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费老离我们而去已五年多了。在他百年诞辰前夕,我又重读他的一些著述,回想起他对我的教诲,他一生丰富而坎坷的经历、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和为人处世做学问的品格,

  • 标签: 费孝通 治学 百年诞辰 为人处世
  • 简介:<正>清代的学术文化,最突出的有二个中心:一为脱离现实的朴学系统,另一个为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这个结合现实的史学系统就是以黄宗羲、章学诚为首的浙东学派。浙东学派的开山祖是黄宗羲。他生活于明末清初,为学赅博,一生主要从事讲学授徒和著书立说,浙东学者多承其学。至如一代大师,开辟蹊径,师教乡习,濡染成风,甬、绍硕学大师,前后相继,著名的有万斯大、万斯同、黄百家、邵廷采,李邺嗣、

  • 标签: 浙东学派 黄宗羲 章学诚 万斯同 全祖望 浙东史学
  • 简介:古之学者分天下学问为文章之学、训诂之学、儒者之学,即文章、考据、义理;考据以通辞,文章以达意,义理以闻道,三者不可偏废.治经闻道是戴震一生治学生涯中所孜孜追求的,本文试通过解析戴震关于义理、考据、文章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阐述,探讨戴震的治学路径,以期利于后学.

  • 标签: 文章 戴震 考据 义理 治学之道 儒者
  • 简介: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值得所有中国人回顾、思考和纪念的重要时刻。“四十而不惑”,我国经济经过波澜壮阔的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探索找到了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这一代人是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人和受益人,深深地为“中国奇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与改革开放同成长我的大学时代是中国经济改革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的时期,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攻读经济学专业。

  • 标签: 教学 专心 治学 经世 中国经济改革 改革开放
  • 简介:“玄妙观中三年少,老寓京华东城道。”这是叶圣陶先生在题我的《桐桥倚棹录题词》抄本的一首七古中开头的两句。这“三年少”,说的是他自己以及顾颉刚先生与家父王伯祥先生。他们都出生于上个世纪之末,又同在苏州草桥中学(今苏州市一中)读书,志同道合,终于成了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而老年又欣逢盛世,都搬到了北京工作,并都住在东城。顾颉刚先生由于勤奋努力,只向真理低头,勇于不断补正一己之不足与舛误,终于成为现当代最有成就

  • 标签: 顾颉刚 叶圣陶 阿拉伯语 碑帖 陈从周 中国古史
  • 简介:陶宗仪(1329-1412),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浙江黄岩陶阳人(今路桥峰江),自称天台陶宗仪。他是温台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是宋至明清承前启后的学术大家,也是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卓著贡献的重要人物。他立身高洁,才华横溢,博闻多识,卓有创见。他在人文学科,以至自然学科的探索和研究,思路开阔,著述极多,是带有开拓性的一代学者,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故赢得历代文史大家的高度关注和赞誉。称其为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学家、人文学家;也还有称他为我国出色的百科全书大家。他的《辍耕录》、《书史会要》、《说郛》等著述,可和洪迈《容斋随笔》、沈括《梦溪笔谈》、赵汝适《诸蕃志》、宋应星《天工开物》、李自珍《本草纲目》等相比美,堪称宋明以来的海内一代名作。

  • 标签: 学术文化 陶宗仪 《容斋随笔》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本草纲目》
  • 简介:当前,随着国学热的升温,'传统文化进校园'受到了空前重视。这于学校而言,既是拓宽办学视野、打造办学特色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校管理者必须思索这样的问题:如何跳出皮毛化吸纳的窠臼,从更深层次上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切实提升办学品质;如何打破散乱化教育的僵局,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让师

  • 标签: 仁让治学 彰显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中国情
  • 简介:<正>孙常叙(又名晓野)教授是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汉语词汇学家,在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也有显著成就.祖籍河北省,1908年生于吉林市一个小职员家庭.自幼好学,高小时始读《说文解字》;初中时,与同学作《金石小集》,又在学《说文古籀补》基础上试作《石鼓文简释》.1926年至1929年夏,在吉林省第一师范学校后期师范文科读书.当时高晋生(亨)到校任教,孙常叙从他学《文字学》和先秦诸子,并得以读到《高邮王氏四种》和王国

  • 标签: 教授治学 《楚辞·九歌》 古汉语 书写形式 文字学 东皇太一
  • 简介:<正>容庚先生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省东莞城人。生于1894年9月5日,卒于1983年3月6日,终年九十岁。先生少年即醉心于金石之学,壮而弥笃,由文字而及器物,进而及于史迹。毕生著书二十余种,论文及其它述作近百篇,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和收藏家。容庚先生出身于晚清书宦世家,其高祖、曾祖分别是道光年间的贡生、举人、祖父鹤龄系同治恩科进士,外祖父邓蓉镜官至翰林,父亲为光绪丁西科拔贡,世代皆习举子之业。但先人早逝,直接给他以亲炙的是四舅邓尔雅和从叔容祖椿。邓尔雅是广东有名的书法篆刻家;容祖椿工于绘画。先生从小就受到长辈学术与艺术的熏陶,这对他一生的治学影响极大。1913年,当他还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就已经对金石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开始研习吴大徵的《说文古籀补》和桂馥的《缪篆分韵》时,即萌发补辑之意。1917年中学毕业,不复升学,与弟妹策划共同采集篆籀之见存者为《商周秦汉文字》一书,后因种种原因而未果。1922年,先生与三弟容肇祖北上求学,路过天津,挟

  • 标签: 容庚 彝器 治学特点 《金文编》 图录 吉金
  • 简介:一代宗师,"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堪称是中国民俗学界之泰斗.本文从构建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理论框架、不断开拓和持之以恒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悉心培育民俗文化人才三方面,介绍了钟敬文先生对中国民俗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治学风格.

  • 标签: 钟敬文 学术贡献 治学风格
  • 简介:最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学科经历了机构的急剧增长和前所未有的知识拓展。然而,与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比较文学这些邻近的学科不同,它仍然没有生成能够影响整个人文科学的“大思想”。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形?对此有何应对之策?本文分三个方面予以阐释:首先,回溯了国际关系学作为政治学分支的持久性界定问题;其次,指出应依据自身学科相互关联的问题群——即(社会)多样性的重要性来重新确定国际关系学的基础;最后表明重新确定国际关系学基础如何开启了它的跨学科潜力。具体而言,“不平衡与综合发展”提供了国际关系学的“大思想”可以传播到其他学科的一个范例,因为通过把多样性的意义付诸实践,它揭示了“国际”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世界的因果意义和构成意义。

  • 标签: 历史社会学 国际关系学 国际理论 政治学 不平衡与综合发展
  • 简介:1990~1993年,笔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导师是钟文典先生。“考研”时,由于选择报考单位定向培养名额,因此,毕业之后,直接到定向单位——右江民族师专(今百色学院)历史系工作。当时,广西只有广西师大、广西民院、玉林师专、右江民族师专设有历史专业,前两校招本科生,后两校只招专科生。1994年,笔者开始担任历史系副主任,加上长期做百色地方史的研究,所以,跟钟先生有较长时间的交集,对他“两条腿走路”治学方法了解颇多,践行弥久。

  • 标签: 治学方法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 民族师专 历史系 硕士学位
  • 简介:那特硿对德国国家学在近代日本的传播和明治政府建立普鲁士式国家官僚政治制度发挥了有力的影响。由其在束京大学的讲议辑录而成的《政治学》,对国体与政体、国家概念(Conception)与国家观念(Idea)等概念作了明确的区分,并对各国立宪制度的历史由来、法理与实际及其利弊得失加以论述,具有历史学派国家学的特徵。该书出版後不久就被译成中文,再藉由报刊、新学书目和图书广告的宣传,成为清末宪政运动的一种思想资源.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那特硿 政治学 国家学 立宪 晚清
  • 简介:廖平一生坎坷,锲而不舍,潜心著述,屡遭诬诋、夹击,甚至革职查办,从不停笔,以近140部著述遗世,成为我国近代最著名的经学家。但从廖平为治经学所遭到的排诋、夹击的经历中,可使人领悟学者风范,从毁誉互参中窥清末民初学术门户壁垒森严,文人心态的整合变异以及世相种种。

  • 标签: 廖平 文人心态 世相 经学大师 经学家 尊经书局
  • 简介:地理政治学有两种内涵:广义的地理政治学指任何专注地理环境和政治现象之间互动联系的研究,狭义的地理政治学指基于历史上海权与陆权的相对重要性及由此引申的战略含义阐发的一整套彼此密切联系的理论。作为一种特定的理论形态,地理政治学包含两类不同的变量:一类是地理变量,即自然地理变量和人文地理变量;另一类是技术变量,即物质技术和组织技术。地理政治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两类变量间互动联系及其政治性和战略性含义的科学。

  • 标签: 地理政治学 现实主义 均势论 心脏地带 海洋国家 欧洲大陆
  • 简介:在台湾的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罗联添先生是耕耘极为辛勤,因而收获也极为丰硕的一位学者。特别是在唐代文学研究方面,我以为罗先生是年资较深一辈学者的代表,他的治学思路的平实通达,他所追求的谨严的学风,都与大陆学者年龄相若的学人有极为相似之处,而同时罗先生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 标签: 治学成就 台湾学者 韩愈研究 大陆学者 唐代文学研究 牛李党争
  • 简介:我诞生在上个世纪的第一个壬申年。那一年(1932),日本军攻占了锦州,东北全境沦陷。我,瘦小枯干,伶仃失祜。虚度77载,对八旗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近读张佳生新作《八旗十论》,浮想联翩。想到自己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亡国奴。小时候,只知道自己是满洲正黄旗人,却不知道是中国人。想到张佳生纯系汉族人,从事满族研究三十年,“衣带渐宽终不悔”,到了退休的年龄,还在“研究”,敬业如初。想到张佳生的《八旗十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独到视野,

  • 标签: 八旗 治学严谨 意会 满族研究 中国人 汉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