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汪洋是新中国人民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杰出的制片家又是卓越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家,北京电影制片厂主要创始人,长期担任北影厂厂长。他过去还是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有过重要贡献的革命戏剧家。在抗战初期我就认识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们又汇集在电影线上。早在1938年12月,我们抗大从延安来到敌人后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冀西山区,在离当时日寇占据的石家庄、保定不到一百公里的灵寿县西面山村里陈庄镇一带,开办抗大第二分校。当时我被提前调到校政治部文工团办油印刊物《山洪》,我接到汪洋写来一篇文章,建议在敌人后方游击战争环境下,制作蓬帐舞台来改进文工团的演出。由于这篇文章,使我们政治部了解到汪洋在上海就从事过电影

  • 标签: 电影制片厂 电影事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军队政治工作 导演 艺术创作
  • 简介:东汉杰出的外交家班超云帆西汉哀平二帝之际,西域由原来的36国分裂为50余国。中经王莽改制,贬易侯王,西域由此怨叛,北匈奴势力乘机而入,使中西友好往来长期处于隔绝状态。东汉政权建立初期,由于窘于应付内地叛乱和巩固政权,无暇西顾,匈奴上层统治集团更力口肆...

  • 标签: 班超 西域 龟兹人 北匈奴 外交家 疏勒
  • 简介:公元七世纪初,与我国杰出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唐太宗同时,西藏高原地区出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另一个杰出人物——藏族奴隶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松赞干布。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西藏高原一带,到公元六、七世纪之交,他们的社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畜养着成群的牛、羊、猪、马,种植

  • 标签: 西藏高原 封建地主阶级 中华民族历史 社会生产 元七 高原地区
  • 简介:<正>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生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卒于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原籍直隶容城县,后改入河南辉县籍。十七岁中举,屡经会试不第。明清两代,朝廷多次征聘他为官,他都予以拒绝,而以讲学著述终其生。因长期在辉县夏峰村开堂讲学,故有“夏峰先生”之称,其文集也以《夏峰集》命名。他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当时讲学活动最盛的有三大支。在东南,黄宗羲在浙东证人书院讲学;在西北,李颙在关中书院讲学;在中原,孙奇逢在苏门山百泉书院讲学。孙奇逢、黄宗羲、李顒被学人尊为清初“三大儒”,而其中又以孙奇逢的辈份最高,声名最大。他还是一位气节奇伟之士,曾经勇敢地参加反对魏忠贤阉党和抵抗清军侵扰的斗争,因此获有“始于豪杰,终以圣贤”的美誉。梁启超曾经这样称赞孙奇逢:“他是一位有肝胆,有气骨,有才略的人。晚年加以学养,越发形成他的人格的尊严,所以感化力极大,屹然成为北学重镇。”对于孙奇逢的学术思想笔者曾撰有论文,这里仅着重对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孙奇逢 明清之际 黄宗羲 学术思想 东林书院 百泉书院
  • 简介: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的记载,一位曾以三种不同身份——赞蒙、母后、太后出现的女性墀玛类(705~712在位)活跃在公元675年至712年间,她便是吐蕃历史上的一代女王墀玛类。

  • 标签: 吐蕃时代 墀玛类 敦煌学 执政时间 藏族
  • 简介: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建州女真贵族与科尔沁等蒙古诸部封建王公之间,因政治、军事方面的利益,便开始了联姻结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正如恩格斯所论:对封建王公来说“结论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志。”

  • 标签: 联姻 孝庄文皇后 努尔哈赤时期 贵族 封建 家世
  • 简介:李国豪(1913—2005)梅州市人,儿名“归华”。小时候家境贫穷,勤奋学习,小学虽然跳级,成绩仍然优秀。10岁时考人中学,插班到初中二年级,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客家之子,勤劳节俭,艰苦奋斗。他在学校读书就自己动手做饭,以家里带来的豆豉、萝卜干、咸菜下饭。每星期18个铜板,平均每餐才一个,舍不得轻易花掉。

  • 标签: 李国豪 教育家 大师 桥梁 学习成绩 初中二年级
  • 简介:新中国的第一代外交官们是一群多姿多彩、出类拔萃的人物。章文晋便是其中之一。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运动,成为一名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战士,而他终其一生又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特点。在章文晋的心目中,外交既是一个事业,又是一门学问。对于事业,他兢兢业业;对于学问,他刻苦钻研。外交部的同事们把他看作部里“学者外交”的代表,海外华人赞誉他的外交带有“儒家风范”,而与之交往过的各国外交官公认,

  • 标签: 外交家 新中国 解放事业 青少年时代 革命运动 知识分子
  • 简介:<正>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虽然,当时法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还没有成熟,巴黎公社的产生是直接出自巴黎无产阶滋自发的革命热情。但巴黎公社决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第一国际影响下的法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在巴黎公社的思想准备上与实际斗争中都起了巨大的作用。这篇文章所介绍的瓦尔连,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的短暂战斗的一生,体现了整整一代法国无产阶级的成长过程。

  • 标签: 活动家 思想准备 巴黎公社 六十年代 作用 共和国
  • 简介:文坛新秀誉称"神童"吴祖光(1917-2003),江苏常州人,出身世代书香家庭。祖父吴稚英曾任职清朝著名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幕府。父亲吴景洲毕业于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学堂英文专业,有精湛的国学基础和深厚的西画及传统画功底,可谓学贯中西;他也是一个古玩收藏家,曾将倾其一生财物收藏起来的

  • 标签: 吴祖光 艺术家 张之洞 亚洲 电影艺术 戏曲艺术
  • 简介:在那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在华夏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同胞:他们不是战士,手里也没有武器,但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足迹却活跃在各个战场上,筑公路、修铁路、运兵源、送物资。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与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一道,共同构筑起全民抗战的钢铁长城。本文主人公杜镇远,就是这些抗日英雄中的杰出代表。让我们拂去历史的烟尘,共同回望那段特殊的风云岁月,感受这位抗战功勋炽热的报国情怀。

  • 标签: 专家杜 大师记 杜镇远
  • 简介:2004年12月27日至28日,团中央、全国青联、国家民委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第四届“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表彰大会:青海土族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族》杂志副总编、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主任吕霞副教授荣获第四届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杰出奖(全国10人).

  • 标签: 青年团 2004年12月 青海民族学院 人民大会堂 常务理事 表彰大会
  • 简介:格达活佛(法名洛桑登真-扎巴他耶)是一位爱国、爱教的有道高僧。他精通五明,才华横溢,通医术,懂音律,是藏人领袖。先后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与人民政府肝胆相照、心心相映,以至最后以命相许。

  • 标签: 格达活佛 历史人物 西南军政委员会 民族事务委员会 藏族 四川
  • 简介:两年前,笔者受民盟贵州省委托咐,为民盟贵阳市委主办在小河开发区的行知中学和民盟安顺市委主办的行知中学,撰写陶行知生平事迹,借以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我从大量史料中证实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这早为人熟知,同时还发现陶行知是杰出的民间

  • 标签: 白求恩 陶行知 贵州 教育家 民间外交家
  • 简介: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对针灸学进行总结的人,是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医学家皇甫谧,他的《针灸甲乙经》开创了针灸学的先河,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被历代医家奉为必读之书,至今仍是国内外热衷中医的人阅读、参考的重要著作。一、母教谆谆'痴'变'书淫'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

  • 标签: 《针灸甲乙经》 奠基作用 中国医学史 书淫 著名文学家 甲乙经
  • 简介:2017年7月6日,在省政协办公大楼一间正对着浩渺东湖的会议室里,第二届'全球杰出华人奖'得主、台湾湖北文献社社长汪大华先生,愉快地接受了《湖北文史》杂志编辑部林习珍女士的采访。这位1934年出生的耄耋老人,虽在台湾学习生活大半个世纪,仍操一口浓浓的湖北乡音,满腔浓浓的亲情乡情。

  • 标签: 两岸文化交流 使者全球 先生访谈
  • 简介: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近百年来各种救国探索努力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科学救国思潮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兴起于民国初年,其产生及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伴随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现实而日渐演进的。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救国思潮与近代社会、文化、教育等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互动的关系。尤其在近代教育改革方面,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尤为重大,它直接推动了近代学校科学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民国科学教育的近代化。

  • 标签: 近代中国 科学救国 进步思潮 科学教育 民国时期 爱国知识分子
  • 简介:我和竹溪相识的时间很早,合作的时间也很长。从1930年以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同他可称得上是“一代相知”。竹溪于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一年以后转入物理系学习。他听过我讲授的每一门理论物理的课程。我当时发现这位青年读书勤奋,善于思考,学习态度严肃认真,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并具有数学计算的特殊才能。1933年夏,竹溪大学毕业后继续在物理系当研究生。1935年他考取了清华出国公费留学生,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在统计物理学的领域内进行学习与研究工作。1938年秋,竹溪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毅然回到了昆明,担任清华大学(这

  • 标签: 热力学 统计物理学 清华大学 理论物理 《中国物理学报》 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