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四川邛窑现已是享誉中外的我国南朝后期至宋代的名窑,品种有青瓷(釉色有青、黄、褐、绿、黑、紫、蓝等)、白瓷、花瓷等等,器形有日用生活器具、文房用具、玩具等。邛窑在其长达七百余年的历史中,尤其是其辉煌期的唐宋时代,广泛地学习、借鉴、吸收我国其它地区先进的制瓷文化传统,不断发展,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品位和工艺技术,丰富品种;也不断以其独特的蜀地文化艺术和工艺科技影响全国许多瓷窑。邛窑在这种长期的同全国各地瓷窑间的文化艺术和工艺科技的相互学习交往中,使邛窑文化(下文我们将论及,邛窑文化为四川文化的代表,至少是四川文化的一个重要部份)走向全国,对我国的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科学技术等等,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 标签: 青瓷 釉色 器形 文化艺术 文房用具 民俗文化
  • 简介:大型泥塑《收租院》诞生于六十年代中期的大邑地主庄园,一开始展出,就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全国各大报刊争相报道和评论,全国主要的大中城市都复制《收租院》展出,观众成千上万,排队参观。《收租院》图册还由外文出版社以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六十年代、八十年代,

  • 标签: 《收租院》 泥塑 艺术特色 中国 雕塑艺术 人物形象
  • 简介:在中国古代,自先秦以降就一直有绘制历史画的传统。《楚辞·天问》中保留有关于历史画的记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和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述了从六朝至唐宋时画家所绘历史题材的画作,并且还阐明绘历史画时必须遵守真实性的创作原则。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绘画中,保存有不少历代画家所绘历史题材的画作。同时也保存有不少各代画家创作的描绘当时人物或社会凤物、习俗的作品,流传至今也可列入历史画的范畴。在西方世界,历史上也都有绘制历史画的传统。现存的西方历史画同样包括两类内容,一类是画家创作的历史题材的绘画;另一类是不同时期画家所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绘画,流传至今,也属历史画的范畴。在近代中国,画家在学习西画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画历史画的新尝试。新中国建立后,历史画出现了新的热潮。历史画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两点:第一要重视历史的真实性,第二是作品的艺术性,相辅相成,缺—不可。

  • 标签: 历史画 历史题材真实性 艺术性创作原则
  • 简介: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走向盛唐》大型中国文物展10月4日在大都会博物馆举行了面向媒体和部分文物研究人员的预展。

  • 标签: 中国 大都会 纽约 人员 美国 媒体
  • 简介:八思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藏族政治家,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他出生于西藏萨迦派世家,幼年学习佛教,10岁时来凉州,在这里生活、学习、成长。19岁离开凉州,跟随元世祖忽必烈,并被“尊为国师”,之后又“升号帝师大宝法王,更赐玉印,统领诸国释教。”他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超人的智慧,毕生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弘扬佛法。他在凉州的十年间,对藏族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 标签: 八思巴 凉州 帝师 成长 藏传佛教 藏族历史
  • 简介:1938年冬,“鲁艺木刻工作团”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成立,他们在团长胡一川的带领下深入太行山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艺术宣传工作。经过三年的奋斗,他们在敌后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许多人民群众、抗战官兵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木刻作品。1941年,胡一川带着部分木刻作品回到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进行了展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为延安的木刻创作带来新风。在1942年毛泽东文艺座谈会思想方针的指导下,延安木刻创作在“鲁艺木刻工作团”的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创作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艺术家交口称赞的木刻艺术作品,也成为抗战时期美术作品的经典代表,同时对当下的艺术创作思路有所启示。

  • 标签: 鲁艺木刻工作团 木刻艺术 民族形式
  • 简介:我国博物馆无论是数量增长,还是建设规模,都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博物馆建设有助于展现城市悠久历史和城市文化魅力,有助于满足社会民众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博物馆建设的质量才是博物馆事业的生命力所在。当务之急是树立博物馆系统的整体形象,明确博物馆领域的行业规范,提升博物馆队伍的综合素质,凝聚博物馆文化的社会共识。

  • 标签: 博物馆 数量 质量 思考
  • 简介:<正>《龙王礼佛图》(以下省称“礼佛图”)是敦煌壁画绘制中出现较晚的一种新颖题材。现据莫高、榆林两处石窟统计,尚存四十余壁面(约一百余平方米)。从目前断代资料认定:“礼佛图”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洞窟中,现存五代四十二个窟就有十三个洞窟(占30.9%)画有这种新型壁画题材。而最晚也是在北宋前期洞窟中出现过,宋代四十三个窟中也有七个窟(占10.9%)画有“礼佛图”。而在此后皆消声匿迹再不出现。这就:“礼佛图”是五代、北宋瓜沙归义军世守时期被绘制于洞窟中的特殊壁画题材。别的历史时期并不画它,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其次,从目前所

  • 标签: 敦煌壁画 佛教艺术 宗教信仰 宗教意义 魏晋南北朝 石窟
  • 简介:在201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第十届(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揭晓。“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展览荣获2011年度(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秀奖。

  • 标签: 优秀奖 甘肃 国际博物馆日 国家文物局 陈列展览 博物馆协会
  • 简介:甘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发生过许多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革命活动。甘肃特支的成立、南梁烽火的燃起、陕甘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路军鏖战河西以及甘肃全境的解放,均谱写了甘肃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实现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画卷。

  •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 中国革命史 历史事件 革命传统 革命活动 长征胜利
  • 简介:二十世纪是西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众多博物馆学理念与思想迸发的时代。1971年,法国博物馆学家雨果·德·瓦兰(HuguesDeVarine)率先提出了“生态博物馆”这一名词。时至今日,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已经历了近五十年,并在英国、瑞典、加拿大和中国等地生根发展。

  • 标签: 生态博物馆 苏格兰 斯塔 博物馆事业 黄金时期 二十世纪
  • 简介: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流通纪念币创作谈余敏对于设计制作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流通纪念币,各级领导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92年年中,中国造币总公司专门组织召开了由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司领导、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同志参加的设计会议,会上集思广议,...

  • 标签: 毛泽东 流通纪念币 诞辰100周年 领袖人物 设计原则 宋庆龄
  • 简介: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写天池笔意荷花图》,图上有张大千、溥心衍、于非闇分别题写的三段题记,作者未署年款,于非闇的题记中署明“癸未六月写三余于玉山砚斋”,有人据此认为此图创作于1943年:但从绘画风格、书法风格和大千先生当年的行程来看,此图应是三十年代初作品。

  • 标签: 张大千 艺术风格 断代
  • 简介:张大千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家,同时也兼具收藏家、鉴赏家、作伪者和书画商等多重身份。其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内容兼及释道、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各门类,既能作工笔小品,也能绘写意巨作。这些作品突出地体现了张大千致力于从传统艺术中吸收养分,从而以摹古、拟古、融古、化古的方式进行创作的现象。因此,要全面、深入阐释张大千的创作渊源、师法对象、作品风格,就不能不对其收藏、鉴赏活动进行准确的把握。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张大千的收藏变化与创作演变之关系,对其20世纪上半期的艺术创作做出较深入的阐释。

  • 标签: 大风堂书画录 大风堂名迹 摹古 融古自运
  • 简介: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在物质文化领域,文字记载则不够全面、具体和形象,给学术研究造成局限。直到20世纪中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学者在继承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的形象史料,结合文献对文化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形象史学的理论方法逐渐为学界认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完全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研究表述的中国通史,是形象史学创新理论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工程的竣工还可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语言和国界的读者展示中国历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华文明 形象 史学 工程
  • 简介:诸家学者以《广清凉传》卷下载录的湖南楚王于公元947年送供五台山的记载而判定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的创作年代为947年或该年之后的结论是不可靠的。笔者从该五台山图中“永昌之县”的设置时间、莫高窟第61窟的开凿完工时间以及其它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考察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的创作年代应为943年至947年之间的农历四、五月份。

  • 标签: 莫高窟第61窟 五台山图 永昌县 超化大师 马希范
  • 简介:自19世纪后期美国博物馆发端以来,教育就是博物馆一项明确申明的工作目标,这在各博物馆的工作宗旨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美国博物馆教育的动机和职责却常常是不明确和不重要的,其工作方式也常常是不正规和不系统的。从历史上看,美国博物馆的核心任务与其职能密切相关,即博物馆主要是文化的收藏所,而不是民众的教育者。

  • 标签: 1960-2000年 美国 博物馆 工作方针 教育功能
  • 简介:5月24日上午,邰立平、杨洛书、高凤莲等30位民间艺术家从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等人手中接过聘书,成为首批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大师,最长者78岁,年纪最轻者仅33岁,涉猎的艺术门类包括年画、剪纸、布堆画、泥塑、木偶、脸谱、皮影、面塑、风筝、织锦、唐卡、弓箭、造纸等。作为我国艺术科学最高研究机构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承担中国艺术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同时,还承担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近5年间,与大批民间艺术家和项目传承人共同工作,为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得到搜集、整理、记录。

  • 标签: 民间艺术家 艺术创作 艺术大师 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化保护工作
  • 简介:<正>《韩擒虎画本》(以下简称《画本》)一卷,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院,编号S·2144。全卷二百一十八行,凡五千七百五十二字。1950年,王庆菽先生从伦敦抄回,经过校理后编入《敦煌变文集》。这是一篇描写隋文帝杨坚建立帝国和韩擒虎立功事迹的话本小说,也是敦煌话本小说中保存的较为完整的作品之一。对于这篇小说,过去曾有许多学者论及,但没有人作过全面的、深入的研究,以致在一些问题上造成差误,从而影响了人们对敦煌话本小说,乃至唐话本、宋话本的正确认识。因此,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这篇作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笔者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对作品的标题、抄卷、创作时间、抄卷时间、本事和体制等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谬误之处,请读者指正。

  • 标签: 敦煌写本 敦煌地区 职官分纪 节度使 供奉官 隋文帝
  • 简介:《郭氏家庙碑》系颜真卿专为唐中兴名将郭子仪父亲郭敬之而作,原碑现藏陕西西安碑林。晋祠所藏虽为后世翻刻,但其翰墨从容、稳健厚重,不失颜氏风骨。又兼碑刻中涉及众多历史事件、人物,因此极具研究与欣赏价值。

  • 标签: 《郭氏家庙碑》 郭敬之 郭子仪 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