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始自1904年(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的中国近现代郑和研究,至今已整整100周年。百年来,郑和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开拓阶段(1904—1934),即对已有史料进行科学评估的阶段;二、新资料发现的阶段(1935-1949);

  • 标签: 郑和研究 中国 史料 21世纪初 信息资料中心 明朝
  • 简介:1930年我进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1980年在北京大学筹建社会学系时我又担任了北大的教授,其间虽然跨越了50年,却一直与北大保持着很深的关系,这是因为燕京、清华、西南联大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无法与北大分开.而从北大正式建立社会学系到今天,已经20个年头过去了.回头看一看,七十多年来,我从青年时代选择了社会学和人类学这一门学问,把了解认识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实现"志在富民"的愿望作为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因之这门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成了我一生中一项主要的天职.

  • 标签: 21世纪 社会学 中国
  • 简介:有的学者在总结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历程时.对于近代史学的新形势,有“新史学方法论的三种体系”的分析。以为“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一”,即:“王国维、陈寅恪、汤用彤、柳诒徵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主体论史学流派,提出了近代新史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类型。他们强调在传统学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近代西方学术方法发展出新史学方法。”而“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二”的表现,是“胡适、傅斯年等提出了近代新史学方法的另一种发展方向”。

  • 标签: 21世纪 中国史学 实证研究 历史发展 学术思想
  • 简介:1、粤东客家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客家人素以勤劳、艰苦、刻俭而著称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改变山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各级干部和群众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粤东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标签: 粤东客家地区 珠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 客家精神 旅游业
  • 简介:自2080年代以来,郑和研究逐渐成为引人关注的显学。其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学科及内容,已超出了历史学研究的范畴,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新的材料和新的方法,值得认真地总结和吸收。这是20年来郑和研究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应该指出,郑和研究的繁荣得益于我们所处的充满活力、锐意创新的时代,也更得益于海内外学者的不懈探索。笔者结合21初的郑和研究,谈一些个人想法和思考,与诸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欢迎批评指正。

  • 标签: 21世纪初 郑和研究 明朝 家世 历史事件 加文·孟席斯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末20初新疆在政治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益的整合举措,认为其重建和规范了新疆的统治秩序,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新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其消极、失败的一面也不容忽视。

  • 标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疆 政治整合
  • 简介:15初,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中国海军的先驱者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和2万多海军官兵,历时28年,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不仅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更是开辟了中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走向远洋的先河。战略海域运用的近和远,是衡量一国海军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21是海洋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海军也正面临从混水走向蓝水、从近海走向远洋的新的战略性转折。今天,我们回首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实践,更感到其意义重大,具有震撼性的历史穿透力。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国海军 21世纪 历史条件 世界航海史 15世纪
  • 简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21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价值在于: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给21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正确指导;它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基础上所作出的新的理论结论对21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揭示了21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问题;它指出了21多模式社会主义新的共同本质规定性;它揭示了21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 标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 21世纪
  • 简介:21上半叶是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年代。面对发端于西方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华民族将凭借什么样的“文化自觉”融入国际社会的主流而保有自己的特性,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背负沉重传统包袱的人文环境进行适应性变迁的方向是什么?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和国内有许多不同的观察和预测。创造历史源于对民族传统的历史自觉,我们对历史看得有多深,就会在现实中走得有多远。因此,时代的挑战,激发了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生机。21的中国史学,势必反省传统的研究模式,省察视野的盲点和盲区,开拓时代要求的新课题,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

  • 标签: 海洋人文类型 21世纪 中国史学 社会价值 历史研究
  • 简介:冯友兰在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哲学探索,为21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无论是哲学研究还是哲学制作,都与时代的要求密不可分,因此,21的中国哲学也一定要回答新世纪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社会文化问题.(2)哲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它具有民族特色,因此,21的中国哲学,一定要用民族的语言,接着传统中国哲学中的问题往下讲.(3)21的中国哲学,只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指导下,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根基,以西方哲学为营养,在三者间的良性互动中重建并复兴.

  • 标签: 中国哲学 冯友兰 西方哲学 哲学史 哲学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
  • 简介:<正>卡尔梅克人带着他们已定型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统来到了俄罗斯,在新的土壤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卫拉特—卡尔梅克文字“托忒”文一直被卡尔梅克人广泛使用到1925年,这种文字是卡尔梅克人的祖先在几个世纪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之一。这样的文字是编年史、纯粹的卡尔梅克文学诞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流传至今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书面材料证明了卡尔梅克书面词汇的高度发达,如编年史、文献、公文、函

  • 标签: 卡尔梅克人 四卫拉特 卫拉特人 文学艺术 编年史 文学作品
  • 简介:由于同一定时代背景相联系,20的国内老子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以西学解老,二是注重校诂与考证;中期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大陆学者自觉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注重分析老学的阶级属性及哲学性质,1973年马王堆帛书的出土为这一时期的老子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后期的老子研究是在大陆与港澳台四地研究趋于一体化、国内外老学界交流合作频繁的背景下进行的,80年代初注重反思,80年代中期以后的研究在视域上不断拓展,在层次上不断深入,1993年郭店楚简的出土使得学术界在诸如版本及作者、老子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先秦儒道关系等问题上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并基本达成共识.

  • 标签: 老子 中国哲学 自然
  • 简介:一、诸邦部时代(约公元前6、7——公元6末)1、公元前六象雄长松协伯弃希大帅()用象雄文著《疗毒雍仲旋》()。2、公元前126年泽拉嘎玛约德()与聂赤赞普()述说“有毒就有药”()。用解毒药。3、公元前一能制手脚触之即可侵染,置人于死地的毒药。出现野牛角早产儿急救术。

  • 标签: 公元前6世纪 公元10世纪 西藏医药学 历史发展
  • 简介:冬日的阳光,透过宽敞的玻璃窗,斑斑驳驳地洒在老人身上。她满头银发,映衬她那白里透红的脸庞,愈显出百岁老人的独特风采。在这20即将结束,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人间大地的时刻,老人在她那位于古都南京东郊的家中,接受亲友和接踵而来的记者们的祝福,精神格外地好,她那风趣幽默的话语,不时引得满堂欢笑。书房一侧墙上,悬挂着一幅书法条幅,她的秘书严敬先生告诉我,这是老人的新作。这首题为《新世纪述怀》的诗全文是:

  • 标签: 百岁老人 新世纪 20世纪 玻璃窗 南京 21世纪
  • 简介:19末,西方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开始对壮族进行研究。202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开始了对壮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壮族研究深入开展;90年代随着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壮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20下半期国外学者对壮族的研究情况。

  • 标签: 20世纪 壮学 研究
  • 简介:<正>从马可波罗和卢布鲁克时代起,各个时代的蒙古学家都能在哈剌和林找到需要进行科学考察的材料。过去一段时间,这座成吉思汗第一代后王的都城被看作是疯狂的汗国掀起一个又一个侵略浪潮的某个秘密心脏,后来又被当作考古废墟,最后被认为是统一13蒙古诸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这些概念都非常准确地反映了蒙古学本身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认识水平。今天人们对于哈剌和林的兴趣是由草原经济结构游牧与定居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力求揭示出迁移制度中定居与游动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

  • 标签: 成吉思汗 游牧民 哈剌和林 形成过程 城市建筑 都城
  • 简介:《17—20蒙古政治预言》序[匈]艾丽斯·萨尔科兹(AliceSarkozi)预言与人类本身一样古老,它几乎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之中。没有一个民族,无论是文明的还是野蛮的,不相信有某种未来的征兆,而且还有人可对此加以解释。涉及世界末日及长期...

  • 标签: 20世纪 蒙古文学 西藏 哲布尊丹巴 蒙文文献 文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