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太原地区周围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明清时期堡,通过文物普查及查阅文献了解到,从其历史功能和用途来讲,明清堡主要为当时居民用以战争和防匪患为主,随着局势的日趋平稳,民族融合和贸易快速发展,堡又逐渐成为了集镇和商品的集散地。

  • 标签: 明清时期 堡址 防御 驿路
  • 简介:晋太尉、鄱阳人陶侃母墓,位于鄱阳县城东湖东边的牛岗咀,面对鄱江,背倚荐福,水秀山明,环境幽静.陶母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最近鄱阳县人民政府作出东湖开发改造规划,将陶母墓重建工作列入其中,以之作为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陶母墓址 陶侃母墓 考古工作 精神文明
  • 简介: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池中、后井村一带,是宋代名窑——建窑故地。1989年4月,我们在建窑遗址的牛皮仑山坡西北部,新发现一处唐代窑,现将调查结果整理成简报如次。一、调查情况窑依山坡建筑,座南朝北,为茅草复盖。堆积范围东西宽60、南北长100米。堆积层厚0.5~2.0米。窑中采集的标本,有瓷器、窑具等。瓷器器形以碗、碟、盏为主,壶罐次之,还有盏托、盒、碾船等。

  • 标签: 建窑 盏托 建阳县 水吉镇 圈足 盘口壶
  • 简介:为配合丰准铁路(丰镇——准格尔旗)建设,1990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榆林城发掘3座窑,分别编号为1990HYYI、1990HYY2、1990HYY3。窑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榆林村西北,处于榆林城西侧100米的黄土断崖上(图一),窑区前面(西面)是一条常年流水的小溪,名"水泉沟"。水泉沟西侧为宽阔的平滩。

  • 标签: 和林格尔县榆林 城窑址 榆林城
  • 简介:浙江上虞是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地。在历年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东汉至宋代的青瓷窑350余处,它们大多分布在曹娥江中游两岸的山坡上,章镇区的联江、上浦这一带是窑最密集的地方。1984年的文物普查中,我们在联江乡的黄蛇山和窑山发现了两处古窑。为搞清窑情况、器物种类及其它有关问题,笔者多次对这两处窑进行调查考察,同时采集了许多标本,并对器物大致作了分类,进行综合整理,情况如下:

  • 标签: 古窑址 上虞窑 蛇山 联江乡 越窑 考古调查
  • 简介:<正>江西鹰潭南为武夷山脉,北为怀玉山脉,两山脉南北麓相会处有信江自东向西流过,注入鄱阳湖。这一狭长地带为河谷冲积平原及丘陵地相间。自古以来,这里即为交通要冲,东可往浙江,西经赣中到湖南,南过铁牛关、江浒关经赣南可通闽粤,北可进中原。角山位于鹰潭市区以东约7公里的月湖区童家乡角山徐家村傍。童家河由东南流经角山徐家向西北注入信江。河南岸即为角山坡地,其北岸为河傍台地,俗称板粟山。窑即座落在角山西北坡及河傍台地上(图一)。

  • 标签: 角山 标本 江西鹰潭 窑址 原始瓷 口径
  • 简介:一九八二年文物普查时,我们对林岗坝古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采集了一批标本。最近我们为了进一步了解林岗坝古窑的堆积内涵,又进行了一次复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林岗坝古窑座落在会昌县城南两公里的林岗坝村,东面离湘江仅三十余米。流经县城东门外与瑞金流来的绵江汇合向西流入赣江,水上交通四通八达。西边二十余米处是会昌南面的通城大道。水陆交通甚为方便。

  • 标签: 古窑址 文物普查 底径 圈足 会昌县 东门外
  • 简介:七里镇窑遗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郊4公里处,濒临贡江北岸,接近章江贡江交汇处,窑沿贡江北岸分布长约1.5公里。这里水陆交通便利,瓷土和燃料资源丰富,晚唐创烧以来,延续至宋元,曾鼎盛一时。所烧产品,种类繁多,釉色丰富,造型秀丽,工艺讲究,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江西的名窑之一,也是国内瓷苑中的一朵奇葩。1959年七里镇窑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配合万安水电站基建工程,经文化部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5年11月至1986年1月、1986年10月至1987年1月先后

  • 标签: 七里镇窑 发掘简报 白釉 底径 圈足 黑釉瓷
  • 简介:瓷器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早、应用广泛、影响深刻的伟大发明之一,它渗透到了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 标签: 窑址 越窑 早期 浙江 人类历史 杰出贡献
  • 简介:一九八二年十月,瑞金县文物普查工作小组,根据谢坊公社社、厂干部提供的线索,在该社迳桥大队五里(又名石角)发现了一处古瓷窑。该窑因数年前所开简易公路而暴露出一个三角形窑废品堆积断面。我们从断面断面中采集了一批标本。并从这些标本中初步了解了该古窑的一些基本情况。

  • 标签: 瑞金县 古窑 文物普查 青釉 圈足 底径
  • 简介:<正>简家湾是个小村庄,隶属荆门市十里铺镇车坪乡新桥村七组。它的北面是同组的铁匠湾村;南面距十里铺镇约2公里;襄(阳)沙(市)公路擦村西而过。墓葬和窑紧邻村东,集中分布在略高于村庄的岗地上。发掘前这一岗地已改造成较平坦的水稻田。简家湾墓葬和窑,是一九八六年春,为配合湖北省的荆(门)沙(市)铁路建

  • 标签: 墓葬 窑址 随葬器物 水稻田 长方形 荆门市
  • 简介:喇家遗址四座齐家文化的房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发掘完成,在此后的数年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房及房内人类骨骸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改变了发掘清理后的原始状态。为了保护房和人骨遗骸,对房进行了物理复原加固和化学保护。采用金属锚杆牵入嵌入方式、沟槽内嵌入固定体方式、利用孔洞嵌放固定体进行土体夯筑方式等加固方法,并使用非水分散体丙烯酸树脂溶液进行喷洒或滴渗保护。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实施,可以使这一举世闻名的齐家文化之灾难遗迹重新展示于公众面前。

  • 标签: 民和县 喇家房址 灾难遗迹
  • 简介:邺城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白瓷的始烧地点,2014~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邺城地区的窑业情况进行了考古调查,共发现陶瓷窑5处,时代自东汉晚期至北齐。值得关注的是,在邺南城的东北、城内、西南均发现了烧制铅釉瓷胎器与青瓷器的窑场,且通过对窑具的分析推测,二者采用相似的窑炉与窑具烧制,仅胎釉与烧造温度不同,由此推测中国白瓷的诞生应为二者共同发展的结果,其中铅釉瓷胎器是隋唐三彩的先河。

  • 标签: 邺城 汉魏十六国 东魏北齐 陶瓷窑址
  • 简介:晋城泽州窑发现于2007年,是晚唐烧造低温釉器物的一处窑场。在晋东南和西安一带的遗址墓葬中屡见该窑产品。以往都将其归入了巩义窑或邢窑。该窑的发现为以后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晋城(古泽州) 晚唐 低温釉 瓷胎
  • 简介:全南渡田坑古窑,早在五十年代初省文物部门就有所发现。并有实物在江西省博物馆陈列、收藏。去年,经赣州地区文物科派员勘察,认为该窑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据此,在文物普查中,我们对此窑进行了重点调查。现将情况简述如下:渡田坑位于全南城东约三百五十米处(即今南全南造纸厂所在地),属丘陵山岗,座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北距全龙公路干线,南临桃江流域。渡田,顾名思义为渡工者耕。相传从前这里有一处较大的渡口,水陆交通颇为发达。故为发展瓷业提供了运输的有利条件。

  • 标签: 古窑址 田坑 江西省博物馆 文物普查 全南 鼓腹
  • 简介:今年3月,我们在南城县株良公社清理明墓期间,得悉在宏虎与云市大队相间的地面上有很多瓷片堆积,于是我们即往指定地点,进行了调查,计得窑两处。荷塘窑荷塘窑位于株良公社东南约三公里的荷塘村与古溪上曾堡村之间,紧依红旗水库。这里有瓷片、窑具的堆积,即俗称之窖岭。我们采集的能复原的器物只有碗和碟两种。

  • 标签: 古窑址 南城县 红旗水库 古溪 影青 土釉
  • 简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院陶瓷工作者赴全国各地古窑采集了大量瓷片标本,共计5万余片。这些资料涉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近180余个窑口,其时代上起商周下至清代,贯穿整个陶瓷发展历史,发展脉络极其清晰。其中以唐代到元代的窑标本最为丰富,有些标本可与出土或传世器物相印证,

  • 标签: 古窑址 标本 采集 对比 彩瓷 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