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Web2.0环境下引发高校危机事件主要原因:信息交流的扁平化与干预机构的科层化、网络空间的虚拟交往、以及高校风险评估“堵”为主处理模式是高校危机事件形成的根本原因、客观因素以及主观因素。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预警;逐步实现干预机构组织的扁平化;逐步提高网络交往的标示性;逐步建立“疏”为主、疏堵结合的高校危机干预模式。

  • 标签: WEB2 0环境 高校网络危机事件 干预机制
  • 简介: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扩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维度。教育者要利用议程设置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主动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准确把握议题的选择、发布、引导、转换、传播和话语,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动能、新场域、新引擎、新载体、新形态和新话语。

  • 标签: 新媒体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议程设置理论 新维度
  • 简介: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的窗口,也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性、战略性区位之一。由于边疆民族地区边缘的地理位置、差异的宗教信仰、异同的民族文化,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愈加复杂。另外,国际利益的冲突、反华势力的渗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迥异、政治冷漠与政治激进的影响以及国内民族分裂分子、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分子的阴谋与破坏而引发各种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因此,提升国家主体文化在各民族国家认同建设中的分量,夯实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培育各民族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一体化路径。即在承认民族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整合民族政治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是规避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认同 公共危机事件 规避机制
  • 简介: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还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有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学校
  • 简介:诚实守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目前,导致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既要完善高校诚信教育体系,拓宽诚信教育的渠道,也应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用制度规范保障高品质诚信人才的培养。

  • 标签: 大学生 高校 诚信危机 诚信教育
  • 简介:香河事件是日本制造的华北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于香河事件,据笔者有限的查阅,目前尚无研究专文,只是在一些通史性的著作中偶尔有简略提及;其观点较为一致,都认为这是一次日人与汉奸勾结制造的反动事变。这当然不假。但日人与汉奸又是怎样制造这一事件的呢?事件的经过到底怎样?这一事件的发生、扩

  • 标签: 县政府 华北事变 保安队 日本人 汉奸 县长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乐理课程教学是高校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所有理论课程的奠基石。在当下,提高高校乐理课程教学效率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网络时代下高校乐理课程的改革,研究改革的基本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 标签: 网络时代 高校 乐理课程 改革 原则 措施
  • 简介:借鉴自然科学中的混沌系统理论和罗伯特·杰维斯的复杂系统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展现国际体系中含有意义的随机性微观事件对系统的影响。1914年“七月危机”欧洲外交过程中奥匈帝国的匈牙利首相伊斯特万·迪查在大臣会议上的表现,就是这样一个特定的随机性微观事件。研究这一随机性微观事件,可以揭示微小的孤立事件是如何通过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同时,利用反事实假设证明,可以说明在国际政治这一混沌系统中,随机性微观事件的差异是如何被系统的过程放大,并最终导致了系统的巨大差异。

  • 标签: 国际体系 随机性微观事件 复杂系统 七月危机 反事实假设
  • 简介:大学英语传统模式教学早已无法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网络自主平台辅助教学的新型模式渐渐走入民办高校。结合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对于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 标签: 民办高校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网络平台
  • 简介:1925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在发动第二次东征的同时,拘禁了时在广州的川军总司令熊克武,并在广东北部出兵歼灭了熊部川军,此即轰动一时的"熊克武事件".

  • 标签: 事件始末 熊克武事件
  • 简介: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是历史上有名的美酒之乡。20世纪60年代的社教运动中,这里曾发生过一起闻名全国的政治风波,即“高沟事件”。然而,长期以来,该事件在共和国史书乃至江苏地方史中甚少提及或语焉不详。近年来,随着原始档案的解密及一些亲历者回忆录的逐渐问世,我们对这起事件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笔者通过对原始档案、地方志和个人回忆录的梳理,试对“高沟事件”作一揭示。

  • 标签: 事件 原始档案 60年代 20世纪 政治风波 江苏省
  • 简介:抗战胜利后,知名学者吴宓教授应聘到武汉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当时,驻武汉的法国总领事黎伯想拉拢学界名流,竭力向武汉大学示好,不仅给学校捐赠大量法文书籍,而且主动提出派领事馆人员到武大外文系讲课。他还通过国民党湖北省官场要人程潜、何成浚等人,

  • 标签: 吴宓 事件 武汉大学 抗战胜利后 知名学者 领事馆
  • 简介:巍巍长白山,浩浩图们江,是我国东北边疆的国防屏障。20世纪初叶,日本帝国主义打着所谓解决中、朝界务问题的幌子,向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了一场有预谋的侵略活动,我国延边地区的爱国志士在吴禄贞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致使纠缠三年之久的间岛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暂时遏止了日本侵略者向东北扩张的野心。尽管清政府慑于日本的压力,在“间岛”问题上作出了一些让步,但毕竟是清末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一次少有的胜利。这段历史被史学界称为“间岛”事件

  • 标签: 事件始末 岛事件 间岛
  • 简介:  在潘汉年的革命生涯中,对敌斗争和统战工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都干得十分出色.而1955年发生的潘汉年冤案使一代英才蒙受千古奇冤.在他含冤27年后,终于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获得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实事求是地对他的一生作出公正的评价,充分肯定他的功绩.……

  • 标签: 事件真相 潘汉年镇江 镇江事件
  • 简介:1954年11月份,安徽省怀宁县桃园乡突然发生了一起所谓“富农分子舒明焕篡夺乡领导权”的事件,当事人舒明焕被撤职并受到刑事处分,株连者达20多人。经《安庆报》、《安徽日报》、《人民日报》相继报道,并配发社论和评论文章,一时轰动全国,这就是流传社会的“桃园事件”。

  • 标签: “桃园事件” 《安徽日报》 《人民日报》 刑事处分 评论文章 领导权
  • 简介: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形势下,中共福建省委为了“利用和平民主运动”,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城市工作”,于1945年8月成立了中共闽江工作委员会,积极拓展党在城市的工作。1947年1月,闽浙赣区党委决定将闽江工委改为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以负责开展东南各省的城市工作。城工部成立后,围绕着开辟第二战场的任务,将党在城市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地配合了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然而,正值城市各项工作如火似荼进行之时,却发生了令人扼腕痛惜的城工部事件

  • 标签: 城工部事件 中国 福建 城市建设 阮英平 历史教训
  • 简介:枣庄有句形容场面混乱的俗语,叫“乱得像七二五一样”,这句话的出处是文革期间发生在枣庄的“七二五”武斗事件,亦称“枣庄反党叛乱反革命事件”。事件发生在1967年7月25日至26日,是文革中枣庄地区两派不同观点群众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武斗流血事件,也是枣庄地区两派群众组织派性激化的表现,是林彪、“四人帮”在山东的代理人下效禹一手制造的、

  • 标签: 枣庄地区 事件 文革 群众组织 “四人帮” 代理人
  • 简介:参加的原因1923年,我在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原名武昌高师)历史社会学系读书。当时我系教授有李汉俊先生。他在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以后,来我校任教,讲授唯物史观和社会学及社会问题两门功课。社会问题中有两大问题,一为劳工问题;一为妇女问题。有一天,李汉俊老师向我系同学说:“我们在课堂上对社会问题只讲了一些理论知识,若不与实际相结合,体会是不会深刻的。譬如劳工问题,若不亲自参加工人运动,是不行的。目前有一个好机会,就是京汉铁路在郑州开总工会成立大会,你们是否愿意以来宾资格去参加呢?”此时正值寒假期间,有的同学乘此假期他往,有的不愿去,只有我们四个

  • 标签: 京汉铁路 林祥谦 总工会 李汉俊 打倒军阀 施洋
  • 简介:周恩来在其长期革命生涯中用过许多化名或笔名。学生时代,用过伍豪、飞飞和翔宇等名;1927年到1931年,他在上海中共中央担任领导工作期间,又用化名冠生、周少山等,对国民党反动派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1947年3月,国民党重兵进攻延安,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周恩来协助毛泽东在转战陕北中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为迷惑蒋介石的密码员,也为了保密,

  • 标签: 国民党反动派 事件 启事 中共中央 革命生涯 学生时代
  • 简介:哑吗勒案是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它造成中国、葡萄牙、澳门两国三方关系史的逆转。案发很大程度上是哑吗勒等力图推行澳门殖民战略使各方矛盾激化所致,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清朝当局将民众放在外交前置地位的思路。案发后,葡澳当局乘机侵夺中国在澳门的主权,而清朝有关当局的应对则过分软弱。

  • 标签: 葡萄牙人 政务委员会 理事官 两广总督 汛兵 事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