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30余年,经济改革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但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怎么样,则需要回顾、总结,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现状 历史 经济改革 中国
  • 简介: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证,开创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为了深刻理解改革的这个新阶段,本文将全面系统地回顾改革的历史与成就,并对新的改革做点预测性分析.

  • 标签: 中国经济 体制改革历程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曾希圣推行"责任田"与邓小平"猫论"的发端1959年至1960年间,安徽农村同全国农村的许多地方一样,出现了严重的"饿、病、逃、荒、死"问题.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冷静地总结分析了农业合作化以来的经验教训,意识到要扭转危局、复兴农村经济,光靠反"五风"是不够的,必须彻底改革农村经济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问题.在深入基层认真倾听农民意见之后,省委进行了包产到户的试点,取得了成功,后又得到了毛泽东的表态支持,于1961年在全省范围内试行了"责任田"亦即包产到户责任制.试行一年,粮食大丰收,农村非正常死亡现象得到了制止.正当省委意欲继续推行"责任田"时,1962年2月,在中央七千人大会上,曾希圣因试行"责任田"被指责为犯了"方向性错误",免除了省委第一书记职务,"责任田"被强令改正.

  • 标签: 邓小平 安徽 地方经济 责任田制度 经济结构
  • 简介: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的署名文章《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激发了我对经济体制改革调研的兴趣。但随后各种政治运动蜂起,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天天讲阶级斗争,经济建设偃旗息鼓,更遑论改革。中国何去何从?那时年轻的我非常迷茫,甚至失去了信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改革浪潮恢复了我对改革的兴趣和信心。

  • 标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同行 《人民日报》 政治运动
  • 简介:在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围绕改革目标的提法,党中央和理论界开展了大量的讨论和酝酿工作。1991年10月和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先后主持召开11次座谈会,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这一系列座谈会,不仅以其重大成果为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作了重要准备,会议本身更是成为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精彩“碰撞”,值得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

  • 标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座谈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 经济思想
  • 简介:苏维埃政治体制奉行的是阶级原则,作为国家的统治者,无产阶级享受着比农民更广泛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劳动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各级苏维埃成了国家政权的基础,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个创举。十月革命不久便爆发了国内战争,集权成为战时的主要趋向。进入和平建设后,列宁强调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的管理工作,强调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的监督。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列宁 晚年 国家政权 被选举权 无产阶级
  • 简介:第二轮志书要编写好政治体制改革,展现其全貌,突出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要从三方面入手:一要选择好政治体制改革的记述方式,做到科学合理,系统反映政治体制改革的全貌。二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司法制度改革、党政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准确记述其要点,丰富政治部类的内容。三要构建好篇目框架,并囊括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 标签: 第二轮志书 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
  • 简介:阿莱科修斯一世是拜占廷帝国晚期的著名皇帝之一,科穆宁王朝的创建者。他实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其统治颇具特色,具体内容为:革新宫廷荣誉头衔体制,重新确立荣誉头衔和高级官职的授予原则,使与皇室的亲属关系成为宫廷等级制度的基础,高级官职的任免完全取决于跟皇帝关系的亲疏远近。其改革根源于贵族家族势力的发展壮大和紧迫的战争形势,并对帝国晚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阿莱科修斯一世 政治体制 拜占廷帝国 科穆宁王朝
  • 简介:经济体制改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进行巨大变革的起点,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征。将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全面、系统、准确、科学地载入志书.给后人留下一部可供存史、资政、教化的“信史”.是方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首届修志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记述经济体制改革,也就成为首

  • 标签: 《福建省志》 经济体制 地方志 记述方式 地方特色
  • 简介:龙岩市各县(市、区)这一届续志的时限,大体上是1988年至2000年。这13年来,我们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这一届续志的时代特色就是改革开放。市方志委张东民主任提出:续修《龙岩市志》,要全面、系统、真实地记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第三次巨变这段历史,重点是反映改革开放新事物、新变化和新问题。

  • 标签: 经济体制改革 续志工作 中国 福建 龙岩市 改革开放
  • 简介:<正>克拉克(G·E·Clarke)现为英国国际发展中心成员,哲学博士,人类学家。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喜马拉雅地区一个佛教民族的寺庙和血亲关系》。1980年,他在《剑桥人类学会会刊》第11卷第2期上发表“研究西藏的三种方法”一文。1986年来华,在西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1987年11月,出版《中国西藏的改革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一书。作者曾于1986年夏应西藏畜牧兽医研究所的邀请到西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重点考察了南木错、定日、南木林和乃囊等地区的一些纯牧业乡和半农半牧

  • 标签: 西藏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西藏 畜牧业 社会变化 克拉克
  • 简介:辽代节镇体制与晚唐五代一脉相承,与宋代节度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辽代节镇除本州(治州)外,亦下辖支州(属州)。节度使通过带本州刺史衔管理本州,同时加观察使衔统领支州。《辽史·地理志》关于“节度州”统刺史州的说法不够准确,应为“节度使”统州。辽代节镇在行政、军事、财政上直接隶属于中央。辽代实行的是中央—节镇—州—县的管理体制,节镇为辽代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这是唐五代节镇体制与辽代地方分权政治结合的产物。

  • 标签: 辽代 节镇体制 节度使 本州 支州
  • 简介:起始于乾隆二十二年的广东体制是清朝在广州地区的一项针对外国人的体制,海内外学界一般视其为一项闭关的限制贸易体制,但笔者通过对广东体制的再研究,认为广东体制应是一项旨在有效管理外国人的对外政策,其目的在于整肃边境口岸广州的秩序、进而维护中国东南沿海的秩序,而它产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前后的国内背景是清朝正发动着旨在解决西北边患问题的准噶尔战事,由此表明以藩封体制为依据而设定的对外政策往往与解决国内重大问题的国内政策存在着互动性.

  • 标签: 清代 对外贸易 藩封体制
  • 简介:以政治借款为前提的引资项目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JohnDavisonRockefeller,1839—1937)早在1870年起步创建石油工业时,就已将市场伸向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从1876年开始到1920年,石油产品(煤油为主)已在美国输华货物量中居领先地位。

  • 标签: 在华投资 风波 石油工业 引资项目 洛克菲勒 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