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历史研究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构历史解释,而建构历史解释的关键环节是理解.历史学家面对遥远而陌生的过去世界,要对前人抱有'了解之同情',以博大的襟怀和丰富的知识来了解前人及其生活,尽力突破时空和文化的阻隔,以期对过去做出公正而贴切的解释.诚然,真正理解前人及其生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对历史学家来说,理解首先是一种态度和愿望,基于这种态度和愿望,研究者就会极尽可能地收集材料、调动各种知识和理论资源,以准确地了解前人,避免武断和简单化的评判.当然,'同情'不是同意,'了解'也不是认可.研究者要以中性的立场来建构解释,而不能将自己等同于过去事件的参与者或辩护人.

  • 标签: 历史解释 理解 心通意会 中性立场
  • 简介:白居易诗集中,“瑟瑟”一词凡十五见①。依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版)顺序,录诗题、诗句如下(后附其卷数、页数及校记):一、(庭松》(11/617)疏韵秋械械,凉荫夏凄凄。校:“械械”,马本此下注云:“止戟切,陨落貌。”《英华》二字作“瑟瑟”。汪本、《全诗》俱注云:“一作`瑟瑟’。”

  • 标签: 《琵琶行》 居易 何良俊 资料汇编 古籍出版 刘禹锡
  • 简介:在先秦文献里有一些与地域和居民划分有关的层级体系术语(如县、乡、里、比等)因为与后代的某些行政区划称呼相同,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也被看作早期的政区单位。对于这些名称,出土文字资料虽也有涉及,相对而言不如传世文献那样系统。不过这些层级极端整齐且复杂多变,甚至在同一文献内部也往往无法互相契合,近代以来研究者多怀疑其真实性。由于聚落、人口格局的形成受多种自然、社会因素制约,根据这些客观因素制定的政区体系应该不会如此整齐划一,因此这些据研究主要与东部齐地有关的层级体系~①,就被有些学者判定为'理想国的典制'~②。

  • 标签: 东周提 制度史料 史料新
  • 简介:公元前123年或前122年罗马保民官曼尼乌斯·阿基利乌斯颁布了《关于搜刮钱财罪的阿基利乌斯法》,是为格拉古立法的一部分。该法律旨在规范搜刮钱财案件的审判程序,对原告、被告、大法官、陪审员以及财务官等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并且以骑士取代元老院成员在陪审团中的作用。该法律是研究共和国中后期罗马法发展以及政治变迁的重要原始资料。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铭文进行适译并注释,旨在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中文文本。

  • 标签: 搜刮钱财罪 罗马法 陪审团 拉丁铭文
  • 简介:董仲舒今文经学解释观的全部精蕴在于一个“变”字。不管是他的名号论、辞指论等言意观,还是他“从变而移”的《春秋》解释思想,以及他的经权常变理念和具体的引《诗》活动,都直接孕育并促成了“《诗》无达诂”这一显赫命题的生成,或者说,“《诗》无达诂”作为一种解释经验和理解旨趣,本身就是从董氏的今文经学解释观念和阐释实践中提炼而来。

  • 标签: 董仲舒 经学解释观 《诗》无达诂
  • 简介:关于马王堆和张家山出土医书中两个词语解释的辨正刘钊一、“牧牧”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第八条说:其病:病足热,()内痛,股内痛,腹街,脊内兼(廉)痛,肝痛。心痛,烦心,洇□□□□舌辂□旦尚□□□数(喝),牧牧,耆(嗜)卧,以(咳)。诸病此物者,皆...

  • 标签: 张家山 词语解释 马王堆帛书 喝喝而喘 《足臂十一脉灸经》 《灵枢·经脉》
  • 简介:从实质上看,“妙悟”与“活参”都是佛教禅宗提出的把握真如佛性即佛教最高真理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妙悟”强调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过程的超越语言和逻辑的直觉性特征,而“活参”则强调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过程对佛教教义僵死理解的破除和摒弃。受“以禅喻诗”风气影响的中国古代诗论家将“妙悟”、“活参”的佛禅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将其提升为重要的诗学解释学原则。“妙悟”与“活参”的诗学解释学原则不仅蕴含有极富民族特色和极有价值的文学解释学思想,而且与西方现代解释学理论也存在某种契合。

  • 标签: 妙悟 活参 佛禅思想 诗学解释学原则 西方现代解释学
  • 简介:公元1900年,是人类步入20世纪第一年。那一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不到三月遍地红”的义和拳战争使京津,使华北,甚至使整个中国陷入一片混乱。列强因在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联合起来出兵中国,“代剿”义和拳,赤手空拳的义和拳与列强的真刀真枪交手,结果可知。逃亡西安的清廷最后与列强签署《辛丑条约》,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中国就是以这样一种特殊方式进入20世纪。

  • 标签: 中国 战争 义和团 尴尬 《辛丑条约》 20世纪
  • 简介:'教会之外无拯救'。格兰西认识到,非基督徒也可能本能地遵守神法,所以他们的文化和习俗并不是一无可取的,但由于缺乏正确的信仰,他们不可能获得永恒拯救;为了达成正义和保护基督教信仰及道德,神职人员和平信徒必须遵守涉及非基督徒的教会法规。他同时还认识到,有时出于仁爱的赦免与包容更有利于劝化异教徒和促成新信徒信仰的成熟,刻板地遵循法律条文反而是不利的。正义与仁慈应该统合于基督教之爱,也就是对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灵魂拯救的关怀。尽管宽容不应该被用作无视和违反法律的借口,在对待异教徒时,教会于法律的诠释和实施可以有例外,时时宽饶,法外施恩。在迫害成风、人的尊严时时受到践踏、世俗法往往冷酷苛刻的中世纪西欧,格兰西还是努力地给予法律以温情的感觉。由于当时的教会人士,格兰西当然也不例外,对上帝拯救世人这一观念的理解具有时代所赋予的局限性,他们对非基督徒的'爱',在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未免狭隘和带着歧视的色彩。以'爱'这种抽象和普遍的法外的价值观凌驾于具体法律条文之上的方法,在格兰西《教会法汇要》中得到了经典的展现,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兰西 教会法规 基督教信仰 教会法学 法律地位 平信徒
  • 简介:在北朝隋唐政治史研究领域,陈寅恪提出过两个具有整体性意义的假说,其一为"关陇集团"学说,其二则是"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以下简称"婚姻集团")说。然而,这两个概念在学术界产生的反响截然不同。"关陇集团"学说迄今仍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凡研治北朝隋唐政治史者,无论赞同与否,都无法绕过"关陇集团"这一概念。学者们在对西魏至唐初的政治走势进行描述时.

  • 标签: 关陇集团 政治史 陈寅恪 唐代 学术界 影响力
  • 简介:在古籍中对于黄帝伐量尤有许多记载。这在出土文献中也有不少发现。李零先生在《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学人》第五辑)一文中将《鱼鼎匕》与《十大经》联系起来,使我们对于黄帝伐量尤的有关传说有了更新的认识。

  • 标签: 神话传说 俗语源 新解释 语言学 深层结构 蚩尤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佛教翻译经典,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来解释某些译名的意义,并通过这种考察,对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中鲜明的中国文化本位观念以及佛道两教在彼此消长中相互借监的状况。同时,以清代道士闵一得为中心,对采用这种方法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心同理同是中国宗教、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使中国宗教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状态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佛道关系 佛典翻译 文化心理
  • 简介:2012年4月25日至28日,由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和旧金山大学亚太中心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文本、记忆、地域与解释的新视角——中国东北地区的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清初至民国)”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举行。

  • 标签: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东北地区 学术研讨会 基督宗教 研讨会综述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