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河南省门峡地区东汉墓葬中出土的胡人俑一般总是成对出土,并与单只陶狗组合在一起。本文认为胡人俑的产生是与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影响有关,胡人俑与陶狗出现在墓葬中是为了保护墓主人抵御恶灵的侵害。

  • 标签: 三门峡灵宝 胡人灯俑 东汉墓葬 粟特人 陶狗
  • 简介:的起源和艺术发展,也和历史上其他事物一样,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前进,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实用到观赏的渐进过程。尤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使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更加锦上添花,在古代艺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起源于火。可以推断,人类发现火后,在用火的最初阶段火不分,除用火防止野兽侵袭外,同时兼照明。所以我们在谈的起源时,最早可推到火的使用。我国用火的历史很悠久,远在170多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已经知道用火。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不但使用火,而且知

  • 标签: 中国猿人 古代艺术史 古代文化 瓷灯 出土情况 新石器时代遗址
  • 简介:  慈寺为小召的属庙,俗称"五塔寺",是一处藏传佛教的寺院.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小召喇嘛人京向朝廷呈请批准建立此寺庙.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由清廷赐名"慈寺".如今仅存山门和金刚座舍利宝塔,金刚座舍利宝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为配合呼和浩特市小召广场建设,呼和浩特市文物管理处对慈寺其它遗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就慈寺的宗教涵义及其它相关问题作如下考释,望就教于方家.……

  • 标签: 宗教涵义 慈灯寺宗教 涵义考释
  • 简介:山,在成都市蒲江县白云乡与雅安市名山县马岭乡交界处,距蒲江县城20公里,海拨845米。该山是汉唐宋时蒲江盐井井盐运销名山、雅州(雅安)、黎州(汉源)古道必经之地,山崖上遗留有较大规模的摩崖造像。对于看山摩崖造像,1992年新修的《名山县志》竟记述为“看山,……明洪武元年(1368年)起,在735平方米的崖壁上共刻神像12龛。”当成明代摩崖造橡。

  • 标签: 蒲江县 看灯山 摩崖造像 考古研究
  • 简介:X射线荧光在确定石头制品的起源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常常用于黑曜石的鉴定,同样还用于鉴定玄武石以及其它火山岩石。

  • 标签: X射线 玄武 荧光 考古 色散 能量
  • 简介:邛窑是四川省邛崃县十方堂、尖山子、固驿镇等南朝、唐、宋时期窑址的统称。本世纪三十年代,军阀唐式遵盗掘、破坏邛窑后,今人对邛窑及其省油灯的认识也就开始了。省油灯是四川邛窑一类很有影响的器物。

  • 标签: 邛窑 邛崃县 省油灯 考古学
  • 简介: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东汉绿釉陶孔雀,1964年出土于陕西省潼关吊桥镇,是一级文物。四川汶川5·12地震致使其在陈列柜内倒翻,断裂为70块碎片,为了能够重新展览该件珍贵文物,必须对其进行修复。本工作在东汉绿釉陶孔雀每件碎片(块)的现状调查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陶胎和修补材料的XRF、SEM分析,制定了修复方案。采用预加固、清洁、拼对、黏结、补全、补色等措施,完成了复原性修复工作。修复后的东汉绿釉陶孔雀已能够达到陈列展出的要求。

  • 标签: 东汉 绿釉陶孔雀灯 修复
  • 简介:古代木材的发掘和保护已成为当今考古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研究领域。本研究基于海门口遗址的实例,利用荧光、偏光技术对木材解剖学的分析,从而得到古木腐朽等级的划分及加固方法的可行性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古代针叶材的腐朽初步分为4个等级;酚醛树脂加固古木较之天然树脂有更为理想的支撑细胞壁骨架的加固效果。

  • 标签: 荧光 偏光 腐朽等级 加固程度
  • 简介:为分析判断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对宁夏博物馆藏5件齐家文化玉器进行无损检测分析。结果表明,5件玉器所含元素及相对含量与和田玉相似。再借助齐家文化历史史料的有关信息,可推断为和田玉成分;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测得5件样品的拉曼光谱图,通过与和田玉样品拉曼光谱图比对,最强及次强特征峰位整体与之相似。可以明显看到透闪石矿物的特征峰,两种检测分析结果相互验证。研究结果为探索齐家文化玉器的玉质和玉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准确的数据支撑。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 齐家文化 无损分析
  • 简介:75、致陈宝箴(1897年11月16日)长沙陈抚台:湘鄂小轮一事,黄道嗣东自湘来,所言尚未明晰,鄙人酌中定议,极力推广,仍严定限制。现拟令湘鄂两省,通筹合办。行长江者准其拖货,行湖南者,仍不准拖货,外江内湖成本合凑,利益均分。湖北商股有限,湖南商股易集,尽可添入长江。至南北商本,孰多孰少,或南七北,或南八北二,均在所不问。其长江一路,上推广至宜昌,下推广至武穴,但不准出境至九江,以免与招商局章程有碍。惟长江小轮,只准拖货,不准载货,既免招商局阻拦,且不致夺厘金以归洋税。至船数多少,并不限制,多多益善。所以特准长江拖货者,日本新添长江十轮,加

  • 标签: 陈宝箴 洋税 电稿 南八 抚台 武昌城
  • 简介: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 标签: 微探针型X荧光光谱技术 香港青釉瓷残片 化学组成 源区判别
  • 简介:<正>1981年初夏,焦作市郊区待王乡赵张弓村农民,在村西北地1里许抗旱挖渠道时,发现一座唐代墓葬,出土“开元通宝”铜钱两枚和一件足罐。该墓为竖穴土洞墓。墓道宽0.8米,底部距地表2.7米,甬道处宽0.65米;墓室东西长2.15米,南北宽1.45米。墓室内有人骨架一具,头西足东,仰式葬,停放在平铺的一层卵石之上,无棺木痕迹。两枚铜钱分别置于头部与手部(其中一枚已锈毁)。足罐置

  • 标签: 唐三彩 开元通宝 土洞墓 铜钱 墓葬 图案
  • 简介:从广义上说,唐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有唐彩烧造窑场的省份有河南、陕西、河北及四川等,其中河北窑场是指在当时以烧造白瓷而闻名遐迩的邢窑。如内丘县西关附近窑场曾发现盘、杯、罐、钵、盂、壶、鍑等釉陶制品,与白瓷、黑……

  • 标签: 瓷器 唐三彩 考古资料 白瓷 唐代 盛唐时期
  • 简介:《纸上繁华——李伟先先生旧藏纸币掇英》一书的初稿完成了。在编撰过程中,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限于篇幅,未能充分的展开。现辑其中的两三张纸币,考述略加详细,发表于此,以求教于大家。

  • 标签: 纸币 近代 编撰过程
  • 简介:古钱造伪古今皆有,目的在“射利”。造假手段花样翻新,各种档次一应俱全。造伪者利用人们寻珍、觅宝、猎奇心胜的心理投其所好,辅以诱骗捏造,鼓动如簧之舌,或雇佣“托儿”,引人入胜,让人自己上套。高水平的假钱甚至老专家也失足落水,初学更不在话下,经验教训可谓多矣,现将我所见例介绍如下。

  • 标签: 古钱 古今 用人 专家 经验教训
  • 简介:在公元前316年以前,汉代蜀郡、广汉郡直到犍为郡这块地方,被中原人称为蜀国。“蜀”的得名,《说文》说是“葵中蚕也”。这种虫子其实并不是蚕,应写作“蝎”,是一种天蛾科的昆虫。由于它一旦受到攻击,便会蜷曲起来,露出身上特殊的斑纹,很像一对毒蛇的眼睛,使各种动物望而却步。它外形似蚕,却又令人生畏,所以常被哲学家用来说理。

  • 标签: “古蜀” 中国 四川 蚕丛氏 鱼凫氏 柏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