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分析人类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的众多矛盾时,人们时常使用“根本矛盾”、“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等概念。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却存在明显的歧异。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文中,把贯穿整个近代的两大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称为“基本的矛盾”.把中日矛盾称为当时的“主要的矛盾”。这里,他对“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这两个概念是区别使用的。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这两个概念的用法却有了改变。

  • 标签: 历史发展 “根本矛盾” “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 哲学理论
  • 简介:唐代初年文坛上出现一种矛盾现象:作家写手们在理论上把南朝文学作为"亡国之音"痛加批判,而在创作实践上却又追随南朝文学的轨辙亦步亦趋,甚至踵事增华。对南朝文学既爱且恨的矛盾在这一历史阶段表现得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学自身发展的延续性与重大社会变迁之间的不协调。

  • 标签: 初唐 文学理论 矛盾 成因
  • 简介:内发发展是指社会变迁由该社会内部的发明创造引发,反之,由外部传播引发的社会变迁则属于外发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论背景是以帕森斯为代表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严格来说,只有美、英等少数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属于内发发展,非西方社会则是学习西方文明而实现的外发型社会。后发国家的外发发展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社会进化发展阶段的内在成熟程度;

  • 标签: 内发发展 东乡 农村发展 民主村治 市场经济
  • 简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企业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企业理论也同样处于不断发展与演化过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理论发展脉络进行回顾和梳理,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整理出典型的企业理论,并作出简要的述评,以期厘清企业理论发展脉络和逻辑演进路径,并对企业理论的研究内容作出评析。

  • 标签: 企业理论 契约理论 能力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网络理论
  • 简介: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由沙滩搬到了西郊原燕京大学的校址。父亲身为副校长当然得随校搬迁。但据我了解,他和我母亲一样都不想搬迁,他们都喜欢独门独户的小院,宁静、安详。可父亲一向"明哲保身",逆来顺受。学校要他搬到新址北大燕南园,他就只身先搬去了,

  • 标签: 矛盾心态 父亲 汤用彤 院系调整 高等院校 燕京大学
  • 简介:发展研究与各国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利益诉求密切相关。1500年以来,发达国家占尽了先发的优势并获取了全球化的绝大部分红利。后发国家如何在这样一种格局中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实践为这样一种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使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多元化的可能,也使得发展理论本身更加丰富多彩。只有在多元化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和平发展为主导的世界才有可能,而占全球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才可能真正分享到世界发展的红利,这应该是社会主义实践对发展理论以及世界发展本身最大的贡献。

  • 标签: 社会主义实践 发展理论 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 简介:<正>《水浒传》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佼佼者,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一百二○回本较百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情节。游国恩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评论一百二○回本增加的这部分说“文字比较简略”。这一简略,就出现了一些细节的矛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水浒全传》“再版说明”中也指出:“七十一回以后,虽有一些精采节目,但情节时有矛盾。”本文就一百二○回本征田虎、王庆诸回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百回本和一百二○回本共同存在的不妥之处作些讨论。

  • 标签: 吴用 公孙胜 《水浒全传》 燕青 晋宁 百回本
  • 简介:就传世文献观察,春秋时代以礼、义并称最为普遍,义是礼的质,礼是义的文,内容与形式互为表襄。孔子对义并不否定,但义之所以为义,应有更深层的根据,由是而提出仁。仁的意义虽经丰富扩宽,但就其本质言仍然无法解释“杀身成仁”之类行为如何可能;因此促使孟子仁、义并举。在其四端说中,仁之端收窄还原为恻隐之心,而义之端则指追求合理性的价值意识,基於此一价值意识,人类种种道德行为才可以得到解释。在这个意义上,孔子特举仁而孟子仁义并举,是儒学理论发展的自然需要,在其思想系统内部具有有机联系。

  • 标签: 孔子 孟子
  • 简介:民族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在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求真务实,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

  • 标签: 民族工作理论 党的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政治生活 邓小平理论
  • 简介:桂南会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发生在广西境内的一次大规模战役。陈诚将其分成四个阶段:“一、敌军钦州湾登陆至进陷南宁(1939年11月15日至12月17日)。二、我军对南宁之反攻(1939年12月18日至1940年3月25日)。三、桂南对阵(1940年3月26日至10月12日)。

  • 标签: 1939年 1940年 矛盾 烽火 钦州湾 南宁
  • 简介:本文认为当下的刘锡鸿研究中存在贴标签的现象,先将其归属为保守派,然後就从保守的定性观察他的一切,结果是遮蔽了刘锡鸿的真实面相。梳理史料,可以发现他的一生陷在双重矛盾中而不能自拔:一重是政治理念上变革与保守的结构性矛盾,一重是个人品格中理性认知与趋炎附势的品质之间的矛盾。随着情境条件的变化,矛盾的不同方面此长彼消主导了他的言行,使得“变革”和“保守”两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出现在他的言行中,只有抓住这两重矛盾才能解释刘锡鸿的内心和一生。本文对变革与保守的矛盾,主要通过他出使之前参与“海防筹议”的讨论以及出使中对西方文明进行的考察予以分析,重在突出他倾向於洋务的一方面;对理性认知与趋炎附势的矛盾,主要通过他个人的性格特徵和官场中的利害关系进行分析。

  • 标签: 刘锡鸿 海防筹议 英轺私记 脸谱化 心理矛盾
  • 简介:大学新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在面临大学新异刺激时,会出现各种适应性问题。本文从认知发展理论背景出发,分析大学新生产生适应性问题的原因,从而探究适应性教育的方法。

  • 标签: 大学新生 适应性 认知发展理论
  • 简介:<正>英国资产阶级两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在议会中占次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在野党,行使“反对”职能,并起着“后备政府”的作用。但在英国,反对党并非很快获得“反政府”之权并能参与轮流执政的。从政党的出现到反对党在政府中合法地位的确立,其间历时悠久。英国统治阶级对反对党政治作

  • 标签: 政党 监督政府 英国政府 议会 反对派 资产阶级
  • 简介: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是一个需要不断认识、发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列宁不仅第一个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而且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有了一些崭新的认识。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认识,以求能更深入地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标签: 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 发展生产力 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道路 新经济政策
  • 简介:在我国方志学学科的现代建构中,认清、梳理、把握方志学内在的研究范式,是现代方志学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方志学研究范式的概念、功能以及历史进行简要考察和阐述,明晰现代方志学研究范式的基本范畴,便于更好地推动方志学学科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 标签: 方志学 范式 学科发展
  • 简介:本文就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作了简要的论述。以例证形式提出了人类学民族学哲学理论缺失、“田野调查”研究范式老化及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重心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充分证明了人类学民族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当下社会所面临的理论需求和指导。学科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学术的一个增长点,是促进人类学民族学创新的新路径。

  • 标签: 人类学民族学 理论创新
  • 简介:经济区域级差是指由诸多因素构成的能引起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方面的等级差别。目前,由于客家地区多处于山区,地理环境和传统观念形态造成了交通不便、土地有限、观念落后等区位劣势,经济尚不发达,迫切需要发展。本文试以经济区域极差理论为指导,从客家地

  • 标签: 经济区域级差理论 客家地区 经济发展 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 意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