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欧阳修主要怀疑《周易》之《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的孔子作说和部分爻辞有“臆出之说”。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周易》文本和流传的深入认识,具有一定的文献学意义;但另一方面更表现了他浓郁的理性主义经学思想,他怀疑《周易》有革新儒学的意义。

  • 标签: 怀疑 《易传》 理性主义 新儒学
  • 简介:宋代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牡丹专家。北宋天圣年间,他在洛阳任留守推官四年,后又多次来洛阳,深为洛阳牡丹所吸引,所陶醉。他喜爱牡丹,赞美牡丹,还精心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他在该书中把著名的洛阳牡丹品种、发展状况、栽培技术、风土民情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记述,为“洛阳牡丹甲天下”美名的传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研究历史上的洛阳牡丹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料。

  • 标签: 洛阳 史学家 文学家 文献资料 风土民情 天下
  • 简介:这是最近读了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欧阳修的想到的.战国后期,秦赵长平之战最终以秦军彻底战胜赵军为结局.秦军前后歼灭45万赵军,赵军主将赵括也丧身于秦军的箭镞之中.那么,败将赵括是何许人也?即著名成语"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此公自幼学兵法,喜论兵事,自以为天下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其实他毫无实战经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空头军事家,而且人品也有问题."若听其言则可用,然用之有辄败人之事",因此,欧阳修评价说,赵括"虚谈无实而不可用".但赵孝成王偏偏青睐他,偏要重用他,甚至不惜临阵换将,以赵括替代秦国畏忌的良将廉颇.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 标签: 欧阳修 《为君难(下)》 领导干部 工作作风
  • 简介:近几年,每一次到琅琊山醉翁亭,我都不由得思问,为什么欧阳修离开我们已经近千年了,但他的名字依然时刻与滁州紧紧地相连着?为什么欧阳修在滁仅三年,滁州却与欧阳修一生结下如此深厚的不解之缘?

  • 标签: 欧阳修 滁州 解读
  • 简介:旷继(1897—1933年),男,汉族,贵州省思南县人,中共党员,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早年入川参加反对清政府的四川保路同志军,投身民主革命;后人川军当兵,任连长、营长等职;1926年在崇宁县(今属郫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冬,代理川军第7混成旅旅长职务。1929年6月领导全旅在四川蓬溪县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任总指挥。

  • 标签: 川陕苏区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员 民主革命 思南县
  • 简介:<正>唐人文集较完整保持原貌传留至今者不多,《欧阳行周文集》就是其中的一部.该文集的版本传流情况,至今尚无专文研究.《欧阳行周文集》,唐国子四门助教欧阳詹撰.今传世本分为10卷本和8卷本两系统,有多种刻本和抄本,甚为复杂,致后人疑惑.先谈10卷本情况.唐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李贻孙在其《欧阳行周文集序》中言及该集的纂集经过;

  • 标签: 版本考述 万历 周文 欧阳詹 唐人 宋本
  • 简介:<正>曾国藩第三次任两江总督时曾入住煦园(现南京长江路292号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内)。他在园内新造正宅大小房屋及亭、台、楼、阁等计1189间,规模“极宏壮矣”。既有核文批稿的公案房,又有对奕围棋的桐音馆;既有澄波素襟的不系舟,又有明窗临水的忘飞阁。但他几乎每天必到的却是督署东边的一座高楼。这与他的眼疾有关。

  • 标签: 遗址博物馆 曾国藩 柱石 近代史 长江 对奕
  • 简介:河南,既是我的父亲刘建最后工作过的地方,也是他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下面讲述的,就是我所知道的一些父亲主政河南十七年之初,如何克服“信阳事件”所造成严重困难局面的故事。

  • 标签: 河南 刘建 事件 信阳 工作时间 父亲
  • 简介:引子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夏日,在浏阳河畔的一条街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像是在找寻故地,眼神中流露着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在这条街上,他来来回回地徘徊着,努力寻找沉睡于童时记忆的'营盘巷'……'记得走进巷子没多远,应该就是家父的那幢祖屋,院子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柚子树,叶子绿绿的,院子对面应该还有一座木塔,那时候我们都叫它八角亭。'他向周围的人问路,人们都摇头。一位白发老翁

  • 标签: 君子风 坦荡君子 欧阳山尊先生
  • 简介:范承,沈阳人,字苏公,号眉山,自称九松主人。为相国太傅文肃公范文程三子。生于明辛巳年三月十八日,死于康熙甲午年二月一日,享年七十四岁。

  • 标签: 范承勋 政治家 生平 清朝 人格修养
  • 简介:甲午战争后,“侨资”被清廷认定为芦汉铁路建设的重要资金。盛宣怀与张之洞、王文韶等人共谋,将张振从南洋调回国内,共同参与铁路的筹建,张振侨领和富商的身份成为他们应付清廷及对付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张振主张以包揽广东境内的铁路修筑权以吸引富有的粤侨商人的投资。在实践中,张振被任命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和通商银行的第一总董,成为一面引进“侨资”的旗帜,并完成了在南洋的招商任务。张振介入芦汉铁路建设,成为晚清时期引进侨资的先声,对此后侨资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及晚清华侨政策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张振勋 芦汉铁路 侨资 晚清
  • 简介:今年是广东省新方志工作30周年。回顾在地方志工作的日子,特别在1995年后协助黄拔主任做市县地方志工作的过程,有许多感受让我难以平静。

  • 标签: 主任 地方志工作 交往 广东省
  • 简介:略论欧阳修与包拯相知相违关系刘思祥欧阳修与包拯共事北宋仁宗朝达25年之久,既未成为以道义相交的朋友,也不是冰炭难容的政敌。庆历中两人政见暖违而章奏交锋,嘉佑中两人讳于“蹊田夺牛”以至终生契阔。本文通过这段沉默的往事,探索留给后世的点点启示。一、欧阳修...

  • 标签: 欧阳修 三司使 张方平 范仲淹 庆历之际 庆历新政
  • 简介:上一次我们讲了,《秋声赋》从“余谓童子”开始,一直到“乃其一气之馀烈”,是假借童子的问答,来说秋天的形状。说秋之色,如何;秋之容,如何;秋之气,如何;秋之意,如何;秋之声,如何。

  • 标签: 《秋声赋》 欧阳修 历史文化 中国
  • 简介:孔继(1792—1842)字开文,号炽庭,是孔子第69世孙,故刻有“天南圣裔”的印章。他的先祖是于宋代迁来广州城西彩虹桥附近的,元代又迁至南海县的罗格围,并人籍南海县。他的祖父是靠经营盐业起家的,父亲孔传颜是位小有名气的秀才,在广州濠畔街建有“濠上观鱼轩”,藏书4万余卷,孔家子弟就是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潜心学业的。

  • 标签: 先祖 生平 彩虹桥 祖父 元代 宋代
  • 简介:回首广西省立艺术馆(以下简称艺术馆),还得从欧阳予倩谈起。1938年夏,欧阳予倩接留日同学马君武(时任广西大学校长、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的邀请信,由上海经香港到桂林,着手桂剧改革。在桂林逗留4个月,他把《梁红玉》改编为桂剧剧本,国防艺术社将《梁红玉》铅印成书,欧阳予倩亲自指导南华戏院桂剧班进行排练,并在正阳路南华戏院演出,连演28场,场场满座,破桂林桂剧演出记录。由于《梁红玉》影射了当时国民党对外消极抗战,对内压迫百姓,刺痛了国民党的一些头目,使欧阳予倩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加上在桂剧改革方面与马君武存在分歧,于是在《梁红玉》演出结束后,欧阳予倩8月底就离开桂林到香港去了。但是,《梁红玉》的演出

  • 标签: 欧阳予倩 艺术馆 广西省 桂剧 桂林 国民党
  • 简介:重新考察欧阳修诗文革新的对象及任务,对准确把握北宋文学发展史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学者有关本专题的分析和讨论,普遍受到“运动”思维的制约,所得结论大多有悖历史真实。事实上,欧阳修从来没有反对过杨亿及其“西崑体”诗文,而所谓“太学体”也不过是流行於学校及科场之间的一种应试“时文”,它既非“古文”,更难成为欧阳修诗文革新的主要对象。至於庆历四年(1044)和嘉佑二年(1057)发生的两次科考事案,其核心目的在於优化为国取士的“人才”标准,而不是变革文风。欧阳修诗文革新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融通古今之变,辨析文道之争,整合南北文风。欧阳修、尹洙、梅尧臣及苏舜钦等人超越时流的创作成就,为此次诗文革新大获全胜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 标签: 北宋 欧阳修 诗文革新 对象 任务
  • 简介:敦煌研究院的老辈专家史苇湘、欧阳琳伉俪先后于2000年和2016年去世。作为后学,每次缅怀两位老人的艺术和学术成就,追忆与他们一起度过的岁月和受到的教诲,思念之情久久不能释怀。与敦煌一见钟情1943年9月,四川省立美术专科学校迎来了新一届的青年学子,其中就有19岁的史苇湘和欧阳琳。开学不久,被后世誉为国画大师的张大千先生带着他

  • 标签: 伉俪执着 史苇湘欧阳琳 执着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