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我和南初次见面是在1946年10月的涟水保卫战前线,距今已有52年。上海解放后,南任青年团安徽省委书记、青年团华东工委第二书记,我在华东海军,时常来往。20世纪50年代,我们又先后调到北京工作。1988年我离休,南也从福建退下来,两家仅隔着一条

  • 标签: 福建 公共汽车站 自行车 武夷山 省委书记 工作人员
  • 简介:它是水泊的精灵:优雅、圣洁、忠贞!它的学名叫大天鹅,很早就是人类的朋友,在古代文人的诗文里,它的名字叫作"鹄",也被叫作"黄鹄"或"大鹄".它在青海拥有"冬宫";21世纪以来,在青海湖的种群数量,每年稳步递增.它被鸟类学家李来兴备加关注,最近我们访问了中秋节后才从青海湖考察回来的他,他兴奋地对我们说:青海湖可望成为冬季的天鹅湖……

  • 标签: 青海湖 古代文人 21世纪 种群数量 天鹅湖 中秋节
  • 简介:“鸿门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到楚汉之争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事件。每当谈到这段往事时,伯总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说他“奸”者有之,说他“忠”者也不乏其人。

  • 标签: 项伯 泄密 刘邦 历史事件 鸿门宴 “忠”
  • 简介:”的思想方法,主要是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种种联系的基础上.将大脑储存的知识经验“盘活”,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为人处事、治学作艺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经验转移”、“思维统摄”和“感”三个层面上的表现,要求既敏锐又准确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达到“”的境界.首先必须“突破一点”.即在自己的专业与本职工作中“弄通”,进而达到“一”。

  • 标签: 知识经验 客观事物 思想方法 “盘活” 融会贯通 为人处事
  • 简介:<正>自司马迁提出“通古今之变”及其后世受封“史子”以来,中国史学史上著述通史及以“”命名史籍者就多起来了,以古代史学而言,编著通史者有梁武帝、杜佑、司马光、郑樵、马端临,等等;“”命史者有《通史》、《史》、《通典》、《资治通鉴》、《文献通考》、《文史通义》,等等。而在司马迁之前,《世本》、《竹书纪年》等也是通古今,只是未以“”命名而已。近代以来,著述通史者更是继踵出现。看来,中国史学有个通古今的古老传统。故章学诚有“通史家风”之说。白寿彝先生很重视这个传统,既著文评论又身体力行。今值白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及八十寿辰之际,我想试谈多年来面聆先生教言的一点心得及研究“”的传统的肤浅体会,借以祝福先生寿高泽长,并祈教正。

  • 标签: 司马迁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竹书纪年 秦汉之际 通典
  • 简介:1936年,南(崇德)以学业和品德全优的成绩,从上海强恕同艺学校毕业。这年夏天,他到福建省长乐县政府报到,安排为园艺技术员,管理县城公园、路边树木和专员公署庭院的花卉草木,后来当上苗圃主任,负责管理一块拥有10多亩规模的花圃,为美化城镇提供适时花木。

  • 标签: 项南 县政府 福建省 技术员 管理 县城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洛阳早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时,总免不了要提到156工程:156工程单位更是以此为自豪。的确,这是一段值得怀念的历史。然而,什么是156工程?156工程中洛阳有哪几项?如何正确评价156工程?对这样的一些问题。人们并不完全了解,在认识上也有某些偏颇。本文试图就这样一些问题作点探讨,并以此就教于广大读者。

  • 标签: 工程 洛阳 工业建设 社会主义
  • 简介:最早勾画蓝图2000年,习近平在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任上撰写了一篇题为《长者风范公仆榜样》的缅怀文章,文中说道:'南是一位具有长者风范和个人魅力的领导人。我是在1985年组织上调我来福建时,才第一次见到南……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南当时就谈到了在福建修建高速公路的计划与梦想.

  • 标签: 高速公路建设 习近平 福建省
  • 简介:本刊讯2018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其中,客家山歌剧、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兴宁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技艺)、竹板歌(梅江五句板)、元宵节(兴宁上灯习俗)、元宵节(西河漳溪墟扫街灯)5个项目入选名录,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标签: 省级 广东省人民政府 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州 制作技艺 元宵节
  • 简介:雅》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方以智(1611~1671)的代表作,向以“考据精核”见称Ⅲ,卷首三卷,包括《音义杂论》、《读书类略提语》、《杂学考究类略》、《藏书删书类略》、《小学大略》、《诗说》、《文章薪火》,相当于学术通论;正文五十二卷,又分疑始、释诂、天文、地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

  • 标签: 《通雅》 音义 正文 方以智 姓名 称谓
  • 简介:丽水市碧湖镇有一座我省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济堰。她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迄今已将一千五百年,至今仍发挥巨大的水利功能,是碧湖平原农业的命脉。

  • 标签: 丽水市 通济堰 水利工程 中国 浙江 历史发展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权威考古学刊物《考古》杂志和8个国家级文物考古机构,2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文物考古机构,11所重点大学的考古文博院、系共同评选的“中国20世纪100考古大发现”显示,河南省作为文物大省,共有17考古大发现入选,名列全国第一,安阳殷墟以最高票名列百之首。中国20世纪100考古大发现评选,评选范围为1901年~2000年间中国(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在内)的重大考古发现。要求一是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二是在国内外产生过重大的社会影响,三是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中国20世纪 河南省 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发现 河南陕县 文化遗址
  • 简介:美国大学学术独立的8原则:1.学术自由,并以职业安全保障学术自由。2.不允许商人学者或学者商人存在。3.官员不能读在职博士。4.不允许政府官员任兼职教授。5.不允许称导师为领导。6.不允许给人提包和开车门。

  • 标签: 美国大学 学术独立 学术自由 不允许 安全保障 政府官员
  • 简介:<正>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六十年代末叶推出,嗣后如风卷残云般席卷欧美的解构(Déconstruction)理论,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种晦涩艰深,且是疑义丛生的玄学。英国学者大卫·诺维兹,在其《隐喻、德里达和戴维森》一文中,干脆便说:“任何试图揭示解构论的本质,予此种学说与实践一个客观的详尽的阐说的努力,都注定立时便陷入窘境,因为说来矛盾,就解构理论的实质而言,这类详尽阐说根本

  • 标签: 德里达 对立概念 解构理论 传统哲学 形而上学 解构论
  • 简介:加紧建设中的六十二工程德吉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为支持西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使酉藏人民到本世纪末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在去年7月中央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落实了援建西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62个工程项目。会后,从国...

  • 标签: 总投资 工程项目 西藏自治区 雅鲁藏布江 工程建设项目 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 简介:通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致使通州交通极为发达。同时通州又是京畿重镇,都城的东大门。举凡南漕转输京仓、江南塞北的山泽百货,以及商贾行旅等人流、物流,都蜂拥往返于自朝阳门,经八里庄、十里堡、三间房、杨闸过八里桥至通州西门这条京大道。真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极盛一时。

  • 标签: 大道 地理因素 通州 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