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明初废除制以后,臣、相国、相公等前代非正式的宰相称谓广泛存在于明人语境之中,明人关于的文化体认依然清晰。明人以理想之所应具备的业、体与度等尺度品评本朝阁臣,功业与为之道并重,徐阶与张居正等人因之所获评价不同。总体来看,明人在有之历史记忆与无相之现实环境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君政治思维,之所以存在之价值如何、阁臣是相与否等种种争论,表明明人在废之后的无所适从。然而臣可议,制却是不可触碰的政治禁忌,明人在政治思维与实践层面皆未能突破"阁臣类"的桎梏,未能发明出彻底解决行政中枢权责游移的调适之道,阁臣终究难于自处,这是晚明政治困局的重要致因之一。

  • 标签: 相业 君相 相论 明代
  • 简介:WHOISIT韩国HipHop艺人,因《江南style》而火速红遍全球。先生是一位韩国嘻哈歌手与词曲作者,他以幽默有趣的影片与表演著称。7月15日,朴载发布了单曲《江南style》,过去一个月间,此曲以不断重复和非常容易传唱的旋律火速红遍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流行乐市场,MV中令人忍俊不禁的"马步舞"也被竞相模仿,已经出现了几千个模仿这个MV的视频。

  • 标签: 江南风格 韩国人 软实力 歌手 模仿 幽默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我在国谊宾馆任保卫科科长期间,曾参加过不少重要会议和重要首长的接待保卫工作,其中一次特殊的接待任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成员 机组 台湾地区 保卫工作
  • 简介:“递祖述”是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提到的一种文学现象,历代诗家从诗字、引事用典、诗体和风格方面对“递祖述”有不同的阐释,但都重在对师承借鉴关系的辩证批判。同时,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学术现象,“递祖述”广泛见论于史学、医学、哲学领域。“递祖述”分形式和内容两层面:形式上以史家为代表,注重史著体例的因袭;内容上具有守正出新、守旧蹈袭和守虚论异三重内涵。诸家对“递祖述”内涵的不同侧重内在地包含了复古与通变的思想。本文在探讨“递祖述”作为学术现象和治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诗学内涵及其在文学理论史上的重要影响和启示。

  • 标签: 递相祖述 治学 诗学 复古 通变
  • 简介:闽西谚语:'风水先生指一指,石匠师傅累半死。'这是说营建工程要听从风水先生的安排。所谓'风水',是地术的一个俗称。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凡兴工动土,都要察看地形环境,看它是否得'风'得'水'.然后择宜土,避凶地。清人范宜宾注郭璞《葬书》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 标签: 范宜宾 葬书 地形环境 相宅 水则 青乌
  • 简介:1995年7月25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发出《关于调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的通知》。《通知》指出,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现将指导小组成员及正、副秘书长名单公布如下:

  • 标签: 中国地方志 小组成员 领导同志 副秘书长 1995年7月 指导小组
  • 简介:本刊讯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泉州市的理事,11月7日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座谈会。省政协原副主席、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荣春,省炎黄研究会副会长黄杰、汤金华出席座谈会。会上成立了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泉州联络组。座谈会由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联络委员会主任汤金华主持。与会的15位理

  • 标签: 炎黄文化 泉州市 文化研究 座谈会 博物馆 联络委员会
  • 简介:<正>马伯(1840~1939年),江苏丹阳人,生于丹徒(今镇江)。原名建常,改名良,字伯,晚号华封老人。马伯祖辈自明末起信奉天主教。他11岁时,瞒过父母,独自乘船偷偷来到上海,进入法国人创办的依纳爵公学(后改名徐家汇公学)读书。1862年又入徐家汇天主教耶稣会小修院学习,受

  • 标签: 马相伯 震旦学院 毁家兴学 徐家汇 耶稣会 国民政府
  • 简介:唐代吐蕃的宰相制度,是吐蕃官制中最具变化和代表性,且影响吐蕃王朝最深者。吐蕃王朝的宰相制度,历经四变:其一为独制;其二为众制;其三为僧制;其四为回复众制。其中众制的推动与实施,对吐蕃王朝影响极其深远,包括确保了悉补野氏政权的祚命,稳定了当时吐蕃的政局,阻绝了臣下太阿倒持的现象,赞普重新站上了国家最高领导者的位置,也使得赞普王室手中多了操控吐蕃政治与吐蕃氏族生态的利器。文章以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纪年》及吐蕃碑刻铭文为主要史料,勾勒出吐蕃众制的部分轮廓,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包括众的官衔、员额、任期、职权以及众是为大论的候补入选等,认为吐蕃成功地师法唐朝的众体制,且深得众制的精髓,再次证明了唐蕃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 标签: 吐蕃 政治制度 宰相制度 众相制度
  • 简介:芮传明先生近日完成了封摩尼教“、心、念、思、意”等“五种净体”的研究,我得以先睹为快。他的研究引起了我的兴趣,草成此文,希望于其大作有所增补。最近又得读张广达先生大作《唐代汉译摩尼教残卷——心王、、三常、四虎、种子等语词试释》,更觉得应以此文就正於张广达先生。

  • 标签: 中国 古代汉语 语词
  • 简介:百年桃李盈天下马伯(1840———1939),原名志德,又名建常,改名良,字伯,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1840年3月17日(清道光二十年二月二十四日),生于江苏丹徒。马伯出生之日,正值英帝国主义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之时...

  • 标签: 马相伯 《新华日报》 桂林市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政府
  • 简介:荣辱与共中国从1966年开始.经历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科技管理瘫痪,研究机构被肢解,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被迫停止科研工作.下放到农村或厂矿劳动.有的甚至被判冤狱.中国的科技发展遭到严重破坏。

  • 标签: 荣辱 科学技术工作者 文化大革命 科技管理 研究机构 科技发展
  • 简介:曾孝宽(1025~1090年),字公绰(一字令绰、一字孟绰),晋江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左右丞相曾公亮次子。曾孝宽以公亮恩荫踏上仕途,务实求真,积极进取,累迁至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右丞相,积极参与改革时弊,是北宋改革派的重要成员,也是宋代第一位以文臣人枢密院者。被誉称为“门高才”。

  • 标签: 宋代 务实求真 积极进取 枢密院 改革派
  • 简介:本文由汉帝国成立之历程,考察刘邦集团侍卫组织的组成结构和战时职能,并从其王朝化的历程和特色当中,思考其对汉初侍卫组织成立的影响。在组成结构上,侍卫组织原以舍人、中涓、谒者等散从近侍为中心,至屯兵霸上以后,渐以郎将、郎中等统兵军职为主体。就组织职能而言,散从和统兵两职系皆需内充侍卫、外从征伐,且因近侍属性而需执行临时性的军事任务,说明战时体制下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然在王朝化历程中,两职系职任分以侍卫和战斗为主,为汉帝国成立后的侍卫化和科层化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侍卫组织 散从职系 统兵职系 战时职能 王朝化历程
  • 简介:《诗词曲语词汇释》,张著。平装上、下两册,精装一册,共六卷。前有目录,篇末附笔画索引。这是一部专门收录并解释宋元时代特殊语词的书。初稿写成于1936年,定稿于1945年。书成后的当年,张就与世长辞了。张相生前曾为此耗去了大半生的精力。不难想象,老人身居斗室、孤灯深夜,扶病写作,心织笔耕,辛劳备至的

  • 标签: 诗词曲语词汇释 笔画索引 特殊语 宋元时代 宋金元 胡震亨
  • 简介:昆仑丘与西王母以及与之有关联的众多神话人物,构成中国神话的一个庞大家族。昆仑多义,大而别之,有地理昆仑与神话昆仑。本文所论,仅限于神话昆仑与山神西王母。(一)“神话昆仑”是一个有限制的概念。昆仑之丘是“帝之下都”,是诸神聚集之山,如同聚集了众神的古希腊之奥林匹斯山。昆仑之丘又是“天地之脐”、“天之中柱”,把天地连接起来。(二)西王母的原是昆仑山神。西王母居于玉山,穴居,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其职司是刑杀之神。西王母又兼为古之医巫。(三)西王母是昆仑之丘(西王母之山)的王者。她有自己的领地,显系一个原始部落的女头领(酋长)。

  • 标签: 西王母 昆仑丘 山神 血族 神话 昆仑山
  • 简介: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件帛图,原图无题,整理者据帛图中“则有形”四字为题。目录首见於2004年文出版社出版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第90页)。其具体内容,最早由陈松长先生撰文介绍并研究。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三号汉墓 文物出版社 学说 道家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给予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而先进文化,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发展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特征。

  • 标签: 中国 地方志 理论指导 生命力 地方特色 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