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江苏省明清时期的建筑彩画是研究古代建筑彩画艺术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其制作工艺继承和发展了宋代建筑彩画的官式作法,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作为江苏地区传统建筑彩画中彩画色彩重要组成的“”,普遍存在有严重的褪变色现象,轻则影响了彩画的艺术效果,重则危及彩画的长期保存。为明确了解彩画中“”发生褪变色的主要原因,在实地调查、传统工艺调查和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采集样品的科学分析检测,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颜料层褪变色最为明显是由于光照、高温高湿、氧化硫协同作用,其中颜料和胶料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致。本文利用实验结果比对,分析了实际情况下“”的褪变色病害,得出了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 标签: 彩画 二色 颜料 褪变色
  • 简介:一、蜀宗庙帝王颜色称号。《华阳国志·蜀志》上有两段极其重要的文字,对研究古蜀开明氏礼仪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也许对破解古蜀史之谜也有点好处。

  • 标签: 宗庙 小考 称号 开明 帝王 文字
  • 简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有座风光秀丽的革命名城,水连滇贵,山接越南,蜿蜒如带的澄碧河与鹅江在这里汇合成奔腾汹涌的右江,它就是被称为“鹅城”、“凤凰城”的威扬四海的百起义和红七军诞生的地方百。1929年夏,年仅25岁的邓小平,受中共中央的委派,风尘仆仆来到南宁,同张云逸同志一道,负责广西革命的全面领导工作。9月,召开中共广西第次代表大会,通过“政治决议案”,确定“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纲领。10月,邓、张率领广西第四大队和广西教导队总队到右江,同韦拔群同志领导的农民武装会合,在百、平马、那坡等地,与熊镐等反动势力,展开激烈战斗,捷报频传,连连得胜。

  • 标签: 革命老区 百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共中央 领导工作 农民武装
  • 简介:“中国梦与新时代”这个主题很鲜明,也很重要。研讨会的地点在国家博物馆,体现了国博同志的政治站位、政治定力。目前国博也正在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一个深刻启示和宝贵经验是:中国梦,必须走中国路。走中国路,其要义之一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 标签: 中国梦 改革开放 国家博物馆 大型展览 基本路线 政治
  • 简介:"一化"钱(也称"一货"、"一刀"),是燕国晚期铸造使用的方孔钱。因其流通区域小、时间短,加之钱体薄小,品相不佳的较多,因而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多年以来,系统研究"一化"钱的文章和成果不多。本人根据多年对于"一化"钱的收藏与研究实践,重点从钱币学的角度,对此钱予以初步考证。

  • 标签: 钱币学 初步考证 方孔 版别 剪凿钱 明刀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发行的地方货币——中华民国元年的赣省民国银行拾元券。该券长157、宽105毫米,横型,石印,紫、黑双套印。正面上端中间印有当时江西省军政府都督马毓宝头像,像下有“赣省都督马”字样,像两旁印有。赣省民国银行”六字,中央花纹内印有“拾”,右印“凭票即付”,左印“执此为照”,下端印有横书“中华民国元年吉月吉日”,票的右边印“完粮纳税、一律通行”,左边印“来往兑换,概不折扣”,上端左右两角有“拾”字,下端左右两角有“10”字,

  • 标签: 都督 军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 中央 中华 地方
  • 简介:中国最大的方孔钱洪天福,计光华现存云南会泽铅锌矿的特大型“嘉靖通宝”,直径580毫米,厚35毫米,重41.5千克,相当于清代库平1112.57两。比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的一直径为335毫米,厚8毫米的半枚残片“太平天国”特大花钱大得多,可以说特大型“...

  • 标签: 铅锌矿 孔圆 云南会泽 特大型 金属成份 代币制
  • 简介:普列汉诺夫指出:“从历史上说,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事物,往往是先于以审美观点来看待事物的”(《没有地址的信》)。通行中国二千多年的方孔钱,它的造形往往被解释为“天圆地方”,这显然是从理念出发的,因而也未必准确。圆形作为一种造形,早已被古人所发现,所利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以圆形为造形手段,是最易产生和谐效果的,也是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最易于

  • 标签: 方孔 造形 天圆地方 币文 旋读 普列汉诺夫
  • 简介:关于秘瓷的几个问题李知宴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内容,“秘瓷”又是越窑青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从1987年、1988年陕西省法门寺考古队对法门寺地宫进行科学发掘时,在地宫里发现精美瓷器16件,其中秘青瓷14件①。这些瓷器大部分在《监送真身使...

  • 标签: 越窑青瓷 秘色瓷 法门寺 青瓷窑 青瓷器 社会影响
  • 简介:<正>在我国古代货币中,方孔钱(亦称方孔制钱)使用的时间最长。一般说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元前221~215年)到清朝末年(1911年),历时两千一百多年。实际上,它的铸行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在秦行“半两”钱之前,我国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方孔钱,如“一刀”,“明刀”,“明四”钱等,而到民国初年,我国的某些地区还在铸行方孔钱。如:成都曾铸折型“民国通宝”背“十文”钱;云南曾铸“民国通宝”背“东川”平钱;福州曾铸“福建

  • 标签: 秦始皇 公元前 云南 文字 母钱 北宋
  • 简介:浙江是我国瓷器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解放后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成果表明,越窑青瓷自东汉创烧以来,一直到宋代的一千多年间从未间断过生产,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研究者对于越窑瓷器的精品——秘瓷,多言及晚唐和五代,而对于宋代越窑秘瓷则限于资料,绝少讨论。1984年10月~1985年8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巩县文物保管所在发掘宋太宗元德李后陵时,发现越瓷青瓷3件。由于出土于北宋皇后陵中,又有明确的纪年,就为我们树立了鉴定宋代越窑秘瓷的一把标尺。现试作论述,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秘色瓷 越窑 越瓷 皇后陵 陶瓷史 宋太
  • 简介:1866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设立造币厂,开始铸造“香港壹”、“香港半圆”银币流通市场。该银币是在中国领土上铸造的最早的机铸银币,而且是最早在币面铸上中文字“”的银币。

  • 标签: “圆” 银币 文字 英国殖民者 流通市场 中国领土
  • 简介:清代是我国古陶瓷生产最辉煌的时期,烧造的瓷器品种繁多,各类颜色釉的制作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清代的红釉(彩)名称更是多达几十种,如"矾红"、"抹红"、"珊瑚红"、"红彩"、"钧红"、"均红"、"鲜红"、"郎窑红"、"牛血红"、"霁红"、"宝石红"、"豇豆红"、"釉里红"、"胭脂红"、"胭脂水"、"粉红"等.为弄清各种称谓红釉(彩)的主要呈元素及其影响作用,本工作采用无损的X射线能谱分析(EDXRF)技术对清代瓷器的红釉(彩)进行系统测试,获得了各种红釉(彩)呈元素定性及半定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清代红釉彩可以依据呈元素划分为四类,即低温铁红彩(Fe)、高温铜红釉(Cu)、低温金红彩(Au)和朱砂红彩(HgS),并且各元素含量的改变会影响红釉(彩)呈.

  • 标签: 清代陶瓷 红釉(彩) 呈色元素
  • 简介:在纸张保护中把纸弄湿或者对纸进行清洗是常见的。如果纸张含有对水敏感的元素如墨水层或树胶水彩层,则保护人员在将水用在纸张上时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水会影响纸张甚至将它们从纸张上洗掉。如果被试面积不超过一平方厘米的话,则使用定材料对水敏材料进行涂层,如常用ParaloidB72材料。它的优点是抗水性强,但是这一材料最大的缺点之一是实际操作中不可逆。

  • 标签: 纸张 技术 防水 实际操作 材料 不可逆
  • 简介:10年前,朋友赠我一张中国通商银行伍纸币(封面),票幅153×81mm,左右及四角花符内均有面值。中间椭圆形镜框内为财神像,像下方两旁注明“凭票兑付”,“通用银元”及“上海”,下缘有“中华民国九年一月十五日印”;背面上缘英文中国通商银行行名,下缘公元纪年1920,中央圆形篆印“中国通商银行”,左右及四角为阿拉伯数字。查阅《中国各省地方银行纸币图录》一书,未见“通商银行”踪迹。读《安徽钱币》2006年第2期雷晴波《浅谈晚清发行的铁路债券》一文,方才得知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并提及清朝督办大臣盛宣怀其人。

  • 标签: 中国通商银行 纸币 《安徽钱币》 阿拉伯数字 中华民国 地方银行
  • 简介:浙江上林湖出土了一批秘瓷,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瓷在外观、造型、装烧方式上相似。通过对窑址的实地调查与样本的科技检测分析(包括热释光测年、化学成分检测、显微结构分析、吸水率测试)发现,这批秘瓷与一般品质的越窑青瓷在胎釉化学成分与显微结构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从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角度并不能将秘瓷从越窑青瓷中区分开来。此外,在工艺技术上,秘瓷的特点是坯泥处理细致,修坯严格,施釉均匀,并使用瓷质匣钵密封装烧。所以,秘瓷是越窑青瓷中工艺技术较好的一部分精品瓷。

  • 标签: 秘色瓷 越窑 上林湖 工艺技术 化学成分
  • 简介:1911年11月22日,四川新军响应辛亥革命,驱逐清廷知府钮传善,建立重庆军政府,推举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11月27日,湖北新军石资州起义,杀死清督办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建立成都军政府,推举蒲殿俊、朱庄澜为正副都督。12月8日,同盟会发动政变,骄逐蒲、朱,另推尹昌衡、罗纶为正副都督。

  • 标签: 军政府 民国初期 四川 银币 辛亥革命 川汉铁路
  • 简介:奉呈一枚民国二十九年伍拾军需公债券(封底),供同好共赏。该券券幅225×208mm,彩色单面,由“中央信托局印制处”承印。券面上部为一淡蓝色花框,花框由坦克、飞机、弹头及“军需”两字等图文组成。右下方钤一红色税票型印章,章内文字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军需公债伍拾”。

  • 标签: 钱币 军需公债 伍拾圆券 中华民国
  • 简介:1949年4月,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为应付市面之急需,令省造币厂铸“壹”银币。笔者所藏这枚新疆省造币厂壹银币,径39.0mm,重26.7g,传世包浆,面上环“新疆省造币厂铸”7个汉字,中间以双穗环抱“壹空心汉字,左右梅花边花,下纪年“民国三十八年”;背珠圈,圈内有阿拉伯数字纪值“1”,圈外上环维吾尔文,下公元纪年“1949”(封三)。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新疆 银币 公元纪年 阿拉伯数字 维吾尔文
  • 简介:是古代纺织品染料分析的第一步。如何选择合适的剥方法和试剂是做好染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模拟古代染色样品及其老化样品为对象,对染料剥方法和试剂进行了实验研究。本研究采用古代常用的九种植物染料苏木、茜草、紫草、栀子、槐花、姜黄、黄柏、五倍子/栗壳靛蓝对现代丝绸用古代方法模拟染色。选取DMF、乙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2%碳酸氢钠(pH=10)、盐酸/甲醇/水(2:1:1)(括号中为体积比,下同)、3M盐酸/甲醇(1:1)和10%硫酸/乙酸乙酯(1:1)等溶剂对各种染色丝绸进行剥实验。此外,对染色后的丝绸进行老化,并将其与未老化的样品做剥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盐酸/甲醇/水、DMF、乙酸的剥效果好,但盐酸/甲醇/水体系丝纤维水解严重。苏木、茜草、紫草、栀子、姜黄、黄柏染色丝绸用甲醇/水、10%硫酸/乙酸乙酯、2%碳酸氢钠剥均有一定效果,姜黄和黄柏染色丝绸也可以用乙醇和水剥。媒染染色丝绸用EDTA/DMF的无损方法剥效果好。五倍子和栗壳丝绸用水或70%乙醇剥效果好,靛蓝丝绸用吡啶、吡啶/水、DMF、乙酸剥效果好。热老化丝绸上色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和交联作用,剥效果不如未老化的纤维。如果剥试剂不符合后续分析的要求可以用蒸干重新溶解或者萃取的方法。

  • 标签: 古代纺织品 染料 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