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考古发掘分析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坑中的木质材料,试图还原秦时期对木材的加工没有使用铁锯的事实。通过观察木等木质建筑构件,并结合秦简,认为秦时期并没有实行标准化。通过木等木质材料之间的构建组合关系,判定先秦柱祀与铜车马陪葬坑没有任何关系。

  • 标签: 棚木 制作与加工工具 标准化与规范化 裎祀与陪葬坑
  • 简介:<正>清代阆中试院考位于四川阆中县城关镇学道街(现为县招待所),是清代科举考试的地方,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考之一。(图一、图二)它对于研究科举制度,特别是研究四川科举,有重要的价值。阆中试院考大约为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前后用明代旧房改建,用至嘉庆年

  • 标签: 试院 阆中 乡试 观音 道光 考场
  • 简介:<正>一九八○年元月十八日,是光山县“殷起义”五十周年纪念日。一九三○年元月十八日,我党在光山县殷地区活动的领导人,继“黄麻、商城”起义之后,领导当地群众又举行武装起义,歼灭

  • 标签: 五十周年 光山县 革命文物 武装起义 领导人 筹备
  • 简介:黄帝祠位于河北涿鹿县矾山镇黄帝泉北一华里,为单檐庑殿布瓦顶建筑。檐下斗拱为单杪双下昂六铺作,八架椽屋抬梁式建筑,是根据山西佛光寺大殿式样而建的仿唐建筑,硕大的斗拱(斗口18厘米),深远的出檐,舒展平缓的瓦顶,早期吻兽,优雅美丽的飞椽起翘,协调的色彩对...

  • 标签: 黄帝 钢筋混凝土柱 木构件 角梁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钢筋混凝土构造
  • 简介:五礼记碑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上)辛桂未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赵佶)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所作《五礼新议》①,故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据对修复后的石碑实测,石碑通高(自石龟呋底面至碑额顶部)12.34米,宽3.04米,厚...

  • 标签: 设计与施工 修复工程 截面面积 大名县 开成五年 纵向裂缝
  • 简介:2017年3月,正定南城门修缮工程在瓮城外西南侧施工时,于地下两米深处发现一件石造像残座。此座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原座上佛像毁弃后,又将座之顶面重新雕刻为一佛龛。座之原始雕饰现仅存侧面四神王像和民间佛教团体“义邑”中都维那、维那、邑子题名。根据四神王及佛龛中残存菩萨像的造型特点,文章初步分析认为,此座原系北朝石造像底座,宋朝对其进行了再利用。

  • 标签: 河北正定 南城门 石造像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