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从古至今,见诸史籍记载的地震现象就达八千多次。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防止地震对人类社会造致的灾害,曾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进行了长期连续的认真观测记录,并总结积累了不少识别地震先兆和避免地震灾害的知识经验。它们是一份十分宝贵的科学历史遗产。

  • 标签: 地震观测 古代 地震灾害 史籍记载 人类社会 自然现象
  • 简介:范晔《后汉书》述马融文章21篇,明张溥辑为《马融集》1卷,清严可均《全后汉文》辑19篇。兹按《后汉书·马融传》所录文类,参以严氏《全后汉文》,并考诸书所见马融文章、残篇、残句、存目,得赋颂10篇、书奏(含表)10篇、对策2篇、遗令1篇、书序2篇、自叙1篇,哀辞未知篇数。

  • 标签: 马融 文章 考辨
  • 简介:《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是编年体的春秋史,相传为鲁人左丘明所著,记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悼公四年(前464)的二百六十年间的史事。《春秋》与《左传》原来是二书;到晋朝杜预才以《左传》分年月附在《春秋》后。孔子修订的《春秋》好比新闻标题,《左传》的记事,好比新闻报导。孔子的《春秋》笔法,好比在新闻标题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左传》的记事,好比新闻报导的文章。《左传》的文章有它的写作法,这种写作法就成为

  • 标签: 写作法 文章学 新闻标题 鲁隐公 《管锥编》 公子围
  • 简介:编辑同志:你们好!贵刊的读者调查表我已经填好寄回好几次了。对于传记,我实在是太爱了!在我人生几十年中,一报一刊是我的最爱。"一报"是我省(广东省)的《羊城晚报》。"一刊"就是《名人传记》了。1987年至今整整二十年,一直订阅,从未停过。我将它一年年包扎好,叠起来足足有一米多高。

  • 标签: 传记 读者调查 文章 二十年 广东省 编辑
  • 简介: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zhǔ,专注)思尔。——宋欧阳修《归田录》二译文〕我一生作的文章,大都完成于'三上',这就是:骑在

  • 标签: 三上 归田录 工作习惯 大学问家 珍惜时间
  • 简介:挚虞《文章流别集》依时代为序,以文集、文论、文志三条结构编撰全书,较早地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批评模式,在中国文学史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挚虞以“文章”笼括众家之体,显示了文学史“全史”建构意识,《文章流别集》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较全面的各体文学史料,《文章流别论》成为分体文学史专论,《文章流别志》、《文章志》则显示了以作者为线索的文学史雏形。挚虞以流别为主纲,以作者为辅线的总集编撰体例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史写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挚虞 文章 流别 文章志
  • 简介:在南宋文论中,《文章精义》的地位比较突出。其论文不持门户之见,视野开阔,概括能力强,往往能把握住文章的整体义脉,观点平实公允。尤其是它对唐宋重要作家的点评,如“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等,准确形象,至今仍为人们称引。不过,我们对作者李涂情况了解不多。

  • 标签: 文章 文论 作家 平实 南宋 作者
  • 简介: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作“神童”。

  • 标签: 胡绳 文章 “神童” 同志 新华社 夏衍
  • 简介:我是一个有着37年军龄的老兵了。在经历了七天七夜的汶川抗震救灾行动之后,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大营救,那一首首感天动地的战斗诗篇,那一个个绝境逢生的生命奇迹,都将成为我军旅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经历。

  • 标签: 抗震救灾 抢险救援 官兵 地震 消防部队 生命
  • 简介:文章鉴赏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细的精神活动,是对文章充满感性而又被理性牵引着的,在一定客观条件下的主观的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文章鉴赏不能是简单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粗糙的条块分割,而是要观其形而悟其道,悟其道再品其形,要善于抓住能够体现文章美的细微之处通向文章的大义,体会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美之所在,做到知微言而达大义.

  • 标签: 文章鉴赏 文化内涵 思维方式 人生感悟 表现手法
  • 简介:历史的决定:国务院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 标签: 历史 地震 误会 驻外使领馆 驻外机构 娱乐活动
  • 简介:古之学者分天下学问为文章之学、训诂之学、儒者之学,即文章、考据、义理;考据以通辞,文章以达意,义理以闻道,三者不可偏废.治经闻道是戴震一生治学生涯中所孜孜追求的,本文试通过解析戴震关于义理、考据、文章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阐述,探讨戴震的治学路径,以期利于后学.

  • 标签: 文章 戴震 考据 义理 治学之道 儒者
  • 简介:资中筠关于“三反”的文章写成后送我一阅,我深有同感,现根据我当年的亲身见闻,再作几点补充。

  • 标签: 资中筠 文章 “三反” 见闻
  • 简介:1948年10月24日,北平地下党组织冒着极大风险,果断开机发报,将国民党傅作义部准备偷袭石家庄十万火急的情报,通知中共中央。毛泽东看到送来的情报淡然自如:请乔木同志拟篇稿子嘛!乔木即时任新华社总编辑、社长,长期任毛泽东的秘书。

  • 标签: 文章 1948年 地下党组织 中共中央 毛泽东 石家庄
  • 简介: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省唐山市大地震波及北京通县,给全县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全县死亡114人,重伤311人,轻伤2156人。房屋倒塌、损坏达135,000余间,约100,000人无房住。受灾最严重的是西集、郎府、觅子店、马头公社和永乐店农场。许多大队屋内、院中、田间和道路上喷沙、冒水、大地裂缝、塌陷。西集上坡至和合站村地面裂痕近50公分,长达1.5公里,上下错动近1米。郎府公社耿楼大队地震造成村民死亡15人,重伤30人,轻伤150多人。全大队共有387户,房屋全部倒塌的有309户,共1329间。

  • 标签: 地震波 唐山市 通县 河北 历史发展
  • 简介:《典论·论文》历来为人重视,所谓提出了划时代的文学观——'文章不朽论',即'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鲁迅先生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①这一论述的主要依据,也正在于曹丕这两句感动文士之心的名言。更多的人则循此推论,以为曹丕是提高文学地位的首倡。文学的自觉,表现在理论和创作的多个层次和方面。本文所将论述的是,曹丕的'文章'

  • 标签: 曹丕 《典论·论文》 文学地位 经国 成一家言 为艺术而艺术
  • 简介: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文章”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概念,作为书面文字的专称之后,成为所有文体的总称;当它专指诗之外的骈、散文体,在发展的长途上又是复杂多变。本书既定名为《中国历代文章学论著选》,有必要对于那复杂多变的态势尽可能地清理一下。

  • 标签: 文章学 散文体 论著 定名 中国古代 清理
  • 简介:笔者在阅读贵刊时。发现其中两篇文章时间有误.现提出更正。一、2003年第1期载施泽银、崔益云所撰《倡立教师节第一人——教育农邰爽秋》一文:“1928年邰爽秋学成回国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兼中央大学教授……”。

  • 标签: 更正 时间 文章 大学教授 中学校长 国民政府
  • 简介:贵阳之称林城,得益于林涛如浪的环城林带,林茂群山。林发于山,山是林之母,是林的摇篮。贵阳与山,人以山为贵,山与人为邻。就连贵阳之名都与山有关,谓“贵山之阳”。难怪贵阳人以山为友,结下了人山之缘。爱山护山也成了贵阳人的传统美德,这是对故土的热爱,也是对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贵阳人爱山,极到了痴迷的程度,凡世人共认的名山,都像对自己的子女那样起了“名字”,据明、清以来史籍有载者,就有21座,均在如今的贵阳市中心区内。对有的名山还赋予人性化、人格化。如贵山,位于市区北面,海拔1342米。

  • 标签: 贵阳市 传统美德 人居环境
  • 简介:<正>震后第一个开车进汶川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我和战友们就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打通理县通往汶川的道路。12日晚,什么也没来得及准备,我与100多名战友,带着5辆挖掘机、6辆装备机车和1台空压机出发了。由于地震的破坏性比较严重,部队所到之处,80%的道路都遭到破坏,路面被大小

  • 标签: 汶川 丰溪镇 家乡人民 救灾部队 月没 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