为主。装饰有联珠纹的服饰品种有僧袄支、裙、大方披肩、袍、襦、护领等,装饰部位多在服装的缘边。

  • 标签: 敦煌 图像 联珠纹 服饰
  • 简介:汉画像石门扉作为汉画像石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昌是东汉末年帝都,出土了大量的汉画像石,画像石门扉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其题材内容为社会生活与神灵辟邪两大类,地域风格浓郁,是研究汉代地域文化最直观的实物例证,也是研究汉魏之际社会生活、人文风貌、文化艺术等最形象化的图像资料。

  • 标签: 许昌 汉代画像石门扉 地域风格 分析
  • 简介:麦积山第127前壁七佛图是现存中国北朝时期最完整的七佛绘画之一,其图像来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艺术风格等受到中原和南朝地区强烈影响,不仅反映出当时有关七佛经典的思想内涵,而且也表明七佛是北朝晚期石窟造像中重要题材之一。作为第127窟中诸多经变和本生故事画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与释迦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

  • 标签: 麦积山第127窟 七佛图像
  • 简介:在佛教诸神中,弥勒身份仅次于释迦牟尼,而其造像有多种特定的形式,弥勒信仰与弥勒图像是佛学与佛教图像学研究的重要对象。100多年来,有关弥勒信仰起源、形态与发展过程的研究论著颇丰,本文收集200多篇相关论文目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方便。

  • 标签: 弥勒研究 弥勒信仰 弥勒图像
  • 简介:第220窟甬道南壁龛内绘制药师说法图、释迦牟尼说法图和弥勒说法图,其中明显突出药师说法图的地位。龛上方是一组说法图,表现的是三世诸佛。甬道南壁绘制的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药师佛、三世佛等尊像与敦煌文献B.8719V《药师道场(文)》中启请和礼忏的重要佛圣相同,据此判断,第220窟甬道南壁的绘画作品与药师礼忏活动有密切关系。在敦煌石窟,像第220窟甬道南壁这样表现药师道场启请和礼忏佛像的壁画题材极为少见,值得重视。

  • 标签: 莫高窟 第220窟 甬道南壁 药师道场
  • 简介:本文梳理了汉代墓葬中的龙虎图像组合资料,从"空间性"及组合关系的角度出发,尝试拓宽取材标准,并结合这些材料的地域分布、表现形式及空间位置等,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了龙虎图像组合的功能,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探寻其所反映出的汉代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

  • 标签: 两汉 龙虎图像组合 分类 含义 丧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