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茶,拆开了就是人在草木。对于茶,原本没有那么多的感慨,可是却特别喜欢人在草木的意境,似乎那青草的气息和茶树的香味,在微风的吹拂下扑面而来。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与茶之间,竟然有着如此禅意的相联。曾经写过几篇关于喝茶品茗的文章,自己最喜欢《且将春色煮茶香》。我对茶的感悟并不深,喜欢茶,更多的是喜欢其间弥漫的意境以及茶给我带来的温暖。

  • 标签: 草木 茶树 意境 青草
  • 简介:巍巍长白山,浩浩图们江,是我国东北边疆的国防屏障。20世纪初叶,日本帝国主义打着所谓解决中、朝界务问题的幌子,向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了一场有预谋的侵略活动,我国延边地区的爱国志士在吴禄贞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致使纠缠三年之久的岛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暂时遏止了日本侵略者向东北扩张的野心。尽管清政府慑于日本的压力,在“岛”问题上作出了一些让步,但毕竟是清末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一次少有的胜利。这段历史被史学界称为“岛”事件。

  • 标签: 事件始末 岛事件 间岛
  • 简介:1980年夏,我23年前被错划的“右派”获得了改正。但是有关方面告诉我,全家重返上海是不可能的,顶好在原籍安排工作。如果一定要回上海,顶多只能照顾我的老伴,其他子女是绝对不行的。

  • 标签: “右派” 子女 上海 安排
  • 简介:《蒙古秘史》是蒙古学、蒙元史研究必不可少的第一手史料。正是其所处的位置与自身拥有的价值意义,促成自上世纪以来研究、考证、笺注、释对等一系列工作的繁荣。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人对《秘史》的文化蕴有所意见,但却是零星和不够全面的。。本文从物质文化蕴、精神文化蕴厦其史诗性文学和语言价值几个方面考察《秘史》,以期对《秘史》的文化蕴给予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述胪列。

  • 标签: 《蒙古秘史》 文化蕴层
  • 简介:《花集》是唐末五代时期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在词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来就是文人墨客玩索研习的重要典籍,其版本也是花样翻新,种类很多。据各种目录资料统计,现存《花集》版本不下30余种。对这些版本进行研究,早在上世纪初就有赵尊岳等人开其先河了。目前,大多数版本的源流问题基本上都已成定论,但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花集》(以下简称毛本)的来源尚有待探讨。

  • 标签: 《花间集》 词学史 总集 文人词 版本 唐末
  • 简介:北宋太原在军事、交通上占有重要地位,与首都东京开封府之间交通联系密切,构成了太行山东麓南北及井陉隘道驿路,惜阙完整系统的文献记录。本文根据零散的史料,予以汇集整理,考证这条驿路详细历程,以补史载之阙佚。

  • 标签: 北宋 东京 太原 驿路
  • 简介:北宋登州在经济、军事、航海上俱有特殊地位,与首都东京开封府之间交通联系密切,构成了京东驿路大道,惜无完整的文献记录。本文依据零碎的史料,考述这条驿路所经京东大州及其驿程。

  • 标签: 北宋 东京 登州 驿路
  • 简介:在乡土中国时代,祠堂是家族聚会的堂皇之地。作为古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占地广、规模大,建筑讲究,气派恢宏。时光带走了族规家法和统领一方的威严,今天,它们历经岁月沧桑和劫难,带着移民和家族的传奇故事幸存下来,以静默的姿态,傲立在风烛残年的古镇,成为华夏青山绿水一道独特的风景。一祠堂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性建筑,是一个家族的"发祥地"。

  • 标签: 山水间 乡土中国 族性 岁月沧桑 官宦人家 国学热
  • 简介:本文从嘉靖中期后七子刑部结社之初的政治环境入手,探讨文学活动与现实政治的关系。首先,对嘉靖前期刑部结社的政治背景、刑部职掌及工作环境进行考辨,认为将结社活动归于刑部“清简”是不准确的。又对王世贞及七子的政治活动进行简要疏理,并将他们的文学活动置于嘉靖以来学术风尚、政治风气的变迁之中进行分析,研讨他们选择文学作为人生目标,并逐渐疏离政治的过程。后七子不仅置身政治斗争之中,同时也承受着政治文化的压力。最后,通过对七子有关文学功能的论述探讨七子文学观念的形成,并对政治精神的变化进行研讨,正是在此背景下,刑部的文学活动才可以得到理解。

  • 标签: 刑部 嘉靖 文学活动
  • 简介:中秋时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温煦怡人的暖风中,我们家族一行,心眷眷情切切来到洛湾“锦思园”公墓,凭吊、祭拜我祖父祖母。“锦思园”毗邻洛湾水库,青山绿水,烟岚云岫,波光潋滟,生态环境旖旎幽美。

  • 标签: 祖母 祖父 孤独 生态环境
  • 简介:本文译自日本著名学者佐藤长《中世纪藏史研究》(《中世チヘット史研究》同朋舍1986年出版)(日文)之附录第四“四川、拉萨的草原路”一文。该文分析了第二次廓尔喀战争期间,从霍耳迭谷一带的草原向察木多方向经类乌齐进藏的四川、拉萨的草原道路的情况。文中总结对比了不同史料中所记载的这条路线上的地名、距离,并追溯了该条少人所知路线的历史发展脉络,显示了当时日本老一辈学者考证精审的功力。时至今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些当时的疑难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佐藤长先生的西藏历史地理研究仍对边疆民族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译者在充分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个别问题进行了注释,并将进一步做这项工作,以为学人提供更多的便利。

  • 标签: 草原 四川 拉萨 道路 历史地理研究 著名学者
  • 简介:在学术界逐渐摒弃《孔子家语》“伪书”说的同时,仍有学者认为《家语》是由《说苑》等文献经孔安国等人之手“累”而造成的。通过对比分析《说苑》与《家语》两者互见的材料,将有助于我们对该问题的再认识。同时,此类研究方法混淆了后入主观作伪与客观整理之间的区别,应该启发我们对古籍研究方法的反思。

  • 标签: 《孔子家语》 《说苑》 层累说
  • 简介:社会经济史本来是中国历史学界的显学,自二三十年代便为学者重视,著作如林,大家辈出,然而学科范围广阔,仍然有许多疑难,有待深入探讨。不少专家有鉴于此,或作断代的研究,或行分区的考察,都促进了经济史这一学科的前进发展。薛瑞泽博士的这部书,专注于汉唐之间的河洛地区,断代、分区兼而有之,可说反映了经济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新趋向,值得大家注意。

  • 标签: 《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 河洛市 地方志 书评
  • 简介:<正>陶桂林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外商以为他是一位留学回国的博士,有的报纸以为他是留学英美的建筑专家,陶桂林如实相告:“我是小木匠出身”。广州中山纪念堂、南京中山陵碑亭牌楼、上海国际饭店、江西南昌大桥、苏北导淮工程等浩大、雄伟的建筑,都是陶桂林创办的馥记公司创下的不朽业绩,也是他毕生献身于中国建筑事业的生动写照。

  • 标签: 桂林 中山陵 建筑专家 苏北 纪念堂 江西
  • 简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整理旧志、编纂书目与撰写提要时,对于嘉靖归德志的纂修与版本情况,由于当时藏本分散,编撰者未能尽见,便依据明清以来书目中的信息做出推断,或将著录各异的嘉靖所纂归德志视为一种志书,或将后纂者视作前修者的增补本。实际上,明嘉靖纂修了两部归德志:一部纂于嘉靖二十年代的归德州时期,纂者为黄钧;另一部纂于嘉靖四十年代的归德府时期,纂者为李嵩。前后所纂不仅存在州志与府志的性质差别,而且其目录结构和载录范围等也各有不同。

  • 标签: 明代 嘉靖朝 《归德志》 《归德府志》 黄钧 李嵩
  • 简介:笔者曾于2010年参加"中日韩合作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培训第六期——壁画修复班",期间修复完成洛阳唐安国相王孺人崔氏墓M50—12号壁画。本文以此壁画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壁画修复中地仗的修复原则、加固材料筛选、加固方法、工艺步骤等,以期寻找壁画地仗加固修复的最佳工艺和方法。

  • 标签: 墓葬壁画 洛阳崔氏墓壁画 壁画修复 地仗层加固