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学界关于古代中国和美洲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检视,归纳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古代中国和美洲间交流的问题是世界性课题,必须以考古学为核心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唯有立足科学可靠的硬证据,才有助于厘清历史的真相。

  • 标签: 古代中国与美洲 文化交流 研究检视 硬证据
  • 简介:本文是作者2007年5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纪念敦煌学一百年(1907—2007年)国际会议”上提交并宣读的论文中译本。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其第二次中亚考察(1906—1908年)过程中,于1907年春、夏两季到甘肃省敦煌县考古。当时,敦煌县农民正在进行抗缴采买粮的运动,敦煌一带又流行瘟疫白喉。斯坦因乘敦煌县局势不稳定之际,利用敦煌县文武官员全力处理官民矛盾、无暇顾及文物保护的机会,在莫高窟与王圆禄道士秘密交易,骗购大批藏经洞文物。随后,斯坦因又利用敦煌县农民暴动后甘肃西部政局混乱之机,将藏经洞文物运出甘肃,造成敦煌文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外流。

  • 标签: 斯坦因 王圆禄 中国官员 敦煌 莫高窟 藏经洞
  • 简介:中学历史科教学的思想教育目标是通过让学生掌握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认知中国古代文明与近现代历史文化的成就以及先辈们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所作的努力与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高尚的理想情操。基层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文物

  • 标签: 基层博物馆 农村中学 历史教学 历史文化 爱国主义精神
  • 简介: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主题,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博物馆是公众的朋友,二,公众是博物馆的朋友。这里的公众含义也是广泛的,它不仅仅是指博物馆参观者,它还包括博物馆事业的支持者。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不仅要努力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为社区服务的宗旨,

  • 标签: 中小型博物馆 公众互动 公众交流 服务意识
  • 简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的交往,是关于沈周其人其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作为明中期文坛领袖并积级参与绘画品评的李东阳,是北京文官群体中具代表性的人物,且与沈周往来颇多。本文从李东阳对沈周绘画的鉴藏入手,结合存世绘画作品与文献记录,考察交往的建立与收藏途径、题跋与品评、鉴藏行为与沈周绘画的互动等细节,试图厘清以李东阳为代表的明中期北京文官群体对沈周及其绘画的态度。本文得出结论如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的交往,有赖于苏州籍北京文官的促成,书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沈周的绘画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域产生需求,与北京文官的持续关注和频繁的鉴藏活动相关。北京文官的鉴藏行为,曾对沈周的绘画产生影响,而沈周在绘画主题与风格上的选择,也积极地回应并参与到了北京文官的生活和文化空间之中。

  • 标签: 李东阳 沈周 北京文官 绘画鉴藏
  • 简介:一些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石质葬具上带有明显的中亚祆教因素,反映了远离故土的粟特人在中原的生活风貌和对本民族文化的保留情况.墓葬形制以及出土的石质葬具明显地具有中原文化传统,是受到了中原礼制艺术的影响,反映了中原文化与中亚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情况.

  • 标签: 粟特人 石质葬具 礼制艺术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